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趙括之死、毛遂失敗告訴我們什麼樣的歷史教訓?

趙括之死、毛遂失敗告訴我們什麼樣的歷史教訓?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4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趙括之死、毛遂失敗的歷史教訓,告訴我們在職場跟對領導多重要你知道嗎?不知道沒關係,小編告訴你。

在歷史上有很多的名人名事值得我們去研究,今天李夫子就給大家說兩個很憋屈的名人,他們本來可以一世英名、流芳百世,但可惜跟錯了領導,老闆不會知人善用,就好比你是新東方學廚師的,所謂“治大國如烹小鮮”,領導就會認爲你也能管理大企業,所以領導對你委以重任,沒辦法,拒絕不了只能硬着頭皮上,最終的結果就倆字:“涼涼”!

趙括之死、毛遂失敗告訴我們什麼樣的歷史教訓?

首先悲劇的犧牲者就是戰國時趙國的將軍“趙括”!作爲名將趙奢之子,他其實並沒有將二代的飛揚跋扈和官二代的嬌氣,而是在他父親的言傳身教下,刻苦努力、勤讀兵書;他的人生志向就是:“男兒當戰死沙場、馬革裹屍”,非常的有英雄氣概!那麼作爲有潛力的英雄人物,按正常路徑“英雄應該是怎麼煉成的”?通常都是一路過關斬將,最終打敗大BOSS,通關全局!就是先打小怪積累經驗,逐步換地圖升級,最終打敗大怪,成爲英雄!

但遺憾的是趙王太心急了,趙括根本就沒有打小怪的機會,人生第一次上戰場就碰到了大BOSS。據史料記載,趙括的一生就指揮了第一次,也是人生最後一次的戰役“長平之戰”!結果就悲劇的成爲了“紙上談兵”的負面教材了。關於長平之戰,簡單的說就是秦國攻打趙國,雖然稍占上風,但趙國主帥是老將“廉頗”,老成持重、經驗豐富,他在長平佈置防線,始終堅守不出;最終秦趙兩國形成了長期的僵持局面,古今中外所以的戰爭實際上考驗的都是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財政能力;像這種長期的對峙拉鋸戰,誰都耗不起!

所以作爲稍弱一籌的趙國首先就頂不住了,趙王就非常想快刀斬亂麻,可是無奈的是廉頗只是死守,於是趙王就想換主帥,當然也有一種說法,是趙王聽信了秦國的謠言,中了秦國的離間計,說秦軍最害怕的就是趙括了,於是就決定任命趙括換下廉頗。 同時李夫子也猜測,換趙括當主帥,趙王也許知道趙括的老爹趙奢很厲害,正所謂虎父無犬子,所以趙括一定遺傳了他老爹的強大基因,打仗肯定是沒問題的!

這裏有一點要說明的是,趙括的母親當時是死活不同意讓趙括當主帥的,她就認爲趙括那個時候還沒有能力去勝任這個職位的,但是聖命難違,而對於趙括自己而言,也年輕氣盛,血氣方剛,很想一展身手,現在機會來了,自然要把握住!年輕人心高氣傲,想立功表現自己,就不會太考慮自己到底行不行的這個問題了,所以他到了前線之後就改變了廉頗堅守不出的戰略。

趙括之死、毛遂失敗告訴我們什麼樣的歷史教訓? 第2張

而且在一開始跟秦國交戰的過程中,還小勝一場,秦軍隨後還直接撤退逃跑,這一下趙括就得意起來了,覺得自己比廉頗還厲害;那是意氣風發的指揮千軍萬馬乘勝追擊,但是殊不知這一切都是秦國將領白起的圈套,當趙括指揮軍隊追擊秦軍到埋伏圈的時候,趙括才發現自己中計了,自己的軍隊已經被秦軍包圍了,趙括當然不甘心,於是就指揮敢死隊自己打頭陣,想衝出重圍,但是這又談何容易?最後趙軍被圍困了長達46天之後,糧草斷絕,甚至開始自相殘殺,以人肉充飢,而趙括的最後一搏也是很悲涼的,直接被秦軍的一陣亂箭射中而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長平之戰可以說趙國是完敗的,先不說這場戰役如何,單就趙括個人的發展前途而言,他其實是有點冤枉的。本來底子挺好,基礎紮實,是未來戰場的潛力之星!具有一定的智謀,從這場戰役也能看出他也有勇氣,而且還熟讀兵書!大概唯一欠缺的就是實戰經驗了。可是趙王並沒有給他這個機會,歷史也沒有給他這個機會。但是假設歷史給了他機會,那李夫子堅信他一定可以創造戰爭神話,而不是成爲紙上談兵的笑話。

