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宋真宗犯大忌受讒言奸佞挑唆釀大錯

宋真宗犯大忌受讒言奸佞挑唆釀大錯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個有能力的君王是不會接受臣下隨便挑唆的,但宋真宗就犯了君王的大忌,任臣下襬布,終釀大禍。

俗話說,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在政治鬥爭中尤其如此,總有一些人爲一己之私讒語傷人。

公元1004年,遼國大軍在蕭太后的率領下大舉南侵,一直打到開封以北的澶州,宋廷震動,君臣上下驚惶失措。參知政事王欽若是江南人,主張遷都金陵(今南京),大臣陳堯叟是四川人,主張遷都成都。只有宰相寇準堅決主張抗戰,認爲若向南遷都,就會“人心崩潰”,契丹乘勢深入,則天下不保,他主張宋真宗應該親征,“若大駕親征,賊自當遁去”。

宋真宗犯大忌受讒言奸佞挑唆釀大錯

網絡配圖

最後真宗勉強聽了寇準的話,御駕親征,登上澶州城樓,軍民聽到皇帝前來,“踊躍歡呼,聲聞數十里。契丹相視驚愕,不能成列”。真宗駐駕澶州南城,寇準自己到達北城最前線親自指揮,不僅抵抗住了契丹進攻,而且射死其大將蕭撻覽,遼軍士氣大跌,蕭太后表示願意和談。

雖然寇準不願意,但宋真宗巴不得早點結束戰爭,最終北宋與契丹訂立了“澶淵之盟”,以北宋每年向遼供歲幣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爲代價,雙方罷兵言。對於寇準在本次戰役中的功勞,宋真宗是非常清楚的,因而戰事結束後,他給寇準加官進爵,更加器重。

然而戰前主張遷都的王欽若,戰後被撤去參知政事的職務,擔任尚書左丞知樞密院事。但是此人善於揣摩上意,皇上還是很欣賞他,第二年就有被又升爲樞密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相當於宰相)。看到寇準受到皇帝如此器重,王欽若心理不平衡起來,他早就“與寇準不協”,現在更是深深嫉妒,不斷尋找機會挑撥離間,讒言中傷。

宋真宗犯大忌受讒言奸佞挑唆釀大錯 第2張

網絡配圖

一日早朝之後,寇準先行告退,真宗目送之。欽若見此,乘機進言說:“陛下尊敬寇準,是因爲他有功於社稷嗎?”真宗回答:“那是自然。”王欽若又問:“澶淵之舉,是城下之盟,您以萬乘之貴而和敵人結下城下之盟,這是多麼羞恥的事啊!可陛下您不以爲恥,還說(寇)準有社稷功,這是爲什麼呢?”

宋真宗聽了一時愕然,有些不痛快,王欽若又說:“陛下聽說過賭博嗎?賭徒快把錢輸完的時候,就會把所有剩下的錢全部拿出來下注,這就是所謂的孤注。當時在澶州,寇準就是一個賭徒,而陛下您就是寇準的孤注啊!如果失敗把您就賠進去了,這可是太危險了!”

這些話簡直是強詞奪理,當時寇準把皇帝安排在了南城,而自己卻跑到了最前線的北城,如果危險,他自己纔是最危險的。此外,如果不是寇準堅決抵抗,遼國勢必會取得更大的勝利,那時如果和談,就不是30萬能解決的了。再說當時寇準是不主張和談的,只因皇上和主和派大臣堅持纔不得不同意,現在倒把屎盆子扣在了他的頭上。看來無論在古代還是現代都是一樣,在單位上辛苦幹活的反而犯錯的危險最大,受到指責的可能性也最大;而那些整天不幹事的人,卻總是對別人冷嘲熱諷,甚至造謠中傷。

宋真宗犯大忌受讒言奸佞挑唆釀大錯 第3張

網絡配圖

但宋真宗卻把這些話聽進了心裏,他本來就因爲寇準太剛直專斷而對他有些意見,經王欽若這樣一挑撥,更是對寇準產生了疑慮。到了第二年,真宗就將寇準降爲刑部尚書,出知陝州,離開了中央。而宋真宗爲重新樹立自己的威信,開始在王欽若的幫助策劃下,僞造天書,封禪泰山,製造自己“君權神授”的形象,搞得勞民傷財,烏煙瘴氣。

但公道自在人心,誰對誰錯,誰忠誰奸,後人總會有一個客觀評價的!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