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近代名人 > 美國第一夫人史上開一代風氣的劃時代的人物 埃莉諾·羅斯福

美國第一夫人史上開一代風氣的劃時代的人物 埃莉諾·羅斯福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曾是美國“第一夫人”, 她一直在爲美國婦女獲得平等的權利而奮鬥, 後來, 她成爲了美國第一夫人史上開一代風氣的劃時代的人物。

美國第一夫人史上開一代風氣的劃時代的人物 埃莉諾·羅斯福

埃莉諾·羅斯福

愛情和婚姻有時就像是一筆交易,有的人是在用真心換真心,有的人用青春換財富,有的人用美貌換權勢,而有的人卻是在用合作的方式換取自我價值。 埃莉諾·羅斯福和丈夫富蘭克林的婚姻關係就像是一種政治合作伙伴一樣,她總是以總統的合作伙伴或政治顧問的身份出現在世人面前,這對夫妻的特殊關係在美國第一家庭史上是獨樹一幟的,雖然這種關係背後隱藏着一個女人的痛苦,但是卻造就了埃莉諾·羅斯福事業上的偉大成就。 埃莉諾雖然出身高貴,但是卻有着不幸的經歷,在她10歲的時候就成了孤兒,15歲被送到倫敦的“阿倫斯伍德”女子高中學習三年,在那裏的艱苦學習生活豐富了埃莉諾的見識,而孤獨寂寞的生活則使她逐漸形成了堅強的獨立性格。

美國第一夫人史上開一代風氣的劃時代的人物 埃莉諾·羅斯福 第2張

埃莉諾·羅斯福

埃莉諾長得並不漂亮,這種不出衆的外貌使她完全和美女絕緣,在當她成爲了美國第一夫人後,其貌不揚的外貌也使她在歷來以美貌著稱的美國第一夫人中顯得有些特殊。1905年,在叔叔西奧多·羅斯福總統的見證下,灰姑娘實現了她的夢想,嫁給了她英俊瀟灑、博學多才的王子———她的遠房堂兄富蘭克林·羅斯福,富蘭克林自信、有魅力和社交能力;而埃莉諾則真誠、正直,講原則、講理想。這些品格使他們相親相愛,幸福結合在一起。 婚後,埃莉諾和許多的家庭主婦一樣,承擔了多種角色,公婆眼中的兒媳,丈夫身邊的妻子,子女離不開的母親,埃莉諾渴望自己能夠成爲一個丈夫眼中的合格賢妻良母。但是,這種美好的願望在現實面前卻碰了壁。

美國第一夫人史上開一代風氣的劃時代的人物 埃莉諾·羅斯福 第3張

埃莉諾·羅斯福

俗話說,牙齒和舌頭也有打架的時候,在婆媳長期相處中,產生矛盾並不奇怪。埃莉諾和婆婆之間也是如此,她在談及這件事時曾心酸地說:“她決意把我們的婚姻納入她所希望的軌道,她想要的就是控制富蘭克林和他的孩子們,她想讓他們按照她的意願成長,結果是富蘭克林的孩子不像我的孩子,倒更像我婆婆的孩子。” 爲了緩和和婆婆的關係,埃莉諾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雖然她爲此經歷了多次的失敗,但是她依然希望做個好兒媳。最後,她選擇了妥協,雖然,她有些不情願和不甘心,但是爲了整個家庭的利益,她還是決定把家庭的事情全部交給婆婆處理。埃莉諾是聰明的,在無力抗爭的時候,不如選擇妥協,既可以維持和諧的婆媳關係,又維護了整個家庭的和睦。 自從1905年埃莉諾與富蘭克林結婚後,她就專心當一名家庭主婦。可是經過十幾年的共同生活之後,埃莉諾與富蘭克林之間出現了婚姻危機。埃莉諾突然發現丈夫有婚外情。一旦婚外情出現,不論“進”或“退”,都是難以抉擇的。

