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毛遂自薦後,趙國聯合楚國打退秦軍,那麼毛遂最後是什麼結局呢?

毛遂自薦後,趙國聯合楚國打退秦軍,那麼毛遂最後是什麼結局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5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毛遂自薦後,趙國聯合楚國打退秦軍,那麼毛遂最後是什麼結局呢?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很多成語典故都源自春秋戰國時期,比如毛遂自薦這一成語典故,就和戰國四君子之一的平原君存在直接的關係。毛遂自薦,意思是毛遂自我推薦。後來用“毛遂自薦”喻指自己推薦自己,典出《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戰國時趙孝成王九年,秦兵攻打趙國,趙孝成王命令平原君趙勝到楚國去求救,平原君的門客毛遂主動自薦隨同前去。

在此之前,毛遂居平原君處三年未得展露鋒芒。平原君與楚王談判半天沒有成效,毛遂手拿寶劍走上宮殿,陳述利害關係,終於打動楚王出兵聯合抗擊秦國的侵略。在此基礎上,因爲楚國出兵協助,趙國得以打退秦國。那麼,問題來了,毛遂自薦後,毛遂最終是什麼結局?因爲衆說紛紜,莫衷一是,所以老師和課本幾乎都沒有告訴我們。

毛遂自薦後,趙國聯合楚國打退秦軍,那麼毛遂最後是什麼結局呢?

首先,根據《史記》、《戰國策》等史料的記載,毛遂 ( 公元前285年- 公元前228年),戰國時期(有爭議,一說山東滕州、一說河北雞澤)人。在戰國時期,平原君、孟嘗君、信陵君、春申君並稱爲戰國四君子。就戰國四君子來說,都養活了上千甚至數千的門客。

這些門客可能平時沒有什麼作用,但是,在關鍵時刻,往往會出上力,比如孟嘗君被秦國扣留後,就是手下門客“雞鳴狗盜”,這才幫助孟嘗君逃回齊國。同樣的道理,毛遂身爲趙公子平原君趙勝的門客,居平原君處三年未得展露鋒芒。但是,俗語有云,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公元前259年,秦國針對趙國都城,發動了邯鄲之戰。

毛遂自薦後,趙國聯合楚國打退秦軍,那麼毛遂最後是什麼結局呢? 第2張

邯鄲之戰是公元前259(周赧王五十六年)至公元前257年(周赧王五十八年)的一場戰役,就秦國來說,希望趁着長平之戰重創趙國的機會,從而一舉消滅趙國。對此,趙國自然不願意就此告別歷史,於是在邯鄲進行了激烈的抵抗。當然,緊靠趙國這一國之力,確實難以抵擋秦國了。於是,公元前257年,毛遂向平原君自薦出使楚國,以此促使楚國出兵救援趙國。

在跟隨平原君來到楚國後,平原君與楚王談判半天沒有成效,毛遂手拿寶劍走上宮殿,陳述利害關係,終於打動楚王出兵聯合抗擊秦國的進攻。於是,在毛遂自薦後,不僅楚國出兵參加邯鄲之戰,就魏國來說,信陵君魏無忌也竊符救趙,率領魏國大軍支援趙國。

毛遂自薦後,趙國聯合楚國打退秦軍,那麼毛遂最後是什麼結局呢? 第3張

在此基礎上,趙國、魏國、楚國三國聯合打退了秦國的進攻,取得了邯鄲之戰的勝利,從而推遲了秦國一統天下的時間。而就毛遂來說,因爲促成楚、趙合縱,聲威大振,並獲得了“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的美譽。同時,在邯鄲之戰後,平原君趙勝也不禁感嘆道:“我一向自以爲能夠識得天下賢士豪傑,不會看錯怠慢一人。可毛先生居門下三年,竟未能識得其才。”

於是,平原君遂待毛遂爲上客,也即給予毛遂更高的待遇。不過,在此之後,《史記》、《戰國策》等史料中幾乎沒有關於毛遂的記載了。畢竟,在邯鄲之戰後,趙國持續衰落,山東六國也成爲一盤散沙,毛遂也沒有可以展現自己才能的舞臺了。

毛遂自薦後,趙國聯合楚國打退秦軍,那麼毛遂最後是什麼結局呢? 第4張

最後,對此,《雞澤縣誌.卷之二十》記載:“毛遂血灑滏陽河北岸。”《永年縣誌》記載:“毛遂墓在城(指永年縣城關)西南三裏大堤內”。因爲有說法毛遂就是雞澤縣人,因此,在《雞澤縣誌.卷之二十》中,給出了毛遂回到家鄉的記載。也即在戰國末期,毛遂衣錦還鄉。不過,在秦國攻打趙國的過程中,毛遂爲了保護家鄉,最終血灑滏陽河北岸,也即是戰死沙場的結局。而這,成爲毛遂最終結局的一種說法。

但是,據滕州《滕縣誌》記載“毛遂,薛人也……後卒葬於薛。”古代薛國,在今山東省滕州市官橋鎮。毛遂墓地就位於官橋鎮一帶。也即按照《滕縣誌》的記載,邯鄲之戰後,毛遂很可能來到了山東省滕州市一帶,並最終在這裏去世(很可能是病逝的結局,也即善終)。綜上,關於戰國說客毛遂最終的結局,存在戰死沙場和善終這兩種說法。對此,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