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陸遜作爲東吳第一名將 陸遜最後爲何會晚節不保

陸遜作爲東吳第一名將 陸遜最後爲何會晚節不保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9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東吳第一名將陸遜爲何晚節不保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公元221年,蜀漢皇帝劉備爲了報關羽之死以及荊州被奪之仇,不顧諸葛亮,趙雲等老臣的反對,盡起蜀漢全國之力,準備攻打東吳。

陸遜作爲東吳第一名將 陸遜最後爲何會晚節不保

吳主孫權獲悉此事後,當即派遣使者去往成都求和,但是劉備報仇心切,派人趕走了吳國使者後,揮軍攻向東吳之境。

《三國志·卷三十二》:初,先主忿孫權之襲關羽,將東征,秋七月,遂率諸軍伐吳。孫權遣書請和,先主盛怒不許,

吳主孫權見此戰避無可避,便派遣東吳青年將領中的翹楚人物陸遜爲東吳大都督,領兵五萬前去抵禦劉備率領的蜀漢大軍。

當時,蜀漢皇帝劉備派遣蜀漢將領吳班、陳式統率蜀漢水軍作爲前哨部隊,深入夷陵地區,劉備則是統率蜀漢陸路大軍走陸路,來到猇亭,沿路紮營,蔓延幾百裏。

與此同時,東吳大都督陸遜統領吳國五萬大軍也趕到了猇亭處,然後進行設防紮營,抵禦蜀軍。

蜀漢皇帝劉備見東吳將領領兵前來,便命蜀漢將領前去叫戰,吳軍寨營中的東吳將領各個摩拳擦掌,欲要率部出營迎戰,但是,東吳大都督陸遜卻耐心勸止,命部下堅守不出,以此禦敵。

陸遜作爲東吳第一名將 陸遜最後爲何會晚節不保 第2張

但是,東吳大都督陸遜的這一舉措,卻令吳軍寨營中的東吳老將們十分不理解,他們一個二個在陸遜的面前抱怨,並且在軍中造勢,逐步造成吳軍軍心不穩的局面。

陸遜見此局面,爲了穩定軍心,對那些一再不聽勸阻,在軍中造勢的吳國將領進行了懲處,使得局面被穩定了下來。

而蜀軍的這一邊,多日的交戰,吳軍置之不理,這就使得蜀漢皇帝劉備有點沉不住氣了,他爲了引誘吳軍出戰,命令麾下的將士吳班帶着一萬多名蜀軍老弱士兵,到吳軍寨營中前叫陣,自己則是統領精兵在四周設下伏兵,以此來引誘吳軍出擊,然後進行伏擊。

但是東吳主帥陸遜深知這是劉備的“伏兵之計”,便命吳軍不可貿然出擊,繼續固守禦敵,過了幾日之後,蜀主劉備見吳軍並不上當,只好將伏兵撤出。

《三國志》:備知其計不可,乃引伏兵八千,從谷中出。遜曰:“所以不聽諸君擊班者,揣之必有巧故也。”

就這樣,東吳主帥陸遜堅守不出,與蜀漢大軍對峙了近半年之久,這就使得上至蜀漢皇帝劉備,下至蜀漢兵士各個浮躁不堪,戰意不再。

而這個時候,正值盛夏時節,天氣異常炎熱,蜀漢的水軍將士在船上難以忍受,蜀漢皇帝劉備見狀,便命蜀漢軍士上岸,在樹林茂密處與蜀漢陸軍連營紮寨,以此來躲避暑熱。

蜀漢軍隊的這一舉動,全部都在東吳主帥陸遜的視野之中,陸遜認爲破敵的時機已到,便上奏吳主孫權,表示自己要率軍展開反擊之勢。

吳主孫權看過陸遜的上奏之後,表示了同意,隨後,吳國主帥陸遜召集了吳軍的將士後,宣佈戰令,對蜀漢軍隊由守轉攻。

於是乎,在吳國主帥陸遜的統領之下,吳國軍隊採取火攻的戰術,火燒蜀漢連營四十多座,使得蜀漢皇帝劉備措不及防,無法應對,遭遇大敗,率領殘兵敗退回白帝城,沒過多久就在白帝城憤恨而死,而這場以少勝多的戰事就是決定三國大走向的夷陵之戰。

這場夷陵之戰不僅確立了吳國對於荊州的控制權,更是讓陸遜這位東吳的青年將領躋身於三國名將的序列之中,更是成爲一位可以比肩諸葛亮,司馬懿的統帥之才。

而我們回顧陸遜的戎馬生涯,就會發現他成名於奪取荊州之戰,依靠謀略之術擊敗如日中天的蜀漢名將關羽,又在隨後的夷陵之戰中大敗蜀主劉備,更是在石亭之戰上大敗魏國主力,令魏國名將曹休羞憤而死。

在這些戰事中,陸遜未嘗一敗,可謂是周瑜之後的東吳第一名將,但是就是這樣一位功勳赫赫的東吳名將,卻在晚年時“晚節不保”,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樣的結果呢?

