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近代名人 > 全琫準是怎麼發動起義的 起義的過程是什麼樣的

全琫準是怎麼發動起義的 起義的過程是什麼樣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發動起義

1893年4月,東學道教主崔時亨在忠清道報恩郡舉行大規模集會,與會者達到2萬人,全琫準作爲古阜郡接主,也參加了這次集會。這次集會旗幟鮮明地提出了“掃破倭洋”的口號,引來了朝鮮政府的武力驅散。全琫準並沒有被朝鮮政府的鎮壓所嚇倒,反而更加堅定了他武裝反抗的決心。報恩大會後,東學道正式分化爲“南接”和“北接”兩派,北接以崔時亨、孫秉熙爲首,主張和平鬥爭,而全琫準則是屬於南接,要求武力推翻現政權,驅逐外國侵略者,實現宗教自由和平等社會的夙願。報恩大會是甲午農民戰爭的前奏。

全琫準在報恩大會後回到古阜,當時古阜郡一帶適逢歉收,郡守趙秉甲依然巧取豪奪,強徵萬石洑水稅,規定每下一斗種子,好田要交稅二斗糧食,次田交一斗。農民多次要求減免,他非但不允,反而拘捕遞送呈文的農民代表,並把這筆共計700石的重稅納入私囊。農民們被趙秉甲徹底激怒,他們推全琫準之父全彰赫爲首,率40名農民到官衙爲民陳情,質問趙秉甲爲何非法徵收水稅。誰知趙秉甲竟誣稱全彰赫等人爲“亂民”,並將全彰赫等爲首幾人施以杖刑,結果全彰赫被亂杖打死。全琫準在悲傷之餘,決心繼承父親的遺志,救民於水火之中。他在1893年12月聯絡當地宋大和等東學道徒密議起兵,計劃攻打古阜直至佔領京城,他們的計劃被稱爲“沙鉢通文”。

全琫準是怎麼發動起義的 起義的過程是什麼樣的

1894年2月15日(農曆甲午年正月初十),全琫準率領東學道徒與非道徒農民數千人,趁夜攻破古阜郡城三門,襲擊郡衙,奪取武器,佔領該城。郡守趙秉甲倉皇而逃。起義農民在全琫準指揮下,燒燬地契、賣身契,懲辦或趕跑殘暴的官吏、地主和土豪,砸開牢門釋放無辜的百姓,打開倉庫把強徵去的稅米重新發還農民。全琫準領導農民起義達到初步目的後,便解散了。他將主力轉移到離古阜不遠的馬項市場待機,一面觀察政府動向,一面呼籲鄰近地方的東學道接主發動民衆,舉旗響應。“古阜民亂”標誌着甲午農民戰爭(東學黨起義)拉開序幕。

朝鮮政府得悉“古阜民亂”的消息後後,馬上派長興府使李容泰爲按核使,前往古阜收拾亂局。李容泰來到古阜,出動800名衙役按名簿對東學道徒和參加古阜起義的農民大肆捕殺,沒收財產,甚至株連家屬,“一郡居民,痛入骨髓”。因此,全琫準於1894年4月底在茂長髮動起義,史稱“茂長起包”,他率領農民羣衆再度攻佔古阜,趕跑李容泰。接着,全琫準攻克泰仁縣,活捉了縣監李冕周,後又佔領軍事要地和政府糧庫所在地——白山,以其地爲大本營,稱“湖南倡義所”(朝鮮王朝時期,全羅道別稱“湖南”,忠清道別稱“湖西”)。全琫準在白山召開大會,將8000多名起義農民收編成軍隊,並在4月30日(陰曆三月二十五日)公佈了起義的綱領,即“四大名義”:一、弗殺人,弗傷物;二、忠孝雙全,濟世安民;三、逐滅倭夷,澄清聖道;四、驅兵入京,盡滅權貴。5月4日(陰曆三月二十九日)發佈了有名的白山檄文,闡明鬥爭宗旨:

“吾輩舉義至此,決非他故。所望拯百姓於塗炭,奠國家於磐石。當內斬貪虐之官吏,外逐橫暴之強敵。舉凡苦於兩班、富豪之民衆,與夫受辱於方伯、守令之小吏,皆與吾輩同其怨恨,勿少躊躇,勿失良機,其速奮起。若失良機,追悔莫及。”

全琫準在“白山倡義”後幾天,起義隊伍就發展到13000多人。他們在孫華仲、金開南、金德明等人帶領下,從四面八方雲集而來。其中,不僅有東學道徒和普通農民,還有奴婢和城市貧民,甚至還有一部分失勢沒落的兩班、儒生、鄉班(即農村中的兩班)和吏胥,因此這次起義已經遠遠突破了東學道的範圍。東學軍一致推舉全琫準爲總大將,孫華仲、金開南爲總領管,金德明、吳知泳爲總軍師,崔景善爲領率將。東學軍頭纏白巾,手持竹槍,士氣昂揚,他們高高舉起寫着“輔國安民”、“除暴安良”等漢字的大旗,乘勝前進,連取扶安和金溝兩邑。

