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宮廷野史 > 揭祕:魯智深爲什麼會是《水滸》中“上上人物”

揭祕:魯智深爲什麼會是《水滸》中“上上人物”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水滸傳》全面展現了北宋末年的社會生活,不可避免會涉及到宗教話題。金聖嘆把水滸人物按他的好惡定了級別,把魯智深定爲“上上人物”,因爲他是梁山好漢中不多的俠客。一生俠義的魯智深死後成了佛,成爲梁山好漢中下場最好的人。

《水滸傳》全面展現了北宋末年的社會生活,不可避免會涉及到宗教話題。梁山上的宗教人士首選魯智深,他是朝廷的官員,身處北宋末年黑暗的官場,耳聞目睹其中的醜陋,他用拳頭幫助弱者,被逼出家,殺人放火後立地成佛,成爲梁山好漢中下場最好的好漢。

金聖嘆把水滸人物按他的好惡定了級別,把魯智深定爲“上上人物”,因爲他是梁山好漢中不多的俠客。

魯智深原是渭州經略相公帳下的提轄,正直豪爽,好打抱不平,沒有私心,即使是殺人也是爲別人而殺,三拳打死鎮關西是爲了幫助與他毫無關係的金翠蓮父女。

爲此他不得不逃亡江湖,後來在趙員外的張羅下,在五臺山出家當了和尚。把魯智深關在廟裏打坐修行,哪裏有機會幫助衆生,於是引出了大鬧五臺山這一場,又是喝酒,又是吃狗肉,打倒了金剛,推翻了亭子,直鬧得佛場衆僧人“卷堂大散”。魯智深看似犯戒的行爲,其實是他對盲目修行的反抗。對於魯智深的犯戒,作者只是讓長老推薦去了東京大相國寺,在菜園子裏做了一個菜頭,說明作者是贊成魯智深的修行方式的。

佛家的修行有多種,條條大路通彼岸。廟中打坐是修行,無私做人也是修行,一味追求苦行並不一定能成佛,放開手腳濟世可能成佛。這個看似不講理、不受戒的花和尚,卻有一身爲民不懼水火的正義感。桃花山小霸王周通強搶民女,被他一頓鐵拳;瓦官寺的和尚、道士無惡不作,成了他杖下之鬼;野豬林暗中護送好友林沖,有情有義,魯智深簡直就是一無私無慾的做好事的菩薩,救民於水火之中。

和犯淫戒的和尚裴如海相比,魯智深的第一條優點是不貪色,這也正是整部書中所追求的道德規範。李贄對魯智深的評價最高,他在容與堂刻《忠義水滸傳》中評道:“此迴文字(第四回)分明是個成佛作祖圖。若是那班閉眼合掌的和尚,決無成佛之理。何也?外面模樣盡好看,佛性反無一些。如魯智深吃酒打人,無所不爲,無所不做,佛性反是完全的,所以到底成了正果。算來外面模樣看不得人,濟不得事,此假道學之所以可惡也歟!”“率性而行,不拘小節,方是成佛作祖根基”。

揭祕:魯智深爲什麼會是《水滸》中“上上人物”

魯智深最終上了梁山,徵遼得勝路過五臺山,宋江率衆好漢參禪,對智真長老如是講:“智深和尚與宋江做兄弟時,雖是殺人放火,忠心不害良善,善心常在。”

徵方臘,魯智深追殺敵將夏侯成,卻迷路入了深山;得一僧人指點,從緣纏井中解脫,生擒方臘。魯智深有擒方臘之第一功,卻不願還京做官,只圖有個“囫圇屍首”。後於浙江聞錢塘潮至,以爲戰鼓響,待要出去廝殺。當得知是潮信時,想起了師父曾經對他說過的“聽潮而圓,見信而寂”的話頭,於是焚起一爐好香,在禪牀上坐化而去。故書中頌曰:“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枷,這裏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徑山大惠禪師爲魯智深遺體舉火時,亦有一首偈子:“魯智深,魯智深,起身自綠林。兩隻放火眼,一片殺人心。忽地隨潮歸去,果然無處跟尋。咄!解使滿空飛白玉,能令大地作黃金。”白玉、黃金在佛教教義中皆屬於聖潔之物,可見,大惠禪師對魯智深的評價是相當高的。一生俠義的魯智深死後成了佛,成爲梁山好漢中下場最好的人。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