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後宮人物 > 巾幗不讓鬚眉的古代姐姐們,是如何乘風破浪大放異彩的?

巾幗不讓鬚眉的古代姐姐們,是如何乘風破浪大放異彩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5.8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古代的姐姐們如何“乘風破浪”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近期,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熱播,30位“30+”的女明星讓觀衆看到了她們不一樣的才能和魅力。古代也有一些“姐姐”,她們在各自人生路上一路披荊斬棘,以過人的才學大放光彩,千古流芳。今天,我們一起看看古代的姐姐們如何“乘風破浪”。

蔡文姬:“妙於音律” 一生坎坷

蔡文姬的父親蔡邕是東漢著名的文學家、音樂家,在家庭環境的薰陶下,蔡文姬年幼時就展露了音律方面的天賦。

有一天,蔡邕正在彈琴,一根琴絃斷了。年僅6歲的蔡文姬問道:“斷的是第二根弦吧?”蔡邕不以爲意,又弄斷了一根問她,她回答:“這次斷的是第四根。”多才多藝的蔡文姬成爲當時的“網紅”,以至於“世人但知有文姬,而後方知有蔡邕”。

巾幗不讓鬚眉的古代姐姐們,是如何乘風破浪大放異彩的?

清代畫家李堅《文姬思漢》

世事難料,蔡文姬第一任丈夫早早去世,自己又“爲胡騎所獲,沒於南匈奴左賢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後漢書·董祀妻傳》記載,曹操素與蔡邕關係交好,派使者用金璧贖回蔡文姬,纔有了“文姬歸漢”的故事。在迴歸故土與母子團聚不能兩全的痛苦中,蔡文姬譜出了傳世名作《胡笳十八拍》。

《後漢書·列女傳》評價蔡文姬“博學而有才辯,又妙於音律”。遺憾的是,今人只能從她流傳下來的《胡笳十八拍》、五言體與楚辭體《悲憤詩》(各一首)中窺其學識。

謝道韞:詠絮之才 將門女傑

東晉才女謝道韞出身於將門世家,她的父親是安西將軍謝奕,叔父是宰相謝安。她的成名之路,要從一場漫天大雪說起。

《世說新語》《晉書》記載,冬日下雪時,謝安吟道:“白雪紛紛何所似”,並要晚輩對答。謝道韞哥哥謝朗搶先說道:“撒鹽空中差可擬。”謝道韞接着說道:“未若柳絮因風起”。因此,“詠絮之才”成爲後世文人墨客津津樂道的典故。

後來,謝安將謝道韞許配給王羲之的二兒子王凝之,然而王凝之卻被起義軍殺害。面對血海深仇,謝道韞親自手持兵器帶着家中女眷奮起抵抗,但終因寡不敵衆被俘。

《晉書·烈女傳》記載,當起義軍首領孫恩欲殺掉謝道韞的小外孫時,她慷慨陳詞:“事在王門,何關他族!必其如此,寧先見殺。”面對正氣凜然的她,孫恩不免也敬畏三分,就釋放了謝道韞和她的小外孫。

謝道韞後半生寫了不少詩文,《隋書·經籍志》載有詩集兩卷,可惜均已亡佚。

花木蘭:“最能打” 活成IP

“東市買轡頭,西市買長鞭……”這首在語文課本“背誦全文”中佔有一席之地的《木蘭辭》,讓巾幗英雄花木蘭的故事深入人心。

根據《木蘭辭》的描寫,花木蘭本是一個日常在家織布的閨閣少女,但對父親的孝心,讓她毅然女扮男裝、代父從軍。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花木蘭在戰場上英勇殺敵,待從軍歸來回到家中,“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才讓同伴大吃一驚:“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要說古代“最能打的姐姐”,花木蘭一定榜上有名。如今,“花木蘭”這個人物也成爲經典IP,此前曾被迪士尼拍成卡通動畫,收穫許多粉絲,正待上映的真人版電影也是備受影迷期待。

上官婉兒:唐代“詩詞大賽”評委

上官婉兒的祖父上官儀原本是唐高宗時期的宰相,後來獲罪,她一出生就被髮配到掖廷爲奴。14歲時,武則天因聽說她才貌雙全而召見了她,並當場出題考驗。

上官婉兒不僅文采好,還寫得一手好字,武則天看後大加讚賞,當即下令免其奴婢身份,將她留在身邊掌管宮中文件詔書的起草,權勢日盛。

上官婉兒熱衷詩歌創作,作品頗有祖父上官儀“上官體”之遺風。據《新唐書》記載,上官婉兒勸說唐中宗李顯大量設置昭文館,廣召當朝詞學之臣,多次舉行宴會,衆人賦詩唱和。當時還經常舉行賽詩會,上官婉兒是“評委”,對大臣所作之詩進行點評。鄭振鐸在《插圖本中國文學史》裏說:“當時文壇因她的努力而大爲熱鬧。”

後來,上官婉兒捲入了宮廷爭鬥的漩渦,並被處以“黥面”(在面部刺字)之刑。唐玄宗李隆基發動政變之時,上官婉兒也被殺害,她的傳奇一生就此畫上了句號。

李清照:千古第一 “三瘦”才女

巾幗不讓鬚眉的古代姐姐們,是如何乘風破浪大放異彩的? 第2張

李清照歷史畫像

壓軸出場的,是有“千古第一才女”美譽的南宋婉約詞人李清照。

李清照出身於書香門第,在十八歲時與太學生趙明誠成親,兩人都有整理金石書畫的共同愛好,感情甚好。後來,趙明誠早早離世。李清照選擇了再嫁,然而因爲丈夫品行不端,她又主動提出要和離。在封建禮數日盛的南宋,可謂是驚世駭俗的舉動了。

作爲一位“真性情”才女,李清照的詞作中,既有“悽悽慘慘慼戚”的悲涼,也有“生當做人傑”的豪邁。古典文學研究專家傅庚生還給她起了“李三瘦”的別稱,源於三個含“瘦”的名句:“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新來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李清照流傳下來的作品雖然只有幾十首,卻幾乎篇篇經典。清初學者沈謙曾評價她:“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稱詞家三李”,李清照在學者心中的地位可見一斑。

結語:自古巾幗不讓鬚眉。在以男性爲主導的中國古代社會,“姐姐們”奮力“乘風破浪”,活出了自己的精彩,成爲幾千年封建時代難能可貴的“她力量”,也爲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