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項羽手下的人才爲何都投奔了劉邦?項羽爲何留不住人?

項羽手下的人才爲何都投奔了劉邦?項羽爲何留不住人?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1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知道項羽嗎?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詳細介紹。

春秋時期,晉楚爭霸百年,在此期間誕生了一個成語,即楚才晉用,說的是楚國的很多有才能的人都跑到晉國爲官,反過來對抗楚國。而到了秦末楚漢之爭的時候,也出現了類似的情形,項羽身邊的很多人才都跑到劉邦那邊去了,最著名的莫過於韓信和陳平,兩人爲漢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而原本他們是跟隨在項羽身邊的。

項羽手下的人才爲何都投奔了劉邦?項羽爲何留不住人?

這就不免讓人疑惑了,就項羽和劉邦這兩個人來說,一個是楚國貴族之後,一個是小小的泗水亭長;一個是戰場上的常勝將軍,一個是戰場上經常逃跑的人,一個是對部下一視同仁,好得不能再好的將領,一個是對部下一般的老大,就勇、悍、仁、彊的方面來說,劉邦是無法與項羽相比的。

但項羽最後卻成了孤家寡人,而劉邦卻得到了相當多人的擁戴,最終建立了漢朝,這其中的原因卻是值得深思。那麼,項羽對部下非常之好,卻爲什麼就是留不住人呢?

這個問題,韓信曾經和劉邦探討過。 韓信曾經在項梁的楚軍中待過,後來項梁死了項羽成爲楚軍的最大領導,韓信就成了項羽的部下,只不過一直沒有被重用,鬱郁不得志的情況下,韓信跑去投奔劉邦,在最初,劉邦也沒有重用韓信,所以韓信又逃離了劉邦。

項羽手下的人才爲何都投奔了劉邦?項羽爲何留不住人? 第2張

還在劉邦有蕭何,蕭何月下追韓信,又在劉邦那裏極力推薦韓信,劉邦這次封韓信爲大將軍,並且以 極重的禮儀封將,韓信感動之下就分析了劉邦和項羽之間的差距,他說劉邦很多方面都比不上項羽,但是項羽也並不是沒有缺點,相反,缺點還很多,這裏,韓信用了兩個成語來說明,其一就是匹夫之勇,其二就是婦人之仁。

這兩個成語即便是今天的使用率也還是很高的,說項羽匹夫之勇是因爲,項羽確實很強悍,他一咆哮,千餘人在他面前嚇得不敢吱聲,但他卻不能放手任用有才能的將領。

說他婦人之仁是因爲,項羽對人確實很好,言語溫和,要是有人生病了,他能心疼落淚,將自己的食物分給這個人吃,給他端飯,可以說是相當的仁慈了,然而,如果有人立下了足以封爵的功勞,項羽卻總是捨不得給予相應的封賞,這隻能算是婦人之仁。

正是項羽的匹夫之勇和婦人之仁讓很多有才能的人離開項羽而奔向劉邦,這和兩人的性格有關係,也和人生經歷有關係。

項羽生下來就是貴族,他們家族世代爲楚將,只不過後來秦始皇統一了天下,項羽的家族暫時沒有了用處,等到秦末反秦起義的時候,項家一呼百應,對於項羽來說,他是戰場上的戰神,在他的認知中,只要對部下施以小恩小惠,就可以讓部下爲他賣命,而他們也只是他的部下,絕不能越過他去,這是他作爲一個楚國貴族的認知。

這個認知並沒有什麼錯,實際上,一個將領對部下好,確實能讓他們不顧一切爲將領賣命,先秦時期的吳起對待士兵也是如此。但這僅限於對待普通士兵,對於有才能的謀士和將領來說,他們要的不是諸如項羽在他們生病的之後爲他們落淚給他們端飯這樣的小恩小惠,而是實實在在看得見的封賞,他們要的是建功立業,升官發財,其他的都是假的。

