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康熙扳倒鰲拜爲什麼不找大內高手 而是找幾個小青年呢

康熙扳倒鰲拜爲什麼不找大內高手 而是找幾個小青年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6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康熙扳倒鰲拜爲什麼不找大內高手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皇帝扳倒權臣,實現上位的例子,並不是很多。就算是真正實現了這個目的的,往往也殺得血流成河。而血流成河帶來的惡果,是讓戾氣橫生,在朝廷中出現冤冤相報的更大的悲劇。

康熙皇帝扳倒權臣鰲拜,則可稱得上歷史最成功的政變之一。不流血,不張揚,輕輕鬆鬆就把手握重兵的鰲拜拿下了。而完成這項任務的,只是幾個小青年。那麼,康熙爲什麼要用幾個小青年,而不是動用大內高手呢?

康熙扳倒鰲拜爲什麼不找大內高手 而是找幾個小青年呢

(康熙和鰲拜劇照)

在擒拿鰲拜之前,康熙和鰲拜是有過幾次口舌之爭的。這幾次口舌之爭,最終都以康熙失敗,鰲拜勝利結束。我認爲,鰲拜取得這幾次口舌之爭的勝利,是有意而爲的。也就是說,鰲拜一定要壓倒康熙。

鰲拜爲什麼一定要壓倒康熙呢?其實他是在試探康熙,看看這個漸漸長大的小皇帝,在被自己嚴格壓制的情況下,會出現一種什麼樣反應。然後他再根據康熙做出的反應,選擇應對措施。

在鰲拜看來,康熙當時可能做出的反應,無非有兩種:一種是不滿,一種是消沉。

如果不滿,康熙必然會有行動。按照古代皇帝扳倒權臣的套路,康熙在不滿的情況下,所表現出來的行爲,無非這幾項:一是發表不滿言論,二是削奪權臣權力,三是打擊權臣部下,四是培養死士狙殺。

發表不滿言論,這在古代皇帝中非常多。而這些皇帝也常常因爲發表了不滿言論,被權臣提早察覺,予以廢黜或害死。比如劉盈去世後,呂后殺掉劉恭母親,立劉恭爲皇帝。結果劉恭卻說,我長大後,要把你們這些人殺掉。嚇得呂后廢了他,又把他殺掉。

削奪權臣權力,一般就是收繳權臣的兵權。比如曹髦在司馬師去世後,就以讓另一個人帶兵回來的方式,奪取司馬家族的兵權。但被司馬昭識破,司馬昭親自帶兵回來。結果曹髦沒有成功。

打擊權臣部下,也就是卸掉權臣的左膀右臂,從而讓權臣成爲孤家寡人。比如蒙古大汗蒙哥因爲不滿忽必烈做大,就打擊忽必烈的手下。

康熙扳倒鰲拜爲什麼不找大內高手 而是找幾個小青年呢 第2張

(索額圖劇照)

培養死士狙殺,也就是安排刺客去殺死權臣。這樣的例子,在古代就實在太多了。

如果康熙要採用前面三項拿下鰲拜,他必然要下聖旨,進行各種人事安排。如果康熙要採用最後一項拿下鰲拜,他肯定就會使用大內高手。

要知道,那時候鰲拜是對康熙進行了嚴密監防的。不管康熙做哪一件事,立刻就會被鰲拜發覺。鰲拜一旦發覺了,他肯定會非常警惕,並採用針對性的措施。那樣一來,康熙要拿下鰲拜,就很困難了。

所以康熙徵召了一部分貴族子弟,玩摔跤遊戲。

康熙扳倒鰲拜爲什麼不找大內高手 而是找幾個小青年呢 第3張

(擒鰲拜劇照)

這個任務交給索額圖去辦理。當然了,徵召這些子弟也很考究,年紀不能太大,只能是小青年,大致和康熙的年紀差不多就可以了。也不能告訴這些小青年的真實目的,只是說進攻陪皇帝玩摔跤、玩擒拿遊戲。如果告訴了他們真實目的,就算那些小青年不說出去,也難免他們在臉色上表現出來,從而被鰲拜察覺。如果只是讓他們純粹的娛樂,那麼他們就能放心地,全身心地投入。

這樣一來,就能讓鰲拜誤會小皇帝只是貪玩,而貪玩是因爲氣餒。如果,纔不會提防康熙。

我們可能看過《康熙王朝》,或者《鹿鼎記》這樣的電視劇。認爲康熙當時選擇的,是身強體壯的武士。因爲鰲拜像牛一樣強壯,是“巴圖魯”,如果不是身強體壯的武士,肯定把鰲拜拿不下來。

其實這是一種誤會。當時鰲拜已經是59歲的老人了,就算他年輕時是猛士,但是59歲了,還能做什麼。再加上多年不上戰場,身體早就不行了。因此,很可能只需要一個小青年,就能把鰲拜給拿下,何況是好幾個人。

既然如此,康熙還用得着找大內高手嗎?

(參考資料:《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