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對待手下項羽比劉邦還要好 人才爲什麼都愛往劉邦那裏跑

對待手下項羽比劉邦還要好 人才爲什麼都愛往劉邦那裏跑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5.7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項羽和劉邦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項羽把手下當兄弟,劉邦經常罵人,爲何人才都愛往劉邦那裏跑?

也許每個人小時候都聽過老人們講述的楚漢相爭的故事,幼小的我們無法理解,爲什麼氣貫山河的項羽最後會輸給平平無奇的“街溜子”劉邦呢?如今長大了,明白了劉邦能得天下全靠麾下衆多賢才良將,可憑什麼愛兵如子的項羽沒幾個青史留名的人才,反而粗俗愛罵人的劉邦有韓信,張良,蕭何等一大籮筐讓人耳熟能詳的奇才。一切都有因果,這三個原因註定了項羽得不到人才。

天下民心向劉背項

導致二人人才無論數量還是質量產生巨大差距的根本原因就是項羽失去民心,劉邦得到了百姓擁護。先說項羽,項羽本來是楚國名將項燕的孫子,秦末之時舉起反秦大旗,因爲他本就是六國貴胄,而且勇武不凡,頗有個人魅力,一時間響應者不計其數,天下豪傑紛紛投奔項羽,以求能得明主,反抗暴秦。本來一切都在往好的地方發展,可是,一切都在咸陽被攻破後發生了變化。

項羽在劉邦讓出咸陽後,入城之後都做了什麼呢?項羽爲了犒賞三軍,放任士兵在咸陽城內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掠奪無辜百姓財富,絲毫不在乎百姓死活。他入住秦宮後,不光將秦朝奇珍異寶、珍藏典籍、各國美女等掠奪一空,還在臨走時放了一把大火,將富麗堂皇的阿房宮付之一炬,大火燒了三個月,整個咸陽化爲一片焦土,流離失所者,死於非命者不計其數,最後攜帶無數珍寶浩浩蕩蕩返回江東,絲毫沒有天下雄主之風,反而像極了一個土匪。

歷史早已告訴我們,實行仁治者能得民心,項羽如此殘暴行徑,在百姓之間口口相傳,他的形象早就被妖魔化,不復起義之初的英雄形象。試想如果你是一個英雄豪傑,想要在亂世之中建功立業,你會選擇一個百姓懼怕的主人跟隨嗎?有見地的賢才良將都知道失去了民心就失了天下,願意投奔跟隨的自然就少了,這也是項羽會人才稀少的原因。

對待手下項羽比劉邦還要好 人才爲什麼都愛往劉邦那裏跑

說完項羽我們再來看看劉邦。劉邦本身雖然是發跡於微末之中,甚至可以說是潑皮無賴,但是他在大是大非上的行爲明顯更加高明。劉邦在項羽鉅鹿之戰時率先進入咸陽,剛開始他也被咸陽的繁華富有給迷住了眼,每日都在秦宮中飲酒作樂,夜夜笙歌,也對咸陽珍寶十分眼饞。

所幸這時他聽從了張良的建議,召集鄉紳富商,與他們“約法三章”——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以這三條約定和自己退出咸陽的實際行動來證明,他劉邦不是個不顧百姓死活的軍閥,而是心懷天下的明主,約束收下士兵的同時還赦免了秦王子嬰等秦朝宗室。

對待手下項羽比劉邦還要好 人才爲什麼都愛往劉邦那裏跑 第2張

雖然劉邦約法三章的動機並不單純,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他這麼做確實贏得了民心,獲得了百姓的支持,後來楚漢相爭不少地方百姓都是簞食壺漿以迎王師,如此迎接劉邦。劉邦深得民心的同時也註定了人才的大量涌入,良禽擇木而棲,有能力的人自然會投奔更符合王道的劉邦,這就是劉邦人才濟濟的原因。

項羽只有匹夫義氣

項羽人才不多的原因還在於項羽只有匹夫義氣卻沒有一個合格的領導者應該有的品質。項羽愛兵如子,也與部下將領交情莫逆,按理說這樣的人是不會缺人才的,可是項羽如此只是出於行伍之間袍澤之情,他對待士兵和將領就是對待戰友,所以深得兵將擁戴,這是項羽義薄雲天的體現,但是逐鹿天下需要的可不僅僅是講義氣就夠了,更需要知人善用,在這一點上項羽就做得很不好。

就比如說兵仙韓信,這位可是幫劉邦贏得天下的頭號功臣了,然而他一開始可是項羽的人。韓信一開始拜於項羽帳下,不得重用,只當個小小的執戟郎中,這才轉投劉邦的,項羽就是因爲他做不到知人善用才把韓信給送到了敵人手中,這對於他來說絕對是無與倫比的損失。

對待手下項羽比劉邦還要好 人才爲什麼都愛往劉邦那裏跑 第3張

除此之外項羽還剛愎自用,不聽他人建議。鴻門宴上范增多次示意他除掉劉邦,任憑范增如何努力他就是不爲所動,這也讓他錯失了消滅劉邦的最好機會,不知道他被圍垓下時會不會後悔當初的決定。總的來看項羽雖然對兵將很好,視如兄弟,但是他卻只有匹夫義氣,卻沒有身爲一方諸侯該有的知人用人之道,還驕傲自滿,剛愎自用,聽不進他人建議,如此作風,又怎能得到真正的人才呢?

劉邦很有自知之明

劉邦能得到大量人才的原因肯定就是他知人善用,尊重人才,這都是因爲他很有自知之明。劉邦知道自己無論是才華還是軍略都極爲平庸,所以他在對待人才這件事上不會帶有任何傲氣,因爲他根本就傲不起來,所以這才能做到虛心聽取謀士建議,並且對不同才能的人分別委以重任。

對待手下項羽比劉邦還要好 人才爲什麼都愛往劉邦那裏跑 第4張

韓信善用兵就拜爲大將軍,張良運籌帷幄就做謀士,蕭何心細周到,就讓他負責後勤財政等工作,劉邦總能讓合適的人做合適的工作,人才去了他那裏都可以得到最能發揮自己才能的任務,能在他們最擅長的地方發光發熱,這對於那些自命不凡,渴望建功立業的賢才良將們的誘惑不言自明,因此劉邦能網羅天下賢才也並非什麼無法理解的事了。而且劉邦在聽取他人建議這件事上真的非常虛心。俗話說“聽人勸吃飽飯”,劉邦太清楚自己幾斤幾兩了,書都沒讀過幾本,所以他知道自己看待事情永遠有侷限,無法看清,所以他向來很聽從自己人的建議。

初入咸陽時他忍住慾望,聽從張良建議約法三章,這才得了民心;韓信逃跑被蕭何追回後蕭何建議重用韓信,劉邦也聽從了,這纔有了用兵如神的大將軍。這樣的事情數不勝數,這樣的一個一方諸侯,是古往今來謀士將才都無法說不的,所以劉邦就成了人才們最好的選擇了,這也是劉邦笑到最後的關鍵原因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能做到知人善用的劉邦纔是英雄豪傑。

對待手下項羽比劉邦還要好 人才爲什麼都愛往劉邦那裏跑 第5張

總結:離心離德讓項羽一手好牌打得稀爛,縱有萬夫不擋之勇也無濟於事,網羅人才讓劉邦實現華麗逆襲,從一個潑皮變成了大漢天子。所以說很多時候不必要的傲氣會害了自己,虛心自檢才能長久,霸王如此,常人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