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近代名人 > 梅光迪與胡適的學派之爭,梅光迪是誰

梅光迪與胡適的學派之爭,梅光迪是誰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提起梅光迪,知道他的人可能並不多,但提起胡適、吳宓、陳寅恪、湯用彤等,大家則非常熟悉,而事實上,這些人都是梅光迪的同學或朋友,他們處在同一個時代,都是有名的國學大師、學派代表人物。不過,因爲梅光迪生前沒有出過書,又是一個“失敗了的英雄”,故而他的名字顯得有些陌生。

1909年,梅光笛在胡紹庭的介紹下認識了胡適,當時他們只有19歲,血氣方剛,胸懷大志。兩人一見如故,相交甚歡,常有書信往來,要麼探討一些復興古學、孔教、文學革命的話題,要麼相互鼓勵,共同進步,不知不覺,他們成了十分要好的朋友。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他們在學術上的分歧越來越大,以至於後來爆發了一場激烈的、曠日持久的戰爭――“文言與白話”。

事情還得從1915年說起,胡適當選爲文學股委員後,寫了一篇題爲 《如何可使吾國文言易於教授》的論文,他在文中說:“古文是半死的文字,白話是活的文字;文言文是死的語言,白話文才是活的語言。 ”胡適不僅將白話文認定爲活的語言,還提倡要用白話來寫詩。隨後,胡適作了一首白話詩送給梅光迪:“梅生梅生毋自鄙!神州文學久枯餒,百年未有健者起。新潮之來不可止,文學革命其時矣。 ”由此,胡適正式提出了“文學革命”,既:反對文言,提倡白話,反對舊文學,提倡新文學。

梅光迪與胡適的學派之爭,梅光迪是誰

1916年,胡適又與梅光迪就“要須作詩如作文”的問題展開了激烈的爭論。梅光迪說:“對於詩國革命始於‘作詩如作文’,吾頗不以爲然,因爲詩文截然兩途。 ”對此,胡適寫了一首白話打油詩答梅光迪:“老梅牢騷發了,老胡呵呵大笑。且請平心靜氣,這是什麼論調!文字沒有古今,卻有死活可道。古人叫作欲,今人叫作要。古人叫作至,今人叫作到。古人叫作溺,今人叫作尿……古人乘輿,今人坐轎……若必叫帽作巾,叫轎作輿,何異張冠李戴,認虎作豹?……”梅光迪讀罷,回信諷刺說:“讀大作如兒時聽 ‘蓮花落’,真所謂革盡古今中外詩人之命者! ”梅光迪認爲,白話文可以用來寫小說,但不能寫詩。而胡適則認爲,“白話之能不能作詩,此一問題全待吾輩解決。解決之法,不在乞憐古人……而在吾輩實地試驗。 ”

1917年,胡適學成歸國,並積極倡導文學革命,在國內引起了極大的反響。梅光迪看到這個消息後,義憤填膺,爲了反對胡適的白話文運動,他在留美學生中“‘招兵買馬’,到處搜求人才,聯合同志,擬回國對胡適作一全盤之大戰。 ”在他的鼓動下,吳宓加入到了他的隊伍中。 1919年10月,梅光迪按捺不住,提前回國,並創辦了一個名爲《學衡》的雜誌社,還拉吳宓、湯用彤加盟,遂使“胡梅之爭”,演變爲“學衡派”與“新青年派”的對壘。

儘管梅光迪的學術思想有其獨到的一面,但當時信奉胡適的人遠多於信奉梅光迪的人,他的崇論宏議,幾乎沒有幾個人去聽。因此,“胡梅之爭”,最終以梅光迪的失敗而告終。不過,站在我們今天的角度去看待他們的學術和成就,似乎各有所長,各有貢獻。正如知名教授樂黛雲評價的那樣:“激進派、自由派、保守派共同構成了20世紀初期的中國文化啓蒙。 ”

可以說,“胡梅之爭”,沒有誰對誰錯,沒有誰勝誰負,他們都是中國文學史上了不起的人物。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