美國第一夫人史上開一代風氣的劃時代的人物 埃莉諾·羅斯福 第4張

埃莉諾·羅斯福

面對深愛的丈夫,她突然對自己的未來感到茫然,她說:“此時此刻,我的整個世界翻了個底朝天,我平生第一次真正地面對自己,面對我周圍的一切,面對我的世界。” 當一個女人始終對家庭、對丈夫保持着忠誠和堅貞的時候,她是不會輕易放棄心中的那份真愛的。埃莉諾感覺生活對她太不公平了,原本自己是個孤兒已經很不幸了,現在命運又讓她遭受了婚姻的不幸和痛苦。世間的情感也許沒有永恆,無論怎樣的情感,都有可能在平淡中消逝,也有可能會在平淡中昇華,這就很需要彼此的呵護與經營。 大度的愛不是縱容,而是用包容挽救一個家庭,挽救一個迷途的浪子。打消了離婚念頭的埃莉諾選擇了隱忍退讓,她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選擇了另一種表達愛的方式——在政治上幫助他,走出一條真正屬於自己的路。

美國第一夫人史上開一代風氣的劃時代的人物 埃莉諾·羅斯福 第5張

埃莉諾·羅斯福

埃莉諾堅守婚姻,盡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痛苦的傷痛中,她全力維護丈夫和第一夫人在公衆面前的形象。對此,她說:“我總是從我應該做些什麼這個角度來考慮一切事情,而很少根據我的個人願望。妻子的義務就是要與她丈夫的興趣愛好保持一致,不管丈夫喜歡的是政治、書籍或某一種菜餚。”這種愛對視政治爲生命的富蘭克林來說是不可缺少的,更是別人無法代替的。從此,作爲一名政治家的妻子,埃莉諾全力支持丈夫的一切活動,把自己塑造成爲有價值的時代女性。也許生活就是這樣,有失必有得,如果沒有富蘭克林的背棄,埃莉諾也許就不會走上從政之路,更不會成爲全美著名的女性之一。 1910年,她支持丈夫競選成功,富蘭克林成爲某地方的參議員。這件事讓她懂得在她的婚姻中政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她感覺到政治活動不但豐富了她的生活,而且讓她實現了自身價值,這種角色與她以前所追求的賢妻良母是完全不同的。從此,她開始更加積極地參與政治活動,每天早上從6點鐘起牀一直工作到深夜,爲社會事業盡職盡責地操勞,成爲丈夫最重要的助手和合作夥伴。她的工作受到了成千上萬人的尊重,而最關鍵的是得到了丈夫富蘭克林的尊重。

美國第一夫人史上開一代風氣的劃時代的人物 埃莉諾·羅斯福 第6張

埃莉諾·羅斯福

1930年,埃莉諾在記者面前公開評論了自己的婚姻,她認爲一個妻子要起三種主要作用,即伴侶、母親和管家人,其中第一種作用最爲重要。她說:“今天,我們知道,一切都取決於妻子與丈夫之間的私人伴侶關係是否融洽。” 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只要能以樂觀的眼神去看,每朵烏雲背後都會有彩虹。天有不測風雲,而事業上如日中天的富蘭克林在1921年因患病而癱瘓在牀。在多數人看來,這原本是件很不幸的事情,但是卻給埃莉諾和富蘭克林的婚姻生活帶來了轉機。埃莉諾毫無怨言地盡到了做妻子的責任,對他不離不棄,日夜照顧他的飲食起居,用愛的力量鼓勵他與病魔作鬥爭。 婆婆不忍心看到富蘭克林一面遭受病魔的折磨,一面受繁重工作的困擾,勸他退出政壇,可埃莉諾不贊成婆婆的做法,因爲她是最瞭解丈夫的,知道視政治如生命的富蘭克林絕不會甘心在有生之年過那種默默無聞的生活,唯一能讓丈夫振作起來的辦法就是讓他繼續留在政壇。 每一次不幸都曾經讓她痛苦不堪,但是她總是能夠經受住這些考驗,變得更加堅強、更加自信。爲了幫助丈夫重返政壇,埃莉諾代替他從事各種政治和社會活動,爲他收集、瞭解各個方面的情況,甚至直接參與決策,成了富蘭克林的“耳目”和左膀右臂。在爲共同事業而進行的努力奮鬥中,他們的夫妻間關係變得日益融洽和諧起來。

