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李善長落得一個殺頭的下場,真的是他自己咎由自取?

李善長落得一個殺頭的下場,真的是他自己咎由自取?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5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李善長的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元朝末年,社會矛盾激化,加之天災頻繁,導致各地農民紛紛鋌而走險,進行起義。起義的隊伍雖多,但最終卻是朱元璋平定了天下,登上了帝位。朱元璋雖然出身布衣,但卻頗能知人善用,這也是他能問鼎中原的一個重要原因。明朝臣子中,劉伯溫等人最爲聲名遠揚,但若論起位高權重,則不得不首推李善長。

李善長落得一個殺頭的下場,真的是他自己咎由自取?

李善長乃是定遠人,在朱元璋還未聲名遠揚時便追隨他南征北戰。雖然朱元璋入伍後不久便得到了郭子興的賞識,還因此得以迎娶其養女馬氏,但是總得來說,朱元璋自己還沒有立下威望。朱元璋胸懷大志,有心開創新局面,於是回鄉招兵買馬,一路招撫民兵,攻打元軍。在南下滁州時,李善長前去求見,兩人可謂一見如故。李善長還爲其出謀劃策,讓朱元璋效防漢高祖劉邦,知人善用,遲早可以平定天下。朱元璋覺得李善長言之有理,對他委以重任,而李善長也果然不負所望。對於投誠者,多是李善長對他們進行考察,並且調解各種矛盾。而在朱元璋外出征戰時,元軍來襲,也是李善長帶兵擊退了元軍。

隨着朱元璋身份越發顯赫,李善長也越受重用,他幾乎能將所有事情都處理妥帖。朱元璋即帝位後,李善長更是爲位極人臣,成爲開國元勳。當時被封公的人有六個,有徐達、鄧愈等,居首位的便是李善長。朱元璋對他讚譽極高,將他比作蕭何。更難得可貴的是,朱元璋爲人生性多疑,卻對他信賴有加。朱元璋巡幸汴梁,派李善長留守,還特許李善長可以不請示而靈活處理事務。後來,更是將公主下嫁於李善長之子李祺,李家一時顯赫無二。既然李善長如此備受重用,又已是年過古稀,爲何最終朱元璋還是將其滅族呢?

李善長落得一個殺頭的下場,真的是他自己咎由自取? 第2張

李善長被夷三族則不得不提起一個人,那就是其外甥丁斌。丁斌與胡惟庸案有牽連,他曾供出李善長的弟弟李存義過去與胡惟庸互相交往。而李存義父子被逮捕後,供詞中又牽連到了李善長。供詞上說,胡惟庸曾讓李存義勸說李善長參與謀反。李善長雖然最終沒有參與,但卻是知情不報。作爲國家重臣,又是皇親國戚,卻不檢舉揭發謀反一事,這讓朱元璋極爲憤怒。御史競相彈劾李善長,其奴僕盧仲謙也出來揭發。加之有人提出將會發生星變,而星變的結果會降臨在大臣身上。朱元璋因而將李善長全家七十多人處死。

李善長之死看似是受到他人牽連,其實他自己也有不可推卸之責任。首先,李善長有一大缺點,即外寬和,內多忮刻。這是張廷玉評價李善長的一句話,雖短短几字,卻是鞭辟入裏。李善長雖看起來寬和,實則卻極愛嫉妒,待人嚴苛。參議李飲冰及楊希聖曾被李善長上奏皇帝罷免官職,只是因爲觸犯李善長權威。而劉伯溫告老還鄉也是因爲李善長,李善長因爲劉伯溫與他爭論法令,對他心懷不滿,在朱元璋面前告狀。李善長如此行爲,難免得罪朝堂中的同僚,一旦出事,不僅沒人求情,反而多落井下石者,也正是因爲這個。

李善長落得一個殺頭的下場,真的是他自己咎由自取? 第3張

而另外一點,則是因爲李善長內心傲慢漸長,對朱元璋恭敬不足。隨着張昶、楊憲等人紛紛被治罪,唯有李善長還是身居高位,可以說是風頭一時無二。李善長因而心中傲慢,朱元璋也對他心有不滿。在李善長之子迎娶公主後,曾有御史大夫上奏,彈劾李善長在皇帝生病期間,不來問候,並且彈劾駙馬六日不朝見,召見時也不認罪。李善長雖然未被重罰,只是被削年祿。但是這已經是個信號。其後,李善長之弟李存義及其兒子被告發爲胡惟庸的黨羽,朱元璋因爲李善長而對他們網開一面。但是,李善長卻並沒有對朱元璋表示感激,這也讓朱元璋愈發不滿。

其實,李善長的死並非只是胡惟庸案牽連所致。他年事已高,又是皇親國戚,多半是不會謀反的。而且他位極人臣,即使改朝換代,有從龍之功,也未必能有現在的成就,因而謀反的可能微乎其微。李善長死後,也曾有人爲他喊冤。嗜殺如朱元璋,卻並沒有治罪此人,可見朱元璋內心也明白,李善長實屬無辜。但是作爲一個臣子,李善長享受如此榮華富貴,卻沒有對朱元璋畢恭畢敬,對同僚寬和相待,長此以往,定然讓人心中積怨。最後落得如此下場,也並不難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