項羽手下的人才爲何都投奔了劉邦?項羽爲何留不住人? 第3張

就比如現在的公司老闆和職員,職員辛辛苦苦工作是爲了實現自己的價值和養家餬口,因此,在公司中,他們最想要的是升職加薪。如果一個老闆天天在公司裏笑眯眯的,對每一個員工都和顏悅色,生病了關心一下,心情不好了安慰一下,但就是不給你升職加薪,在這種情況下,很多職員就會在最初的感動過後辭職走人。

人都是很現實的,所以項羽對部下再好,倘若不願意放手讓有才能的將領去發揮自己的才能,不能給有功之人應有的獎賞,自然是不可能留住人才的。

再者,項羽的好對一種博愛,他對部下幾乎一視同仁,能被尊爲亞父的也就只有范增一個,最後還因爲猜忌失去了范增。對其餘的部下,項羽就是一視同仁的好,沒有區別的好其實就是不好,對所有人都好,時間長了,大家覺得項羽就是這樣一個人,沒有人感覺到自己的特別之處,而有才能的人必然感覺不到被尊重,自然也就不願意繼續跟着項羽搞事情了。

在這一點上,項羽是遠遠比不上劉邦的。要說劉邦雖然出身完全無法和項羽相比,但也正是劉邦那樣的出身,讓劉邦最終獲勝。劉邦自小在市井中摸爬滾打,後來又當了一個小官,交遊遍天下,三教九流都有。可以說,劉邦從底層爬上來,很知道一個人奮鬥是爲了什麼,想得到什麼,所以劉邦從來不吝嗇封賞。

就拿封韓信爲大將軍這件事來說,劉邦私心裏是不願意讓韓信做大將軍的,畢竟他沒見過韓信打仗,也沒聽過韓信打仗,僅僅是因爲蕭何能做出月下追韓信之舉來,劉邦就願意給韓信一個機會,封他爲大將軍,一來他相信蕭何有識人之才,二來不就是一個大將軍的職務嗎,封了也損失不了什麼,大不了將來韓信打仗不行的時候再撤了。

所以劉邦痛快地封了,還以禮封賞,給足了蕭何和韓信面子,試問被這樣對待,韓信怎麼可能不對其忠誠。後來楚漢之爭倒向劉邦一邊的時候,項羽曾勸過韓信和他聯合對付劉邦,而蒯通也勸韓信自立,但韓信還是不願意背叛劉邦。

項羽手下的人才爲何都投奔了劉邦?項羽爲何留不住人? 第4張

劉邦捨得封賞,也大膽任用有才能的將領,所以很多人願意跟着劉邦,即便劉邦屢屢被項羽吊打,但從劉邦身邊跑了的人才還真是不多見。劉邦之所以能留住人,也是因爲劉邦對部下很好,他的好不是同項羽那樣的無差別好,他的好是有區別的。

如果才能一般的人,根本入不了劉邦的眼,他是不會給這樣的人好臉色看的,但如果一個人有才能,他就會對這個人很好,這其實是一種認可,這樣的認可對於那些有才能的人來說是很需要的。

劉邦的這個區別對待在酈食其身上有很好的表現,當酈食其剛剛去向劉邦自薦的時候,劉邦壓根就沒把他放在眼中,他在召見酈食其的時候,還讓兩名女子爲自己洗腳,且直接大罵酈食其爲豎儒,但等他聽到酈食其的高見之後,趕緊穿戴整齊,把酈食其請到了上座,病鄭重道歉,還賜給酈食其食物吃。

這前後的態度變化其實對酈食其的震撼很大,他能清楚地感覺到劉邦對他的認可,自然願意爲劉邦賣命。只有得到了劉邦認可的人,才能得到他的好,還是拿韓信來說,韓信曾說過:“漢王遇我甚厚,載我以其車,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

只不過這樣的好也僅僅是對極少數人的,劉邦的好因爲少才顯得珍貴,而項羽的好則是很多的,因爲多而顯得廉價,兩廂對比,也就能明白爲什麼項羽對人恭敬,親手被部下端飯,卻還是無法留住有才能的人了,當然,他之所以留不住人,還有一點是他的猜忌心,即便亞父范增爲項羽嘔心瀝血,後來陳平的離間計不還是得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