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近代名人 > 阿拉曼戰役中,丘吉爾爲什麼要大捧德軍統帥隆美爾

阿拉曼戰役中,丘吉爾爲什麼要大捧德軍統帥隆美爾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6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阿拉曼戰役中,隆美爾指揮“德國非洲軍”的區區三個師,以僅有的5萬軍隊和550輛坦克在阿拉曼地區抗擊蒙哥馬利的19.5萬軍隊和1029輛坦克,最後寡不敵衆慘遭失敗,被迫撤軍。

衆所周知,關乎整個二戰全局轉折點的是斯大林格勒戰役,而阿拉曼戰役只是一個次要戰場上的局部轉折點。按說贏得了這樣一場以多勝少的戰爭,且無關整個戰局,對英美特別是英國人來說,並沒有什麼值得宣傳的!

那爲什麼英國人特別是丘吉爾在後來要刻意渲染阿拉曼戰役,並且神話隆美爾呢?

阿拉曼戰役中,丘吉爾爲什麼要大捧德軍統帥隆美爾

當斯大林格勒戰役轉入全面反攻階段後,丘吉爾就看到了希特勒納粹的失敗不可避免,爲了表明英國在二戰中與美國、蘇聯一樣起到重要作用,給自己攫取更大的戰後利益,他就需要突出英國在二戰期間做出的貢獻。

丘吉爾爲了擡高阿拉曼戰役地位,就是大捧德軍統帥隆美爾,給他送上“沙漠之狐”的稱號。只有捧高自己戰勝過的對手,才能顯示出自己更高明。

其實阿拉曼戰役別說跟斯大林格勒戰役相比,他甚至不能跟中途島戰役相比,因爲中途島戰役後,太平洋戰場形勢就此逆轉。但既然有需要,自古勝王敗寇,勝利者怎麼說也不過分!

阿拉曼戰役中,丘吉爾爲什麼要大捧德軍統帥隆美爾 第2張

另外,他這樣做還有一個更爲具體的目的,就是爲英國(還有美國)一再拖延開闢歐洲第二戰場尋找說辭。在納粹德國全面發動對蘇聯的進攻後,丘吉爾是當時全世界領導人中最快做出反應的,他在廣播講話中表示“我們講給俄國和俄國人民我們能夠給予的一切援助。”

隨後即主動表示要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可是最後隨着戰局的變化,擔心蘇聯戰勝德國後會控制整個歐洲,丘吉爾食言了,把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的事情一拖再拖,並且親自勸說羅斯福“看不到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的必要性”。

最終,從1941年一直拖延到1944年6月6日盟軍“諾曼底登陸”,“第二戰場”纔算終於開闢了。不過這時“第二戰場”開闢與否對於二戰總體已經沒有至關重要的影響了,只是加快了軸心國滅亡的速度。

阿拉曼戰役中,丘吉爾爲什麼要大捧德軍統帥隆美爾 第3張

但是對於戰後利益的分配,卻有着很重要的影響。所以丘吉爾一定要擡高隆美爾,顯示出英軍正是因爲北非戰場的戰事,才影響到了歐洲“第二戰場”的開闢。

其實縱觀隆美爾在北非戰場上的戰績,最爲輝煌的無非就是率領9萬軸心國軍隊打敗了11萬英軍,奪取了利比亞東北部重要港口託卜魯克。可他卻被丘吉爾爲代表的英美等西方美化,重要原因還是爲了顯示英國在二戰中的重要性和戰後利益的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