美國第一夫人史上開一代風氣的劃時代的人物 埃莉諾·羅斯福 第7張

埃莉諾·羅斯福

如果沒有埃莉諾,也許就不會有富蘭克林的輝煌。在富蘭克林癱瘓的這段日子裏,埃莉諾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困難和負擔,不僅要照顧病重的丈夫,還要照顧孩子們的生活,但是爲了家庭,她把這一切責任都勇敢地承擔起來了。對這一段經歷,埃莉諾後來回憶說:“我丈夫的疾病迫使我最終要自力更生,這個病使我對於他的、我的和孩子們的生活態度發生了變化。”在埃莉諾的細心照顧下,富蘭克林終於重返政界。 在1940年的總統競選中,富蘭克林史無前例地參加了第三屆總統競選。由於種種原因,富蘭克林未能親自去會場向代表們做說服工作,埃莉諾就被請去代表他講話,總統候選人的妻子在全國代表大會上發表講話,這在美國歷史上還是第一次。最終埃莉諾在富蘭克林的第三次競選中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 作爲第一夫人,她一直在爲美國婦女獲得平等的權利而奮鬥着。在成爲第一夫人的第二天,她就先於丈夫召開了自己的記者招待會,而且只允許女記者參加。由此,她也成了第一個利用媒體的總統夫人。埃莉諾要通過這種方式向她那個時代的美國證明,婦女不僅僅只關心家庭問題,她們對一切問題都有自己的觀點。

美國第一夫人史上開一代風氣的劃時代的人物 埃莉諾·羅斯福 第8張

埃莉諾·羅斯福

每個人在不同時期,有失落和憂愁,埃莉諾在遭遇不幸後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始終無法自拔,找不到自己心中的窗戶開在哪邊,甚至有時也不願意敞開自己的心門。但是最後,她總能找到生活的重心,重新理清了自己的思緒。 1945年4月12日,富蘭克林去世了,埃莉諾結束了“第一夫人”的生涯。逝者已去,給埃莉諾留下的只是記憶和懷念的碎片,每當她看到富蘭克林的照片時,心裏的悲傷油然而生。雖然他們表面上不像其他夫妻那樣恩愛,但是富蘭克林卻是她的精神支柱。埃莉諾時常會想起富蘭克林那慈祥的笑容,每當這時,她的內心不禁要承受痛苦、煎熬和遺憾。 生活還在繼續,並不能因爲富蘭克林的離去而終止。埃莉諾最終調整好自己的情緒,慢慢地從痛苦的悲傷中解脫出來,她開始繼續爲富蘭克林和自己的共同理想而奮鬥。此時,她關注的目光放在了亟待解決的少數民族問題上。

美國第一夫人史上開一代風氣的劃時代的人物 埃莉諾·羅斯福 第9張

埃莉諾·羅斯福

1945年12月,她被杜魯門總統任命爲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團團長和聯合國人權委員會主席。身處要職,她孜孜不倦地爲國家效力,對印度、日本、摩洛哥等許多國家進行友好訪問。 面對黑暗,她的心中總能點起明燈,用心中的愛溫暖着全世界。埃莉諾一直爲民衆工作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她於1962年11月7日因白血病逝世,時年78歲。 作爲第一夫人,她曾說:“人們感到在毫無目的地前進,我們都置身於洪流之中,誰也不知道將在何處上岸。在我看來,重要的是我們對於可能發生的事情所持的態度。我們必須以樂觀的精神心甘情願地承擔和大家分擔可能出現的不測,勇敢地去迎接未來。” 埃莉諾是與衆不同的,在富蘭克林的政治生涯中,她把自己的才能發揮到了極致,轉變了“第一夫人”的傳統角色,成爲了美國第一夫人史上開一代風氣的劃時代的人物,以至於《紐約時報》評價她爲“具有政治頭腦和號召力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