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後宮人物 > 歷史上真實的蕭皇后,是如何被冠上“豔后之名”的?

歷史上真實的蕭皇后,是如何被冠上“豔后之名”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上真實的蕭皇后,是如何被冠上“豔后之名”的?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英雄難過美人關,尤其是在戰火紛飛的年代,更是英雄輩出,一些野史、小說等出於受衆獵奇、八卦的心理,將一些八竿子打不着的女性角色和亂世梟、英雄們強行組cp,寫的有鼻子有眼的同時又香豔十足,大大滿足了人們的好奇心。

其中以隋朝蕭皇后的"風流韻事"流傳的最爲"邪乎",什麼生來美貌超羣,一生輾轉流離,被數位皇帝瘋搶,多次納入後宮,是那時代最炙手可熱的女人,堪稱"一代妖后"。

小說對隋煬帝嚴重妖魔化,連楊廣原本的諡號隋明帝都硬生生改成隋煬帝,極力宣揚他建造大運河勞民傷財,痛訴他的暴行。可是這項舉措弊在當代、利在千秋,後代的唐宋元明清哪個又不是靠着這條貫穿南北的大運河爲其帶來繁榮呢?

人們對楊廣的不待見,戰火就慢慢燒到了蕭皇后的身上,使得她的人物形象不斷的被扭曲,但是,瞭解過史實的就會發現這些,根本就是無稽之談。

蕭皇后堪稱才女,德行無虧

蕭皇后是南樑明帝之女,因出生年月特殊,正值二月,在當時的習俗看來是非常不吉利的,於是,幼年時期的蕭皇后就被先後養在叔叔和舅舅的家裏,以如此身份待在親戚家的蕭皇后渡過了一段艱苦的歲月,其中滋味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當楊廣選妃的時候,蕭皇后終於迎來了她人生中的轉機,在隋文帝相繼占卜多次後,發現衆多候選人中只有蕭皇后的是吉兆,遂成王妃。

歷史上真實的蕭皇后,是如何被冠上“豔后之名”的?

並且蕭皇后本人是出了名的性格溫婉,知書達理,還略懂一點占卜之術,在楊廣母親獨孤皇后在世期間,爲了博得她的歡心,和蕭皇后琴瑟和鳴,形影不離,不近其他女色。

《隋書·后妃傳·煬帝蕭皇后》:後性婉順,有智識,好學解屬文,頗知占候。 高祖大善之,帝甚寵敬焉。

即位之後,二人的關係依舊很好,楊廣在出巡之時也總是將蕭皇后帶在身邊。

對於楊廣的喜奢靡和勞民傷財,蕭皇后也並非是傳說中的不管不顧,甚至推波助瀾,她曾經力勸楊廣不要進行好大喜功的揚州之行,沒想到,楊廣反過來勸蕭皇后,讓她放輕鬆:既然上天讓我做了這個皇帝,那麼就是讓自己來享福的,人生苦短,不及時行樂,豈不是很辜負上天的美意?

蕭皇后劇照

這場聲勢浩大的巡遊楊廣一直逍遙快活,持續了八個月之久,之後,留守長安的太子楊昭長途跋涉來覲見楊廣,楊廣正玩在興頭上,不想被自己的兒子打擾,於是就催促他趕緊回去。

楊昭只得急匆匆再趕回長安,回程途中正值炎炎夏日,他中暑之後大病一場,就去世了。

蕭皇后肝腸寸斷,悲痛欲絕,認爲這一定是上天給予了楊廣的警告,於是力勸楊廣結束這場遊行,楊廣才勉強答應。

隋朝大勢已去,蕭皇后無力迴天

蕭皇后由於幼年時期寄人籬下的苦難經歷,使她養成了溫和、柔順的性格,在她曾經寫過的《述志賦》中"若臨深而履薄,心戰慄其如寒。夫居高而必危,慮處滿而防溢。...雖時俗之崇麗,蓋吾人之所鄙"。

是以自己的口吻循循善誘,規勸、警示楊廣,以及對楊廣的期望更是表明了楊廣的一意孤行讓自己覺得很沒有安全感,如履薄冰,同時,也開始爲楊廣的前景深深擔憂。

歷史上真實的蕭皇后,是如何被冠上“豔后之名”的? 第2張

事實上,像楊廣這樣聰明的人又怎麼會看不出蕭皇后的心意?但是楊廣就是這種"今朝有酒今朝醉,哪管明日是與非"的個性,不管來世,只看今朝,蕭皇后就算拼盡畢生之力也未能撼動。

