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中國史上第一“兒皇帝”,爲當皇帝向敵國割地認賊作父

中國史上第一“兒皇帝”,爲當皇帝向敵國割地認賊作父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7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元936年,在五代十國時期“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的歷史舞臺上,出現了一個大名鼎鼎而又遺臭萬年的人物——“兒皇帝”石敬瑭。此公作爲一個自私自利的軍閥,爲了同後唐分庭抗禮,實現自己的皇帝夢,割讓燕雲十六州給遼國,以換得遼國幫助他打敗後唐,建立了短暫的後晉。但是這個無恥的做法,使得中原門戶大開,爲後來中原地區的漢族政權留下心腹之患,這一後患直到明朝建立以後才得以徹底消除。

中國史上第一“兒皇帝”,爲當皇帝向敵國割地認賊作父

石敬瑭,父名臬捩(niè liè)雞,歐陽修稱“其姓石氏,不知得其姓之始也”。五代十國時期後晉開國皇帝,是爲(後)晉高祖。薛居正編寫《舊五代史》則說石敬瑭是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人,而且是春秋時衛國大夫石碏、漢景帝時丞相石奮的後代,漢朝衰亡,關中京城動亂,其子孫後代流浪漂泊西部邊遠地區,定居甘州(今甘肅張掖)。但歐陽修在他寫的《新五代史》中說他這個姓不知道最初的來歷。

石敬瑭年輕時樸實穩重,寡言笑,喜兵書,重李牧、周亞夫之行事,隸屬李克用義子李嗣源帳下,當時後梁朱溫與李克用、李存勖父子爭雄,石敬瑭衝鋒陷陣,戰功卓著。時任代州刺史李嗣源對他很器重,不但將其召爲女婿,還讓他統領自己的親軍精銳騎兵“左射軍”,號稱“三討軍”,視其爲心腹。

此後,石敬瑭跟隨李嗣源轉戰各地。916年,在和後梁大將劉對陣交戰時,劉襲擊還沒有列好陣勢的李存勖,軍情危急,石敬瑭率親軍馳入敵陣,東擋西殺,左衝右突,掩護李存勖後撤。事後李存勖稱讚他勇猛威武,摩其背脊說:“大將門下出強將,此言非虛!”並頒賜給他財物,又親自送給他酥食,石敬瑭由此而聲名鵲起。

918年,晉軍和後梁大將賀瑰激烈爭奪黃河沿岸時,李嗣源中劉埋伏,危急時刻石敬瑭率軍殿後,拼死掩護,才使李嗣得以突出重圍。不久後,樑晉又大戰於胡柳陂,由於李存勖冒險出戰,使大將周德威不幸戰死,石敬瑭又率領他的左射軍和李嗣源一起重整旗鼓,擊敗後梁軍隊。

中國史上第一“兒皇帝”,爲當皇帝向敵國割地認賊作父 第2張

921年,石敬瑭跟隨李嗣源在德勝渡擊敗後梁大將戴思遠,斬首兩萬多人。923年,石敬瑭跟隨李嗣源觀察樑軍陣地,被後梁軍隊發現,石敬瑭以身掩蔽李嗣源,才使其免於一死。926年,莊宗遇內亂而亡。李嗣源即位,石敬瑭因功被加封光祿大夫、檢校司徒,授陝州(今河南三門峽市)保義軍節度使。927年因快速地平定汴州節度使朱守殷的叛亂,再升宣武軍節度使、侍衛親軍馬步軍總指揮使兼六軍諸衛副使,加封爵位爲開國公,賜“耀忠匡定保節功臣”名號。

933年十二月,李嗣源病死,其義子李從珂繼位,是爲後唐末帝。位高權重的石敬瑭引起了李從珂的懷疑。遂派兵討伐,兵圍太原,爲了抵抗李從珂的“平叛”,石敬瑭在其謀臣桑維翰的建議下,向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求救,並向其許諾:割讓幽雲十六州給契丹,每年進貢大批財物,並以兒國自稱。其手下大將劉知遠(即後漢高祖)認爲條件太屈辱,沒有必要許諾這麼多,但石敬瑭在桑維翰支持下一意孤行。

契丹耶律德光得到石敬瑭的求援信後,立即從雁門關南下來救石敬瑭,大敗後唐軍隊。936年十一月,遼太宗耶律德光冊石敬瑭爲皇帝,改元天福,國號晉,契丹主自解衣冠授之。石敬瑭遂即位於柳林(今山西太原市東南)。後依約將幽雲十六州,即今天的河北和山西北部的大片領土割讓給了契丹。十六州是:幽(今北京市)、薊(今天津薊縣)、瀛(今河北河間)、莫(今河北任丘)、涿(今河北涿縣)、檀(今北京密雲)、順(今北京順義)、新(今河北涿鹿)、嬀(音歸,原屬北京懷來,今已被官廳水庫所淹)、儒(今北京延慶)、武(今河北宣化)、蔚(今山西靈丘)、雲(今山西大同)、應(今山西應縣)、寰(今山西朔縣東馬邑鎮)、朔(今山西朔縣)。石敬瑭稱比他小十歲的耶律德光爲父皇帝,並每年進奉帛三十萬匹。

