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楚漢相爭劉邦經常出於下風 最後劉邦是怎麼獲勝的

楚漢相爭劉邦經常出於下風 最後劉邦是怎麼獲勝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項羽出身世家,爲何輸給了街頭混混劉邦?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要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就非漢族莫屬了,我國大部分的人口都是漢族,在古代時也稱作漢人。那麼“漢”這個名稱是從何而來的呢?就是通過漢朝來命名的。漢之前,一般都稱華夏族,漢朝在我國歷史上影響深遠,它不僅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也是我國發展的一個黃金時期,作爲漢朝的創立者,劉邦在歷史上也是佔有重要地位,但他的出身則不太光彩,早年間更像是一個混混,而他的對手,有着霸王之稱的項羽,不但出身世家,還有一身超羣的武藝。楚漢相爭時,劉邦經常是落於下風,但爲什麼最後卻是劉邦獲勝呢,原因是什麼呢?

楚漢相爭劉邦經常出於下風 最後劉邦是怎麼獲勝的

楚霸王項羽算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悲情英雄了,秦末時,懷揣着自己的英雄夢想,帶領手下征戰,成爲天下的一方勢力,在鉅鹿,以3萬楚軍擊敗40萬秦軍,在彭城,又用3萬騎兵敗了劉邦的56萬大軍,這樣的氣魄與謀略,怎能不稱其爲英雄?可惜最後卻淪落到兵敗烏江,究其原因,主要爲以下幾點。

從霸王自身來說,他過於自信到剛愎自用的程度,這是由於他的成長軌跡決定的。楚國名將之後,自幼習武,加上臂力驚人,一直難逢對手。可能正是因爲他從小就過於優越,所以纔會養成目空一切,狂妄自大的個性。要想逐鹿天下,只靠蠻力當然是不夠的,叔父項梁也曾教過他研習兵法戰策,他雖然學了,但卻並不深入,不過這並不妨礙他在戰場上取勝,多次以少勝多的戰績更是讓他自信心爆棚。

楚漢相爭劉邦經常出於下風 最後劉邦是怎麼獲勝的 第2張

叔父起事時,在他們叔侄身邊聚集了不少能人異士,謀士范增,大將英布、龍且等人,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這樣的配置,按說奪取天下並非不可能,但最後還是功虧一簣了。叔父去世後,項羽接管了楚軍,他雖然有萬夫不當之勇,卻不是一個好的帥才,不能任用賢能,致使韓信、陳平等人相繼離開,這是其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在關鍵時刻做出了錯誤的選擇。要說霸王最大的錯誤就是在鴻門宴上放走了劉邦。范增擺出鴻門宴的本意就是除掉劉邦,因爲劉邦意圖稱王關中,觸怒了霸王,所以他也是同意要藉機殺死劉邦的。不過在他心中,並沒有將劉邦視爲勁敵,因爲當時兩人相比,霸王優勢非常明顯,他所反感的是劉邦對其權威的挑戰。但劉邦僅帶少部分人赴宴,並且伏低做小,還獻上貴重的禮物,席間還一再地表示忠心,加上叔叔項伯因爲與張良的交情,一再在霸王面前爲劉邦說好話,這些都讓霸王心裏很舒坦,自尊心得到極大地滿足,自然也就不屑用這樣的手段殺掉他了。於是在這場被稱爲標誌着楚漢實力發生變化的鴻門宴上,劉邦全身而退,而霸王則註定走向末路。

第三點,也是最爲重要的一點,霸王因殺戮心太重而失掉了民心。他對於戰場上敗給自己的敵人,手段過於殘忍,比如坑殺20多萬的投降的秦朝士兵,以及常常在拿下一座城池之後下令屠城。面對楚軍,無論是軍隊還是百姓都覺得反正也沒有活路可言,乾脆就拼個魚死網破,時間長了,天下百姓自然是對楚軍懷有憤恨的心理,得不到民心的軍隊如何能奪得天下呢?

楚漢相爭劉邦經常出於下風 最後劉邦是怎麼獲勝的 第3張

項羽在滅掉秦之後,與之前所擁立的楚懷王發生矛盾,於是祕密將其殺害。當初起事時,項梁是打着楚懷王的旗號的,所以這個王雖然是個傀儡,但也讓項家的義軍師出有名,可惜後來楚懷王並不甘心任人擺弄,想要霸王手中的兵權,最後矛盾激化之下,項羽就命人祕密殺掉了楚懷王。結果這件事偏偏被劉邦得知,稱他爲篡位小人,併成爲其討伐項羽的藉口。

與霸王相反,劉邦是個混混出身,論武藝也遠遠不是霸王的對手,但他知人善任,而且用人不疑,給予絕對的信任,這些都是霸王所做不到的。此外,劉邦深知百姓疾苦,採納謀士的建議,攻入咸陽後,與士兵們約法三章,這樣的舉動立即贏得了百姓的好感。和婦人之仁的項羽相比,劉邦出手果決,沒有給項羽留任何捲土重來的機會,最終在爭霸中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