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他有千秋之功卻被稱昏君 冤枉還是咎由自取

他有千秋之功卻被稱昏君 冤枉還是咎由自取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隋煬帝楊廣,他的諡號,是怎麼來的呢?是他的對頭唐高祖李淵起的,意思是“好內怠政,外內從亂”,屬於最差的一類諡號。事實上,楊廣的“煬”是他獨享的,中國曆代君王,只有一個煬帝。隋煬帝這個君主,真的如史書和後世所言,是個一無是處的昏君嗎?

可以這樣說,隋煬帝可稱爲一個暴君,但是絕對不是昏君。他今天的壞名聲,是很多方面的因素綜合造成的,

他有千秋之功卻被稱昏君 冤枉還是咎由自取

網絡配圖

其一,他是亡國之君,繁榮的隋朝在他手裏葬送,人們自然會馬上聯想,一定是皇帝昏庸殘暴,一如明末崇禎皇帝,世人只知他亡了國,卻不願意去了解,他爲了守住基業所做的努力。成王敗寇,無可奈何,只得由後人評說。其二,他確實是用民過度,導致民怨沸騰,民不聊生。他在位修東都洛陽,三徵高麗,修長城,修大運河。幾乎每年都要徵召大量役工。在位十幾年,累計徵召不下千萬,其中死亡數百萬人,時有“天下死於役”的說法。其三,有關他的史書和評述,都由唐人完成,隋亡於唐,唐自己帶着偏見有意詆譭貶損隋人,例如,唐人說楊廣是弒父篡位,但其實,現在歷史學者普遍認爲,這是唐人強加在楊廣身上的罪名,實際上楊廣並未弒父。其四,個人私生活問題。例如,荒淫好色,大修行宮。這個筆者不做評價,荒淫屬於私生活,只陳述一個事實,隋煬帝的妃子數量和子嗣數量,在歷代君主中是偏少的。

之所以說隋煬帝冤枉,是因爲,隋煬帝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有其長遠的考慮和偉大意義的。他唯一的錯就是,就是考慮百姓的承受能力,用民過度,可謂功在千秋,禍在當下。具體來看看他做了什麼。

1,修建東都洛陽。缺點:勞民傷財。每月需役丁二百萬。多有累死者。2,採用科舉制。

爲什麼這兩個放到一起說?其一,隋朝起於關中,屬於關中門閥貴族,隋之前採用九品中正制,朝政大權,由關中門閥大族把持。關中門閥的大本營就在長安,遷都就是爲了打破門閥對於朝政的控制,爲帝國長治久安掃清一個大大的障礙。科舉制其實也是這個理,科舉的意義,本人在上一篇拙作已經簡單分析過了,不在贅述,楊廣推科舉,還有一個重大的目的就爲了削弱門閥實力,選拔一批南方問人治理朝政。其二,洛陽地處南北中心,便於政治中心東移,南移。控制南北的方便和物資運輸的便利,另外,漢王楊諄曾於幷州起兵造反,讓楊廣意識到,必須東移,才能更好的治理江南。

他有千秋之功卻被稱昏君 冤枉還是咎由自取 第2張

網絡配圖

修建大運河。缺點:勞民傷財。

意義:楊廣修京杭大運河的用意,可不是後世誹謗的爲了下揚州找樂子。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當時的社會背景,當時天下初定,南北雖然歸於統一,但是由於經過三百年的分裂,南北又民族不同,所以矛盾很深。南北經濟文化交流是當時社會的迫切需要,京杭大運河就是爲了滿足這種社會需要。它起到溝通南北的重大作用。而事實上,大運河對於後世的作用的確大的不可估量,首先,它連接中國的東南西北,真正意義上完成了中國的大一統,完成了民族大融合。其二,有利促進了運河流域的經濟發展,造就了一大批世界級大都市。可以說,大運河真正意義上是萬世之功。

伐契丹,定西域,暢通絲綢之路,絲綢之路的恢復,使中國與世界的貿易文化經濟交流得以恢復,意義重大,不贅述。

三徵高麗。缺點:勞民傷財,死人多。

這基本上可以看成是傷了隋朝國本根基之戰。徵高麗,楊廣主要是爲了建立邊境秩序,使高麗臣服於隋。然而。在國內已經大興土木的情況下,仍然三次征伐高麗,於國於民,實在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僅僅滿足了楊廣的好大喜功。三徵高麗,先後動用數百萬百姓,使得本來就已經不堪重負的百姓,日子更加難過,百姓紛紛揭竿而起,最終隋覆滅。

楊廣之敗,其一在於,形勢估計不足,急功近利,沒有考慮百姓的承受能力,最終積重難返。其二,得罪了關隴貴族勢力,東都修建,科舉等等,都意在削弱關隴貴族,最終楊廣也是被關隴貴族中的李家滅的。其三,自暴自棄,後期局面失控,楊廣索性放棄努力,開始賭博性的征討高麗。導致最終失敗。

他有千秋之功卻被稱昏君 冤枉還是咎由自取 第3張

網絡配圖

楊廣是一個有遠見,有才能,有抱負的君主,他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爲了萬世江山,造福後世。於今時今日,我們當然可以說楊廣做了很多功在千秋的好事大事。但是,僅僅這樣就可以說他是偉大的好皇帝?顯然不能,設身處地的想想,如果你我生在隋煬帝年間,面對如此不堪重負的徭役,面對如此不考慮人民感受的君主?即便做了再多大事,誰又能輕鬆的說一句,這是明君?江山社稷。以人爲本。拋開了這個,都是扯淡。

總而言之一句話,凡事有度,過猶不及。而隋煬帝,就是沒有掌握好這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