中國史上第一“兒皇帝”,爲當皇帝向敵國割地認賊作父 第3張

938年,得到天下的石敬瑭升汴州爲東京開封府。當時晉朝新得天下,藩鎮多未服從,兵火甚多,府庫空虛,民間貧窮,但契丹仍貪求無厭。爲解決財政危機、鞏固政權,石敬瑭採納了桑維翰的建議,推誠棄怨,以撫藩鎮;訓卒繕兵,以修武備;務農桑,以實倉庫;通商賈,以事貨財;卑辭厚禮,以事契丹。史傳石敬瑭對於契丹百依百順,非常謹慎,每次書信皆用表,以此表示君臣有別,稱契丹太宗爲“父皇帝”,自稱“臣”,爲“兒皇帝”。每當契丹使臣至,便拜受詔敕,除歲輸三十萬布帛外,每逢吉凶慶弔之事便不時贈送好奇之物,以致向契丹貢奉的車隊相繼以道。

石敬瑭雖推誠以撫藩鎮,但藩鎮仍不服,尤恥臣於契丹。大同節度使判官吳巒,閉城不受契丹命;應州指揮使郭崇威,挺身南歸;天雄節度使範廷光反於魏州,石敬瑭令東都巡檢張從賓討伐,但張從賓與之同反;是年,契丹改國號“大遼”。

942年,成德節度使安重榮上表指斥石敬瑭父事契丹,困耗中原,並表示與契丹決一死戰,石敬瑭發兵斬安重榮,並將其頭送與契丹。史傳石敬瑭晚年尤爲猜忌,不喜士人,專任宦官。由是宦官大盛。由於吏治腐敗,朝綱紊亂,以致民怨四起。遊牧在雁門以北的吐谷渾部,因不願降服契丹,酋長白承福帶人逃到了河東,歸劉知遠。942年,契丹遣使來問吐谷渾之鼎,石敬瑭既不敢得罪手握重兵的劉知遠,更不敢得罪“父皇帝”,由此而憂鬱成疾,於六月在屈辱中死去,時年五十一歲。

中國史上第一“兒皇帝”,爲當皇帝向敵國割地認賊作父 第4張

讀石敬瑭之史,更知中央集權體制之下,權力毒害之深切。石敬瑭在野爲將時,沉勇有謀,屢經戰陣,功在國家,然一旦窺圖帝位,便爲一己之榮而置國家利益與民族尊嚴於不顧,割十六州,稱兒皇帝,事契丹恭敬如父,成爲中華歷史上最無恥之一帝,雖然其前有蓋世軍功,後能安國治民,然終爲萬世所唾罵,爲後代所不齒者,因其權慾薰心,圖謀帝位而不擇手段之故。

石敬瑭作爲一世莽夫,將數千年來無數中華先賢忠烈們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幽雲十六州盡數奉敵,不僅使中原失去大片領土,而且使契丹輕易佔領了長城一帶的天然屏障地區,此後,非但契丹可以長驅直入到黃河流域,繼之而起的金兵、蒙古大軍,也正是在這樣“優越”的地理環境下,可以肆無忌憚地橫行中原,辱我華族,甚至據爲己有。而繼承了五代政治和地理遺產的兩宋,正是在石敬瑭所造就的極爲不利於中原北部防禦的地理格局環境下,採取了無奈的守勢戰略和軍事上的消極防禦,而將國家的中心從黃河流域移向長江流域,使中華民族歷史上第一次把黃河作爲天然屏障,而宋代,也成爲中國歷史上統一王朝中領土最局狹的一個朝代;而且,此後元朝能夠順利入主中原,也是拜這位“兒皇帝”所提供的方便。

中國史上第一“兒皇帝”,爲當皇帝向敵國割地認賊作父 第5張

其實,更客觀公平地來看,在五代亂世,一切僭越亂倫皆已司空見慣,石敬瑭身爲沙陀人(西突厥的一支別部),所侍奉過的後唐三姓四任皇帝中,就兩次出現兄弟間反目成仇、興兵奪位的情況,所以於他而言,帝夢心切者不擇手段取之,沒什麼不能接受的。甘願認賊爲父確實無恥,但今人指責他“置國家民族的利益於不顧”,也實在是有些要求過高了。

事實上,中原王朝即使是在強盛如漢唐的時代,也都出現過對外族稱臣、和親或納貢的情況。石敬瑭遺臭萬年的重要原因在於他的割讓幽雲十六州之舉,對後世的影響實在太大,在此後至少四百年時間裏直接改變了中原王朝的命運,自然不容易被後人忘記。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