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近代名人 > 黃侃的孝母情:喪母后吐血 寫夢謁母墳圖題記

黃侃的孝母情:喪母后吐血 寫夢謁母墳圖題記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民國著名的國學大師黃侃(1886-1935),字季剛,湖北蘄春人。因行止狂狷,素被稱爲“黃瘋子”。然而他卻是個大孝子。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做過清四川鹽茶道的黃侃父親黃雲鵠因重病在家中去世,那年黃侃13歲。黃侃的生母是黃雲鵠的側室周孺人,而在蘄春一帶,習俗相當輕視庶出子女。少年時,每天晚上吃過晚飯後,黃侃就弄頭驢,讓母親橫坐在上頭,他牽着,在他家的那個大花園裏遛,甚是孝順。這也是爲了顯示他對母親的尊重,專門做給他的舊家庭看的。

1908年,黃侃生母周孺人病重,家人電召正在日本留學的黃侃還家侍疾。黃侃回家6個月後,他的生母去世,葬於蘄春黃氏祖塋。黃侃大慟,乃至吐血。黃侃居鄉守墓時,清政府嚴捕革命黨人,因叛徒告密,政府派出捕快前來抓捕黃侃,聞訊後他不得不逃亡日本。

黃侃返日後,仍日夕念及母墓。1912年,邀請當時同處境外的詩人畫家蘇曼殊(1884-1918)爲其繪《夢謁母墳圖》,並親自撰寫《夢謁母墳圖題記》,詳細陳述家事。這篇文章約500字,先敘祖上(宋代書法家、詩人黃庭堅)從江西遷來蘄水上游包茅市一帶,描述當地山川景物;次敘慈母墓園周遭環境;末敘守墓、流亡及請蘇曼殊繪圖經過。文中說明了繪圖的用意:“既流竄東夷,恐遂不得返鄉里,上先人冢墓,一旦溘逝,復不能依母泉下。宵中魂夢,恆來是丘,既寤悲傷,至於昒旦。因請沙門曼公繪爲是圖,粗存較略,藉用寄思。”這篇題記敘事明澈,文辭洗練,情感真摯,情文並茂,讓人讀之動容。近人錢基博所著的《中國文學史》中,譽稱此文實乃近代中國散文的典範之作。

蘇曼殊雖然沒有親臨黃母墓園,但是他根據黃侃口述墓園地形風物梗概而構制,全用寫意。圖中一溪橫貫,上建拱橋,橋南沿溪有小樹三數株,枝葉凋零。另有阡陌分隔田地幾丘。橋北爲一小丘,有石級可上,頂端一孤冢,立有墓碑,墓後孤樹一株,丘下東側有屋數椽,丘後遠上映帶。寥寥數筆,墓園肅殺悽清,夢依依謁無期的情景,盡顯出來。圖橫幅,上端平題“夢謁母墳圖”五字,後分三行豎署“壬子五月曼殊爲季剛重繪”,趙體楷書,字跡娟秀。

黃侃請名家繪圖孝母念母的舉動,讓他的老師和弟子,以及其他人都深受感動,他們紛紛題跋、題詩詞,肯定黃侃的大孝,也表達自己的心情。

黃侃的孝母情:喪母后吐血 寫夢謁母墳圖題記

此時,黃侃的老師章太炎(1869-1936)也居日本,見到此圖後,專門爲他書《夢謁母墳圖記》後:“蘄州黃侃少承父學,讀書多神悟,尤喜音均,文詞澹雅,上法晉宋。雖以師禮事餘,轉相啓發者多矣。頗好大乘,而性少繩檢,故尤樂道莊周。昔阮籍不循禮教,而居喪有至性,一慟失血數升。侃之念母,若與阮公同符焉。錄是以見士行不齊,取其近真者是。若其清通練要之學,幼眇安雅之詞,並世固難得其比方,恐世人忘其閎美而以繩墨格之,則斯人或無以自解也。老子云:‘常善救人,故無棄人。’餘每以是風侃,亦願世之君子,共喻斯言。章絳記。”章太炎拿晉代那個放浪形骸的阮籍來比喻自己的愛徒,實則是對黃侃爲人品行的肯定和讚揚,也是對一些非議的有力回擊。

不僅老師爲黃侃題跋,黃侃的三個門人後來陸續爲此圖題詩詞:

第一個是高明題的一首《江神子》,並有序文:

蘄春師忌日,讀曼殊和尚爲師所繪夢謁母墳圖,感愴有賦。

片帆荒嶼一江風,淡煙籠,白雲封。望極遙山,山外叫歸鴻。萬里思親多少夢,孤冢在,畫圖中。白門親炙事匆匆,許追從,想音容。把酒持螯,猶記氣如虹。擲下玉尊騎鶴去,何處覓,問蒼穹。

末署“弟子高明敬題”。

龔慕蘭也用高明《江神子》原調爲題:

墓門松柏已成圍,夢依依,謁無期,搔首東風,清淚點萊衣。寸草春暉何限恨,憑畫幅,寄烏私。絳帷猶記昔年時,楚江湄,石城西,辛苦傳經,曾廢蓼莪詩。今日披圖添萬感,梁木壞,泰山頹。

末書“敬題季剛師夢謁母墳圖,用仲華(高明)學長原調。受業龔慕蘭”。

這兩首詞都是作者在其師逝世後補題的。以後,劉太希(1898-1989)又補題一首七絕,詩云:

我亦人間失母孩,寒泉誰喻凱風哀。

中原久陷孤兒老,無復鬆楸入夢來。

末書“敬題季剛師夢謁母墳圖。門弟子劉太希”。

現代著名書法家吳丈蜀(1919-2006),與黃侃雖然不相熟,但讀了蘇曼殊爲他繪的夢謁母墳圖和三首題詞,也觸發他的思親之痛,因此用高、龔二氏原調綴成一首《江城子》,並書爲橫幅交給黃侃四子黃念祥。

江城子(即《江神子》)

題曼殊上人爲季剛先生繪夢謁母墳圖

清溪淺阜草蒙茸。動莪衷,路千重。釋子關情,筆底寫楸鬆。日接親暉休待夢,圖畫裏,有音容。文章氣節世希崇。覲無從,想遺風。泉水同悲,屯蹇慨飄蓬。思夢謁墳何處是,煙靄翳,渺岷邛。

這4個人所題的詩詞,既是對黃侃的敬仰,也是對黃侃至孝的讚許,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黃侃的孝母情在他的日記中也能看出。1922年9月12日的日記,真切地袒露了他的心聲:“慈母棄違,倏已百日。追維卅有七年鞠養之德,肝腑崩摧。侃年十三而孤,廿三而所生母周太夫人即世,今母亦考終,侃遂永爲無人愛憐之人矣。烏呼痛哉!”同年10月5日記載道:“中秋節。鄉風稱一年三節,謂歲朝、五日、中秋。隨俗具飲食,送人事。然度端陽時,老親坐而見侃叩頭;度中秋時,老親臥而不見侃叩頭。歲序如馳,天地一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