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中華第一勇士”:秦始皇時期的著名大將軍蒙恬

“中華第一勇士”:秦始皇時期的著名大將軍蒙恬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蒙恬(?—前210年),秦始皇時期的著名將領,被譽爲“中華第一勇士”。漢族,祖籍齊國,山東人。傳說他曾改良過毛筆,是祖國西北最早的開發者,也是古代開發寧夏第一人。說到蒙恬和匈奴的關係,好像就是上天註定的勢不兩立。蒙恬生活的年代,邊境經常受到逐漸強大起來的匈奴的掠奪,秦政權受到威脅。而且,在秦尚未統一六國前,匈奴就常掠奪內地人民的牲畜、財產,與其相鄰的燕、趙、秦等國更是深受其害。尤爲嚴重的是,在秦征伐六國的最後階段,匈奴乘機佔領了河套地區,即所謂的“河南地”。這給心懷忠君愛國抱負的蒙恬以很大的施展空間。在隨後的河套戰場上,這位中華第一勇士讓匈奴嚐盡屢戰屢敗的滋味。

戰國末年,烽煙四起,秦國以一國之力,橫掃中原六國,建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帝國。在中原混戰的同時,中國的北方一直活躍着一個善於騎射兇悍無比的民族——匈奴,他們利用中原戰亂之機,不斷騷擾北方各國。在秦統一中原的同時,他們乘機跨過黃河,佔領了河套以南的大片土地,直接威脅着秦都咸陽的安全。成爲整個帝國最後的心腹之患。就在此時,秦始皇派出一名大將北擊匈奴,這就是名將蒙恬。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以蒙恬爲帥,統領30萬秦軍北擊匈奴。在黃河之濱,以步兵爲主的秦軍與匈奴騎兵展開了一場生死之戰。蒙恬率領的軍隊以銳不可當的破竹之勢,在黃河上游(今寧夏和內蒙古河套一帶地區),擊敗匈奴各部大軍,迫使匈奴望風而逃,遠去大漠以北七百里。漢代賈誼就評價當時匈奴的狀態說:“不敢南下而牧馬。”

“中華第一勇士”:秦始皇時期的著名大將軍蒙恬

蒙恬僅一戰就將彪悍勇猛的匈奴重創,使其潰不成軍,四處狼奔。匈奴幾十年不敢進漢地,蒙恬功至高也。蒙恬統率重兵坐鎮上郡(今陝西榆林市境內),爲加強河套地區的防線,在河套黃河以北(今內蒙古烏拉山一帶),築亭障,修城堡,作爲黃河防線前哨陣地。進過這次戰鬥,給北方帶來了十幾年安定的社會環境,爲河套地區的開發創造了條件。蒙恬勇敢作戰、出奇制勝、擊敗匈奴的大戰,是他一生征戰的最大的一次戰績,人們稱讚他是“中華第一勇士”。蒙恬載於史冊的並不僅僅是一個將帥之材,他的許多才能都是當時其他的將領所難以比擬的。蒙恬的這種才華,事實上在整個秦國是首屈一指,沒有人能趕得上他,甚至秦國的丞相李斯也自嘆:“蒙恬將軍在很多方面都遠遠超過我。”

從純軍事的角度來分析這場戰役,我們相信那一定是與漢朝反擊匈奴不同的一種戰法。因爲秦朝並沒有漢朝那樣多的戰馬,騎兵的數量遠遠少於漢朝。這就註定了秦國的攻擊還是以步騎和戰車相結合的戰法爲主的。《史記》中曾記載:秦以戰車開路,箭矢如蝗,步騎大軍隨後掩殺,匈奴大潰。可見這是一種以重裝戰車爲主的戰法。秦在戰役中有一個最核心的武器,就是弩。弩當時是中原人所特有的武器,匈奴人是沒有弩的。因爲弩事實上是代表着當時軍事氣數的高峯,秦的重裝戰車體型高大,上載各式弩箭,發射起來密集如雨。其效果就如今天的坦克,單一兵種的匈奴又怎能不大潰。

漢朝反擊匈奴打了20年,通過傾國之力的漠北會戰才解除了匈奴的威脅。而秦國只經此一戰,就將匈奴重創。當然兩者也不可同等而論,秦時的匈奴控制區域只有漢朝時三分之一大,實力也比伊稚邪時代弱小得多。另一個取勝匈奴的重要原因就是蒙恬的個人軍事指揮才能。從蒙恬個人角度來說,他出生在將門,從小就受到了忠君愛國思想的濃厚薰陶。再加上他祖父、父親都是秦國將軍,爲國效忠和帶兵打仗是家常便飯。因此,他在思想上就已把自己的命運與國家的安危緊緊的綁在了一起。爲自己的人生目標而戰,這樣的精神和力量是可想而知的。

“中華第一勇士”:秦始皇時期的著名大將軍蒙恬 第2張

此外,他在駐守邊防的時候對匈奴的戰法極其熟悉,並專門針對匈奴研究出了對付他們的戰術方法。這些都爲他一戰定乾坤,使“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抱怨”奠定了很好的基礎。這樣一個功勳卓越、才華出衆的戰將,卻沒有想到,在他的背後一直隱藏着一個與他對立的集團,在秦始皇病死後,蒙恬在他們的陰謀策劃下無辜慘死。這個集團篡奪了秦帝國的政權,也改寫了整個中華民族的歷史。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