並且,隨着隋朝的勢力日漸衰微,江山搖搖欲墜,農民備受壓迫,開始起義,各地紛紛響應,連禁衛軍中也在密謀造反,起義浪潮一波接着一波,形成星火燎原之勢,每天各地的造反情報源源不斷的送到隋廷。

但楊廣根本就不看這個亂他心神的東西,還把前來告發謀反的人處死,這個時候的蕭皇后自己也是非常絕望,之後再有人告發的時候,她便對送信的探子說:隋朝大勢已去,藥石無醫,又何必將這些事情報給皇帝知道,讓他煩心呢?

這個女人到最後還十分的憐愛楊廣,爲他着想,想讓他趁着這段有限的日子裏,能快樂一天是一天,放縱一天是一天。

最後,宇文化及殺楊廣後,蕭皇后將他匆匆埋葬便被宇文化及脅迫,開始了飄零半生的悲慘時光。

蕭皇后四處漂泊,被冠上“豔后之名”

很多人憑藉這個描寫,便認爲宇文化及和蕭皇后有染,如果二人關係真的曖昧,北史不可能一言帶過。

《北史卷79》:化及於是入據六宮,其自奉養,一如煬帝故事。

歷史上真實的蕭皇后,是如何被冠上“豔后之名”的? 第3張

並且,當時的宇文化及雖然殺了楊廣,但是名義上還是隋朝的丞相,大權在握,並且還立了楊廣的侄兒楊浩爲皇帝,那麼,此時的蕭皇后就是蕭太后了,一個外臣殺掉皇上、另立新君是謀權篡位,已經夠讓他們提心吊膽了,在和蕭太后建立親密關係,從利益角度看是得不償失。

除此之外,楊廣的後宮已經被宇文化及佔據,那麼多年輕貌美的可人,怎麼會對一朝太后下手,況且,太后已經五十有餘了,所以,可能性很小。

之後,宇文化及被竇建德所殺,另立楊廣嫡孫楊侗爲帝,這時候的蕭太后就是太皇太后了,竇建德有非分之想的可能性不大,並且,竇建德還要依仗東突厥,隋義成公主又是突厥可賀敦,根本惹不起。

再加上竇建德的妻子善妒,小妾婢女的數量都十分的有限,連宇文化及的後宮幾乎都被放走,不給他染指的餘地,同時蕭太皇太后在武強縣,並不在夏都,所以,蕭太皇太后被納入後宮的機率不大。

東突厥的兩位可汗

至於東突厥的兩位可汗可能性就更小了,一旦取了蕭太后就把原本有利於介入中原事務的政治地位放掉了,得不償失。

並且蕭皇后和孫子楊政道在大漠生活達十年,在蕭皇后本人的傳記還是其他的史書均沒有關於蕭皇后成爲兩任突厥妃子的記載。

蕭太后成爲唐太宗的昭儀那就更是無稽之談,唐滅東突厥,斬殺義成公主,迎回漂泊已久的蕭皇后和孫子楊政道。

這時的李世民而且剛剛把楊廣之女納入後宮,按輩分看,蕭皇后是他的岳母,這時候的李世民三十三歲,正當壯年,蕭皇后已經六十四歲,三十多歲的皇帝娶了六十多歲的岳母,還和女兒一同爲妃,怎麼看都是荒唐的。

歷史上真實的蕭皇后,是如何被冠上“豔后之名”的? 第4張

貞觀21年(647),蕭皇后在長安渡過18年後去世,死後唐太宗爲他準備了一整套隨葬禮儀用品,將她與楊廣合而厚葬(合葬墓已經被發現),全諡爲隋煬愍皇后,"愍"有哀憐、痛心之意。

如果,唐太宗真的和她有染,讓她和楊廣合葬豈不是自討難堪?而"一女嫁五帝"的豔史,目前爲止無史實依據支撐。

而蕭皇后在長安生活的唯一的信念就是自己的孫子楊政道,後來,楊政道被奸相李林甫陷害,親族招致滅門,至此,楊廣一脈就此斷絕。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