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四大名著”是怎麼選出來的?爲什麼開始的“七大名著”要刪減掉其中的三本?

“四大名著”是怎麼選出來的?爲什麼開始的“七大名著”要刪減掉其中的三本?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3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四大名著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七大名著的形成

在當下,提到“四大名著”,幾乎所有人都知道指的是《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和《紅樓夢》,但是提到“七大名著”,這個概念卻讓人頗感陌生。

其實“七大名著”這種說法在歷史上並不存在,只不過是當代人經過一番總結,形成了“七大名著”這個概念。

“四大名著”是怎麼選出來的?爲什麼開始的“七大名著”要刪減掉其中的三本?

這一切要從晚明說起。晚明大才子馮夢龍歸納了“四大奇書”的概念。“四大奇書”包括《西遊記》、《水滸傳》和《三國演義》以及《金瓶梅》。不過,需要說明的是,這“四大奇書”對於統治者來說,有多部不被統治者所喜悅:比如說《西遊記》曾被明朝朝廷宣佈爲禁書,而《金瓶梅》則被視爲誨淫誨盜的書籍,《水滸傳》因爲鼓吹打家劫舍,也有過多次被朝廷封殺的記錄。不過,文學屬於思想的一種表達,而思想管控是封建統治者所做不到的。因此不論明朝帝王怎麼封殺《西遊記》,還是攔不住《西遊記》等圖書在民間流傳。

到了清代,《紅樓夢》、《儒林外史》以及《聊齋志異》相繼問世。由於《金瓶梅》在某些方面的描繪讓很多人不接受,因此,清朝人習慣上將除了《金瓶梅》之外的“四大奇書”和《紅樓夢》、《儒林外史》、《聊齋志異》相提並論。並在民國初年前後,有了“六大名著”的說法。近年來,有文史愛好者考慮《金瓶梅》和“六大名著”曾經排列在一起,於是有了“七大名著”的說法。

四大名著的來歷

事實上,“四大名著”的說法源自新中國成立之後,其說法比“六大名著”晚幾十年。

“四大名著”是怎麼選出來的?爲什麼開始的“七大名著”要刪減掉其中的三本? 第2張

所謂“四大名著”的說法產生背景,是在新中國成立初年。有關部門認爲,人民羣衆應當有一定的文藝薰陶,但是舊社會留下來的文學作品未免有良莠不齊的情況,此外,考慮當時民衆的閱讀水平能力,經過千挑萬選,相關主管部門決定將《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和《紅樓夢》合訂爲四大名著,進行出版,由此《四大名著》的說法產生。

落選原因

那麼,爲什麼《聊齋志異》等三部作品沒能入選?

個人認爲:新中國建立初期,提倡革命精神和鬥爭精神,而“四大名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作此類思想的宣傳:

比如《西遊記》,猴子敢於挑戰天庭,被視爲革命精神;

比如《水滸傳》,梁山好漢敢於挑戰大宋朝廷,被視爲革命精神;

“四大名著”是怎麼選出來的?爲什麼開始的“七大名著”要刪減掉其中的三本? 第3張

比如《紅樓夢》,揭示了豪門大族的沒落,被視爲封建主義必將滅亡的證明,因此值得提倡;

比如《三國演義》,通過漢魏的興衰,向民衆普及唯物主義歷史觀,因此值得提倡。

而相對來說,《金瓶梅》不適合主流羣衆閱讀,《聊齋志異》被視爲糟粕太多,而《儒林外史》的可讀性較弱,而且教育意義不及《四大名著》,因此落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