勝利進軍

全琫準“茂長起包”和“白山倡義”的消息,震動了三南地區。全羅道觀察使金文鉉率250名官兵和臨時招募褓負商千餘人來打全琫準。全琫准以伏擊戰術,於1894年5月11日(陰曆四月初七日)晨,在離古阜20裏的黃土峴全殲官兵。當夜又攻克井邑,直逼全羅道首府全州。朝鮮政府匆忙派全羅兵使兼壯衛營正領官洪啓薰爲兩湖招討使,率800京軍鎮壓東學軍。洪啓薰率京軍乘清朝軍艦南下,搶先進駐全州。壯衛營是京軍的精銳部隊,由美國教官訓練,使用洋槍洋炮。全琫準考慮到東學軍火力不足,尚需奪取地方官衙武器來裝備自己,所以決定暫不攻全州,而先打全羅道各郡縣,連破興德、高敞、茂長,東學軍愈戰愈勇。

全琫準在茂長偕同孫和中、金開南等人再次聯名向全國發表檄文,進一步闡明瞭他們“以輔國安民,爲死生之誓”的志願。在他們號召之下,各地紛紛爆發了農民起義。洪啓薰懾於東學軍的聲威,不敢出兵。後得知政府又派出援兵才從全州南下,企圖一舉消滅東學軍。全琫準立即揮師北上迎戰,在長城郡黃龍村伏擊京軍,擊斃領兵官李學承,重創京軍主力。

當時東學軍軍紀異常嚴明,是其勝利進軍的保證。全琫準曾爲東學軍制定了“降者受待”、“困者救濟”、“貪者逐之”、“順者敬服”、“走者勿追”、“飢者饋之”、“奸猾息之”、“貧者賑恤”、“不忠除之”、“逆者曉諭”、“病者給藥”、“不孝刑之”等12條紀律,因此深受人民擁護。一位日本記者在同年5月26日《東京日日新聞》上報道說:“東學黨有不耽酒色,不吸菸等規定。人人遵守。……嚴禁踐踏農田,妨害農作。……所到之處,都以現金交易。商業照常進行,無危害之患。在人民中聲譽很好。”

全琫準是怎麼發動起義的 起義的過程是什麼樣的 第2張

在勝利的形勢下,全琫準不失時機地率東學軍主力繼續向全州進發。全州判官閔泳升逃走,守城軍放了幾炮也四散逃竄。東學軍於1894年6月1日(陰曆四月二十八日)就打下全州城。全州既是朝鮮南部一個重要戰略要地,又是朝鮮王朝五百年基業的發祥地,朝鮮太祖李成桂的祖廟——慶基殿就在全州城內。攻克全州的消息給各地人民莫大鼓舞。除全羅道外,忠清、慶尚、京畿、江原和黃海各道,也接連爆發了不同規模的農民起義。“古阜民亂”的星星之火終於發展成爲全國性的農民戰爭。

全州議和

全州失守,各地農民紛紛起義,全國交通斷絕,漢城糧源切斷,使朝鮮封建統治者大爲震動。他們請求宗主國清朝政府“遣兵代剿”。爲了贏得時間,一方面增派京軍阻止東學軍北上;一方面向東學軍提出媾和。他們勸誘說,若兩軍繼續交戰,不僅王朝聖地全州將變成一片廢墟,而且外國軍隊還會趁機出兵干涉。他們假惺惺地提出雙方同時撤出全州,許願設法使外國軍隊撤走,表面接受東學軍關於實行各項政治改革的要求。

全琫準打下全州後,準備同忠清道東學軍會合,直取首都漢城。可是,以東學道第二代教主崔時亨爲首的“北接”一派

上層領導,卻極力反對農民起義擴大發展。甚至向各地發出通告:“借道釀亂,不義也。湖南全琫準與湖西徐璋玉,皆爲國家之罪人、師門之逆賊。吾輩當聚力而攻之。”當時,東學軍在全州攻防戰中傷亡較大,加上農忙季節來臨,多數東學軍戰士歸鄉心切。另外,他們還畏懼清、日兩國軍隊藉口出兵。在這種情況下,全琫準不得不暫時放棄北上,6月10日(陰曆五月七日),同朝鮮政府締結了“全州和議”。東學軍於次日即佔領全州第12天撤出全州。

全琫準是怎麼發動起義的 起義的過程是什麼樣的 第3張

在全州和議中,東學軍提出12條改革弊政的方案。從內容上看,它反映了農民反封建反侵略的要求。在朝鮮歷史上,第一次提出“平分土地”和民衆參與國家管理。隨着革命形勢發展,全琫準領導東學軍開始在各郡縣建立農民自治機關——“執綱所”。這是農民革命政權的萌芽形態。它由東學軍選出執綱一人和議事員若干名組成,專事處理民間庶政,由各郡縣官吏協助工作。全琫準爲推進改革,除整頓和加強各地的執綱所外,還用武力在羅州、南原和雲峯三邑也建立起執綱所。全羅道53個郡縣的實權一時都掌握在東學軍手裏。但是,地方官吏暗地裏阻撓改革方案付諸實施。執綱所裏不少投機分子熱衷搞個人私利,致使執綱所始終未能起到農民革命政權的作用。

清軍應朝鮮政府要求,於同年6月8日至10日在忠清道牙山登陸,在南下全州時,由於“全州和議”已達成,因此止兵。可是,日本卻藉口《中日天津條約》(中日有對朝鮮共同派兵權)、《濟物浦條約》(日本有權出兵保護在朝僑民)大舉出兵朝鮮,使中日兩國關係頓時惡化。日本在1894年7月23日襲擊了朝鮮漢城的景福宮,挾持國王李熙,扶植以興宣大院君爲首的親日政權,控制了朝鮮政府。緊接着,蓄謀已久的日本終於在7月25日發動了侵略中國的甲午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