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清代官員嶽起被評“實政救世” :曾大力提倡節儉

清代官員嶽起被評“實政救世” :曾大力提倡節儉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那幾年,江浙兩省官員的小日子可不好過,一伸手,必被捉。

嘉慶四年,一代鉅貪和珅伏法,抄家發現,其財之厚曠古絕今。朝野額手稱慶之餘,也出現了種種“救世”之聲。

爲何要“救世”?和珅控制朝政十餘年,致使腐敗橫行、吏無官德、廉恥失盡;這種墮落風氣也直接波及到民間,使得整個社會世風日下、道德淪喪,清王朝亟需扭轉乾坤。裝老年癡呆好多年的劉墉,忽然“輕健如故,雙眸炯然”,提出了“革漕弊以匡政”的主張;而那位時常犯二的大學士董誥也忽然聰明瞭許多,悍然提出“循法以救正”的思想。也正是在這一年,那位假裝落水生病以躲避政敵七年之久的嶽起,也忽然病癒出院,起復爲江蘇巡撫。

嶽起,原本並不姓岳,他是滿洲鑲白旗人,鄂濟氏,學歷不高,舉人出身。和劉墉、董誥等人的救世主張所不同的是,嶽起的主張似乎更爲全面且到位,每一件事兒都能落到實處。他在江蘇乃至總督兩江期間,主要乾了兩件大事。

一是抓吏治。他在奏疏中指出,吏治之弊,在於“無處不以賄爲通融”;解決之道,“除弊當絕其源”。爲此,他首先拿常州知府胡觀瀾和鹽政徵瑞的長隨高柏林開刀,將他們互相勾結“派捐修葺江陰廣福寺”一案辦成了鐵案,除罷官之外,還將所耗捐費二萬餘串作爲罰金,責成二人分償。以此警示官員,百姓是不可以隨便搜刮的,想巧立名目謀利益謀政績,那是自毀前程。

清代官員嶽起被評“實政救世” :曾大力提倡節儉

他還想了一招更絕的,將地方財政結餘全部上繳國庫。此招堪稱釜底抽薪,從源頭上杜絕了貪污挪用之弊。清代兩江是賦稅重地,地方上油水頗多,各地官員削尖了腦袋也要謀江浙之缺,目的就是爲了發財。嶽起是個明白人,一點也不給這些財迷官員留空子,本該分給總督的揚州超額關稅,他一分不要,全部解送京城,還下令革除這一陋習。一把手做了表率,屬官們還有啥可說的?反正衙門小金庫裏也沒有多餘的錢,於是乎,大小官員“無從更生觀望冀幸之心。”

那幾年,江浙兩省官員的小日子可不好過,一伸手,必被捉。比如丹徒知縣黎誕搞虛假政績,被嶽起劾罷之;工部派駐江南河道的官員莊剛、劉普等侵吞河工血汗錢,吏員莫澐在任所開小賣鋪,運貨囤積,牟取暴利等,都被嶽起繩之以法。所謂風清才能氣正,普通民衆雖然屬於沉默的大多數,但是官風的變化,他們還是能感知且能被感染的,所以,吏治是救世之本。

二是禁奢俗。“奢靡之始,危亡之漸”。

清代自建立之初也曾大力去奢從儉,然而,乾隆中期起,皇帝好大喜功,揮霍無度;和珅“窮奢極侈,以珠佐食”。上有所好,下必甚之,“督撫司道畏其傾陷,不得不輦貨權門,結爲奧援”;再加上旗人逐漸喪失了關外淳樸之風,也開始追求奢靡的生活,整日提籠架鳥,出入戲園,沉迷於聲色犬馬之中,波及至整個社會,奢靡之風也是颳得呼呼的響。史載,當時許多富豪之家,“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一筵所需幾費中人之產”。嶽起赴任江蘇之後,通過身體力行、政府號召以及出臺法規等措施,大力提倡節儉,希望扭轉這種風氣。

身爲封疆大吏,他只有幾個僕人,出行時連侍衛也不帶,更別說肅靜、迴避等儀仗了;對於下屬,他作了嚴厲要求,“無事不許宴賓演劇”,敢犯者,一經發現,絕不寬縱;官方嚴打“腐敗文化”,民間也得跟上,他又下令,“禁遊船聲伎”。江蘇巡撫治所在蘇州,大概其蘇州河上的鶯鶯燕燕一時都鳥獸散了。史家贊曰“吳下奢俗爲之一變”,當是實情。然則第二年嶽起升爲兩江總督,治所移至南京。可想而知,秦淮河畔這個“六朝煙月之區,金粉薈萃之所”,估計也得蕭瑟如秋,雖然史書上沒說,但我們不能裝不知道。

嶽起的努力,效果是顯然的。《清史稿》在評語中讚揚他“清操實政爲(嘉慶朝)之冠”,因此,我個人稱之爲“實政救世”。

他在人格模式上樹立了君子之範,同時又在理想追求上作了事功統一的實踐。二者相結合,十分可貴!遺憾的是爲時太短了,嘉慶八年他離開了自己的崗位,不久遂卒,其“實政救世”思想亦戛然而止。嘉慶之後及道鹹兩朝,官員依舊貪腐、世風依舊奢侈,清廉如林則徐、曾國藩者,也不能免俗。

順便交代一下,曾國藩曾極力主張並實踐道德救世,然不行實政,豈非夢囈?官員重道德講操守,固可歸納爲立志做君子、修身除惡欲等等的美德,若能以力行始終,也必然具有一定的移習易俗,修補社會之功效。但是,正如獨木難成林一樣,個人的道德影響力其實是有限的。嶽起曾在奉天任府尹,由於前官貪黷,他去了之後,將屋宇器用遍洗滌之,曰:“勿染其污跡也。”這種“清操”可用潔癖來形容,但是結果呢?——爲奉天將軍所不容。

對於一個社會生活全面腐敗墮落的國度,不實實在在改良“土壤”,救世只怕是一句空話。嶽起未竟之事業,後人尤應鑑之、擔之並踐行之!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