“晚節不保”的陸遜

陸遜由於功績赫赫,在晚年的時候,被吳主孫權封爲吳國丞相,主持吳國軍政兩界,陸遜也至此達到了自己仕途的頂峯。

陸遜作爲東吳第一名將 陸遜最後爲何會晚節不保 第3張

但是就在這個時間點裏卻發生了一件宮廷大事,不僅令晚年的陸遜晚節不保,更是令陸遜憤恨而死。

當時,東吳太子孫和和魯王孫霸爲了皇帝之位,斗的是“你死我活”,而東吳朝堂上的文武羣臣們則是紛紛選擇中立,讓各自的子嗣分別站位孫和和魯王孫霸,以此在儲君之爭中謀取利益的最大化。

陸遜作爲東吳第一名將 陸遜最後爲何會晚節不保 第4張

東吳將領全琮獲悉此事後,便寫信將這個事情上報給了作爲丞相的陸遜,陸遜看完信之後,憂心忡忡,陸遜認爲私結黨羽是古今最爲忌諱的事情,這樣的一個局面,將會令東吳朝局處於混亂之中。

因此在回信之中,陸遜勸解東吳將領全琮效仿“金日磾殺子”,避免他的兒子全寄日後成爲亂臣賊子,全琮看了書信之後,十分憤慨,他沒有想到陸遜竟會逼迫他殺子,這就使得全琮因爲這件事情嫉恨於自己的老上司陸遜,與其產生間隙。

隨後,全琮爲了發泄私恨,與自己的兒子全寄一道,誣告陸遜的外甥顧承謊報軍情,使得顧承被流放於外地

後續,東吳太子孫和和魯王孫霸之爭愈演愈烈,老父親孫權也參與其中,而孫權在二人爭鬥之中,更傾向於魯王孫霸。

有一天,吳主孫權召大臣楊竺進宮商談立儲之事,表明自己想要立孫霸爲儲君,而這個談話卻被孫和的下屬聽到。

這個下屬聽後,便將這個事情上報給了孫和,孫和知道後,十分憂懼,當即請來了自己的幕僚陸胤,請他去往武昌,懇求他的族父陸遜爲自己在吳主孫權面前說和求情。

隨後,陸胤去往武昌之後,將孫和的請求講述給了陸遜,陸遜聽後,起初很是爲難,畢竟這個事情牽扯到立儲之事,可謂是牽一髮動全身,但是考慮到自己作爲東吳的丞相,有責任和有義務在這件事情上挺身而出。

於是乎,陸遜便多次上奏吳主孫權,爲孫和說話和辯解,而吳主孫權則透過上奏,發現自己與大臣楊竺的私人對話有所泄露,爲此十分憤怒,一道指令,將牽連此事的楊竺、陸胤等人全部逮捕下獄。

陸遜作爲東吳第一名將 陸遜最後爲何會晚節不保 第5張

在獄中,楊竺爲求自保,將所有的罪責全部推到了陸遜的身上,而與陸遜與親屬關係的陸胤則是爲此保持沉默,這就使得吳主孫權以爲這一系列事件都是陸遜在從中運作,因此便修書一封對陸遜進行了訓斥和責問,而陸遜看過信之後,才知道自己成爲了整起事件的“背鍋俠”,他本想辯解,但是考慮到此事牽扯的人員太多,生怕觸怒龍顏,引發一場殺戮,因此選擇自己擔負了下來,使得陸遜終究落了一個“晚節不保”的結局。

《吳錄》:太子自懼黜廢,而魯王覬覦益甚。權時見楊竺,闢左右而論霸之才,竺深述霸有文武英姿,宜爲嫡嗣,於是權乃許立焉。有給使伏於牀下,具聞之,以告太子。胤當至武昌,往辭太子。太子不見,而微服至其車上,與共密議,欲令陸遜表諫。既而遜有表極諫,權疑竺泄之,竺辭不服。權使竺出尋其由,竺白頃惟胤西行,必其所道。又遣問遜何由知之,遜言胤所述。召胤考問,胤爲太子隱曰:“楊竺向臣道之。”遂共爲獄。竺不勝痛毒,服是所道。初權疑竺泄之,及服,以爲果然,乃斬竺。

公元245年,陸遜內心太過憤恨,無處宣泄,致使憂鬱成疾,病逝於府中,時年63歲。

陸遜作爲東吳第一名將 陸遜最後爲何會晚節不保 第6張

陸遜病逝後,其子陸抗深知父親生前的委屈,他將父親的後事處理完畢之後,便進宮面見吳主孫權,將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說給孫權聽,孫權聽後,才知道自己誤會和冤枉了陸遜,隨後下旨洗清了楊竺指控陸遜的所有罪狀。

陸遜,這位東吳第一名將,一生征戰沙場,未嘗一敗,他本來可在百年之後,居廟堂之上,但是卻在晚年的時候,擅自參與“立儲之事”,觸怒吳主孫權,導致孫權盛怒之下,對其進行了訓斥和責問,令陸遜晚年不保,正是可嘆陸遜一世英明,卻因爲這件事情影響了自己的盛名。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