當然如果說趙括很冤枉,那還有個人更冤了,他就是“毛遂”,而且趙括和毛遂之間還有千絲萬縷的關聯。長平之戰中趙國的40萬大軍全軍覆沒,可以說是元氣大傷,而三年之後秦軍又率兵把趙國首都邯鄲給包圍了,趙王當時心裏很慌,就急忙委派他的弟弟平原君到楚國去搬救兵。平原君禮賢下士,據說他的家裏光門客、智囊團就多達一千多人,因爲這次任務非常重要,所以平原君就想在智囊團當中精挑細選20名最精明能幹的謀士一同前往,可是他左挑右選,最終只選中了19個人,還差一個人就是挑不出來。於是接下來就上演了咱們耳熟能詳的故事“毛遂自薦”。

本來毛遂是屬於默默無聞之輩,跟着平原君混了三年多,平原君都不知道有他這一號人,這一次他自我推薦,平原君纔算認識了他這個人,但不知道他到底有多少能耐,他就問毛遂:“有智慧的門客我早都認識了,但爲啥你跟了我這麼久,我都沒聽過你?”毛遂也挺自信,回答道:“那是因爲以前平原君您沒有給過我機會,所以這一次我可以讓您見識到我的智慧。”平原君一想也對,就給了毛遂這一次機會!結果毛遂果真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當時平原君費盡口舌跟楚王商議“合縱抗秦”。但是平原君嘴都快磨破了,楚王也沒同意,關鍵時刻,毛遂就站了出來!憑藉自己的機智和出衆的辯才,從宏觀到微觀,一條一條地給楚王分析合縱抗秦的戰略意義和對楚國的實際利益。

趙括之死、毛遂失敗告訴我們什麼樣的歷史教訓? 第3張

楚王聽的是連連點頭,很是認可,最終同意了這個方案。於是楚國和趙國結盟共同抗秦,最終解了邯鄲之圍!而毛遂也因此名揚天下。如果故事能夠繼續下去也挺美好,可能毛遂就會由一個普通的門客發展成戰國史上一個著名的外交家、傑出的政治家了。但是作爲毛遂直接領導的平原君和大老闆趙王都不這麼想,他們覺得還得給毛遂增加一個頭銜“軍事家”! 爲啥是這個頭銜?其實是因爲剛解了邯鄲之圍,燕國又來找麻煩了。燕國看趙國還沒緩過勁來,於是就趁火打劫派大將慄腹攻打趙國!

趙王又開始頭疼了,該派誰去抵禦呢?左思右想在平原君的建議之下準備派“毛遂”掛帥出戰!可是當毛遂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立馬就急了,連忙請求趙王不要讓自己擔任統帥,不是因爲自己怕死,而是自己實在是沒有領兵打仗的才能,可是,趙王真的跟當年用趙括一樣,那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毛遂再怎麼推辭,趙王都堅決讓他統領軍隊前去應敵!這就好比趕鴨子上架,結果可想而知,在不熟悉的領域,雖然毛遂是身先士卒,殫精竭慮,但最終還是失敗了,被燕軍殺的是片甲不留!面對失敗,作爲一個有節操的名士,毛遂暗自神傷,獨自走到了山林裏,拔劍自刎了,承擔了本不應該屬於他的責任,試想一下,那一刻毛遂的內心是多麼的不甘,憂愁和無奈啊!

趙括之死、毛遂失敗告訴我們什麼樣的歷史教訓? 第4張

上面兩個真實的案例告訴我們,在單位跟對領導真的很重要,趙括和毛遂都不是一般人,一個是潛力股、一個是實力派!要不是老闆非得給他們挖了一個大坑,他們未來很可能會成就一番事業,也正是因爲老闆的不知人善用,結果就只能“壯志未酬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而戰國時期爲何獨獨秦國能統一天下?這跟君主真的密不可分,如果都是像趙王這樣的君主,那再厲害的人才也沒用,因爲都沒埋沒了,或者被坑死了!所以以史觀今,跟對人、做對事,找準定位纔會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