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古代也有“計劃生育”?晚清的人們主動實行“計劃生育”!

古代也有“計劃生育”?晚清的人們主動實行“計劃生育”!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6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代也有“計劃生育”?晚清的人們主動實行“計劃生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一個國家要發展,離不開構成社會的分子——人,人作爲經濟活動的主體對經濟的變化具有重大影響。

“五十步笑百步”的梁惠王亦曾發出這樣的疑問:“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兇,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他求教於孟子,想要增加本國的人丁。

直到清朝,最高統治者們依然爲了增加人丁不斷努力。康熙宣佈“聖世滋丁,永不加賦”,雍正廢除人頭稅,頒佈“攤丁入畝”、“地丁合一”的政策,來減輕少地農民的負擔。這樣的大壞境下,百姓自然敢於多生。於是,人口規模不斷擴大。至道光一朝,清代人口突破了四億大關。

古代也有“計劃生育”?晚清的人們主動實行“計劃生育”!

圖/聖世滋丁,永不加賦

這也就造成了多年以來對於中國人口行爲的偏見。人們普遍認爲“在近代生育觀念和近代醫藥知識出現和普及之前,中國人口行爲的特徵是放任增長,在人口控制方面無所作爲,結果自然是人口劇增。於是乎,明清(主要是清代)人口爆炸導致經濟發展停滯的觀點在我國大陸日益流行”。

實則不然,早在清代前中期,江南地區的人民已經開始運用種種方法控制人口增長,主動開始了“計劃生育”。

01“我從來不想獨身,卻有預感晚婚”

儘管在封建社會結婚被看作應盡的義務,“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觀念更是傳承了千年。但是自明代後期以來,江南人民反抗傳統包辦婚姻的意識卻日益普及。江南小說《貪歡報》中女子如若沒能嫁給如意郎君,“真真上天無路,下地無門”;男子害怕娶到不如意的妻子也不敢輕易結婚。這樣的背景下,至清前期爭取婚姻自由的現象普遍出現,晚婚或不婚者層出不窮。

此時,李宗盛的《晚婚》縈繞耳邊:我從來不想獨身,卻有預感晚婚。我在等,世上唯一契合靈魂。

古代也有“計劃生育”?晚清的人們主動實行“計劃生育”! 第2張

圖/古代婚嫁圖

02砸鍋賣鐵娶媳婦,兒,咱等等吧!

婚嫁作爲人生大事,自然不能怠慢。清代江南地區,就連貧寒之家的男子娶妻也至少需要花費40兩。40兩什麼概念,乾隆年間,在北京內城衚衕裏買四間瓦房也不過70兩。而當時普通老百姓的收入一年不過3~5兩。女子陪嫁同樣費用不菲,大概需要30兩。如果還要爲新婚夫妻建造婚房,婚禮再有排面一點,又要花去幾十兩。也就是說僅僅是婚嫁就能花去父母半輩子的積蓄,砸鍋賣鐵。高昂的結婚費用使人望而卻步,江南地區人民的結婚年齡推遲,出現了不婚不育的窘迫現實。

03兒子不如銀子

除此之外,明中後期江南地區經濟的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衝擊了“養兒防老”的觀念。清代文學大家李漁在《連城璧》中寫道:“銀子就是兒子了,天下的兒子,那裏還有孝順似他的?他是古今來第一個養志的孝子”,沒有兒子沒關係,踏實掙錢說不定過得更好,可謂封建時代的“丁克一族”。與此同時,墮胎、絕育與避孕開始流行。這樣一來,人口的增加速度減緩了不少。

古代也有“計劃生育”?晚清的人們主動實行“計劃生育”! 第3張

圖/兒子不如銀子

清代江南地區的人民可謂自己走上了“計劃生育”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