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世界史 > 瓦格拉姆戰役中,卡爾大公的戰術是什麼?效果如何

瓦格拉姆戰役中,卡爾大公的戰術是什麼?效果如何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七月六日的太陽升起之前,馬契費德平原暫時還不會籠罩在燥熱之中,不過瓦格拉姆戰役第二天也是最後一天的戰事,就要開始了。卡爾大公對戰局至此的發展感到滿意:法軍前一天的搶攻表明,他們已經鑽進了奧軍佈下的“口袋”,現要做的就是“紮緊口袋”。這位奧地利統帥決心全線進攻。當然,各個地段的攻勢輕重不同:針對法軍右翼的是佯攻,旨在儘量將法軍預備隊吸引到這個方向;真正的打擊則指向法軍左翼。顯然,卡爾大公的雄心壯志與拿破崙酷似,同樣是以一記“右勾拳”席捲敵人,將敵人軍陣整體“擠壓”移動,直到有魯斯巴赫河阻擋,讓敵人退無可退。

凌晨4點,魯斯巴赫河附近驟然響起戰鼓聲,奧軍對法軍右翼的行動率先展開。由於奧軍在這裏是佯攻,而法軍達武部的陣形也很穩定,因此奧軍攻擊很快就被擊退。但不久,卡爾大公就命令科洛雷特的第3軍和克雷瑙的第6軍,向法軍的左翼發起真正的猛烈進攻。

瓦格拉姆戰役中,卡爾大公的戰術是什麼?效果如何

身着灰白色制服的奧地利士兵伴着晨光,大批大批地從霧靄中現身,看起來他們準備奪取“另一次阿斯佩恩-埃斯林的勝利”。 而法軍左翼的安德烈·馬塞納第四軍在7英里正面上僅有4個步兵師,要抵擋住奧軍兩個主力軍5個師的進攻,十分吃力。很快,最左翼的據守阿斯佩恩村的布代師被趕了出來,其他三個師也步步後撤,奧軍奪取了法軍的炮兵陣地,逃跑不及的法軍喪失了幾乎全部的炮兵。而右邊的薩克森部隊則再度崩潰,潰兵潮水般向後逃跑。

卡爾大公的這一招令拿破崙大爲吃驚,他根本沒有想到戰線單薄奧軍居然還敢主動進攻,而且還敢在約翰大公的增援沒有趕到前進攻。現如果任奧軍在其左翼的形勢發展,法軍就會被完全切斷退路,被奧軍包圍殲滅。而解決的辦法無外乎兩種選擇,其一就是將預備隊投入自己的左翼,其二就是將預備隊投入到對奧軍中路和左翼的打擊中。經過考慮,由於第一方案的機動距離太遠,調動複雜,於是改採用第二方案,並且決定突擊方向選擇在瓦格拉姆,因爲這是奧軍左右兩翼的結合部。他立即下了幾道命令,一面要求馬塞納無論如何也要堅守住左翼,一面令歐仁親王的意大利軍,馬爾蒙軍,符雷德的巴伐利亞師和騎兵預備隊組成一支臨時編成的序列,由麥克唐納上將指揮,做好進攻準備,而洛里斯東和德魯奧將軍把近衛軍的60門火炮投入中路,與那裏的44門火炮配合,集中炮擊瓦格拉姆和亞德拉克之間的奧軍結合部。

瓦格拉姆戰役中,卡爾大公的戰術是什麼?效果如何 第2張

接到皇帝的命令,右翼的達武和烏迪諾率部堅定地向前推進,結果在魯斯巴赫河畔,這兩支法軍與奧軍羅森貝里所部發生了慘烈的廝殺,僅以一點爲證—— 達武的坐騎被流彈打倒在地,他卻連身上的泥沙都來不及撣掉,直接躍上了副官牽來的另一匹戰馬。可以說,這次多瑙河畔的戰鬥呈現的特點是,雙方比拼的不再是戰術和戰法,而是誰對血腥場面的忍耐力更強一些!戰至15點,法軍成功進佔魯斯巴赫河畔的重要村落,擊退羅森貝里部,現輪到奧軍左翼吃緊了。

在中路,法軍同樣取得了成功。拿破崙把意大利軍團、達爾馬提亞軍團和貝西埃的騎兵軍都投向這裏,近衛軍的火炮也同樣指向這裏。當時歐仁屬下的麥克唐納第5軍以一個8000人結成的堅實方陣步步推進,奧軍則以炮擊和輕騎兵衝鋒爲“對招”,但卻無法阻止法國人繼續前進。儘管麥克唐納第5軍的進攻並不能撕破奧軍中路陣地,但也足以讓卡爾大公無法從這裏調兵支援本方左翼—— 奧軍在那裏正處於崩潰的邊緣。

到這個時候,此前奧軍右翼(即法軍左翼)一度佔上風的攻勢也陷入困頓。說起來很好笑,這恰恰是因爲他們推進得太快了。當奧地利人南下壓迫馬塞納所部時,也進入了還留在洛鮑島上的法軍炮兵的射程內。拿破崙的先見之明體現出來了,島上100餘門火炮齊發怒吼,把奧軍的推進陣勢打得七零八落。

瓦格拉姆戰役中,卡爾大公的戰術是什麼?效果如何 第3張

下午16點,在收集了各部的戰報之後,並得知援兵約翰大公的援兵離戰場還有10英里遠時,卡爾大公理智地判斷:自己已無力“吃掉”對手了。於是,他下令全線撤退。這一次,奧地利軍隊沒能延續阿斯佩恩-埃斯林戰役的勝利,成了不折不扣的失敗者,值得安慰的是,他們能夠在劇烈戰鬥後仍保持着一種相對整齊的隊形,有序地撤退。同樣經歷過劇烈戰鬥的法軍也無力追擊了。可以說,“獵物”鑽進了卡爾大公的“口袋”,但掙扎得太有力,最終“撐破口袋”。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