首頁 > 史學文史 > 唐朝皇帝明知宦官專權的危害 皇帝爲什麼沒有從根本上自理

唐朝皇帝明知宦官專權的危害 皇帝爲什麼沒有從根本上自理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2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唐朝宦官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唐朝皇帝明知宦官專權的危害 皇帝爲什麼沒有從根本上自理

宦官專權是唐朝在中國歷史上獨有的時代標籤。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一是中央集權封建專制制度的特殊性。二是皇帝行使權力處理朝廷日常事務的現實需求。個人精力又無法將天下大小事情一把抓,只能分權給身邊的人去管理。皇帝用人有三個原則,一是朝臣,二是宗室外戚,三是宦官。

朝臣幫助皇帝處理政務名正言順,但朝臣不是自己人,皇帝很難對他們放下戒心;宗室就更不用說了,朝廷皇室兄弟鬩牆,手足相殘的事情屢見不鮮。只有宦官是最讓皇帝放心的,因爲宦官是個不完整的人,其集團的特殊性,註定了宦官只能是效忠皇帝。

唐朝皇帝明知宦官專權的危害 皇帝爲什麼沒有從根本上自理 第2張

唐朝皇帝知道宦官專權的危害,卻爲何沒有從根本上自理呢?

宦官是不會削弱皇權的,皇權強則宦官強,宦官們不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因此,不管唐朝宦官專權如何嚴重,皇帝照樣對宦官寵信不衰。而朝臣,宗室外戚的種種行爲也爲宦官手握大權創造了好的條件和機會。

唐朝後期朋黨爭鬥和官僚的投靠使得宦官勢力得到極大發展。中唐以後,官員的來源大都來自科舉考試和邊塞將領入京爲相,在政治鬥爭極其激烈的京城,這些根基薄弱的官員就會找政治勢力來做靠山,以期達到鞏固權勢,升官晉爵,有皇帝身邊的宦官爲自己的勢力說話是再好不過的選擇了。

唐朝皇帝明知宦官專權的危害 皇帝爲什麼沒有從根本上自理 第3張

宦官也需要這些外朝的人士以達到擴大政治基礎,排擠政治對手的目的。像中期著名宰相元載就是通過投靠大宦官李輔國向皇帝推薦,逐步取得皇帝信任而獲得相位的。不過宦官專權驕橫,奪去了許多朝臣的權勢與地位,也引起了朝臣和宦官之間的鬥爭。

唐朝後期發生了多次“南衙北司之爭”,在這期間,宦官憑着手中的軍權,皇帝的寵信,發動了二王八司馬事件,甘露之變一系列政變,使南衙勢力大大削弱。南衙到了後期甚至連立皇帝這種大事都沒有發言權,全憑宦官的意見。

中唐以後外戚宗室勢力的衰微,也給宦官勢力膨脹提供了大好機會。皇帝以內廷牽制外朝,是常用的統治術。在內廷中,除了利用宦官外,還倚重外戚勳舊勢力。作爲帝王母后親屬的外戚,又大多出身於官僚士大夫之家,具有一定的政務處理能力。

唐朝皇帝明知宦官專權的危害 皇帝爲什麼沒有從根本上自理 第4張

由於血緣關係,他們很容易與皇帝形成強大的政治同盟。事實上,這些外戚內輔帝王,外控宰輔,形成一股不可忽視的政治勢力。在外戚勢力強大的情況下,宦官勢力必然被分割,外戚給皇權帶來的危害遠遠大於宦官,而這些正是唐朝皇帝戒備的地方。

所以,外戚是絕不可能親信的,只能是平衡朝政的工具。沒了外戚,皇帝在宮廷中也只能依靠宦官,宦官勢力正是通過皇帝信任而膨脹起來的。

外戚和朝臣勢力的衰微給了宦官勢力發展的機會,而混亂不堪的唐朝宗室內部,也讓宦官得到大規模的重用。李唐王族出身於胡漢世家,李淵母獨孤氏,李世民母紇豆陵氏,李治母長孫氏,均爲漢化胡人。

唐朝皇帝明知宦官專權的危害 皇帝爲什麼沒有從根本上自理 第5張

李唐王朝的支柱北周“八柱國”軍事集團,又多是鮮卑拓跋氏出身。這使得唐朝宮廷中保留着濃厚的異族風格與習氣,皇位繼承受胡人“諸子有勇力者即位”的影響甚深。

唐朝二十四位皇帝,嫡長子繼位的寥寥無幾,大多數皇帝都是依靠武力奪取政權的。依賴暴力給唐朝帶來的就是動盪不安,宦官久居內廷,對宮廷的任何事情瞭如指掌,還有往來導引,開關宮門,扈從侍衛之便利。如果宦官依靠政變擁立新君,新君在立足未穩,朝政大亂的局勢下對宦官的依賴只會加深。

唐朝後期一系列糟糕的政治形態,導致皇帝逐漸喪失政治信心,沉湎於聲色犬馬之中。而許多政務都要由皇帝最終拍板,皇帝疏於朝政,最高權力自然落入宦官手中。宦官還擁有皇帝賦予的權力,爲了不讓權力流失,千方百計的讓皇帝沉湎與酒色。一個胸無大志的皇帝,是宦官集團爲了權力極力要塑造的模板。

曾侍奉過6個皇帝的大宦官仇士良,專權20餘年,皇帝雖對他多有不滿,但又捨不得除掉他。就是因爲他“有術自恃,恩禮不衰”,讓皇帝欲罷不能。他的“固寵術”是什麼呢?

就是要讓皇帝玩弄聲色犬馬,高高興興,樂此不疲。皇帝大權和享樂一樣都少不得,所以,宦官專權的危害也就如應時而生的雨後蔓草,有了滋生的溫度和土壤,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