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揭祕紀曉嵐的離奇一生:寵臣最終竟變階下囚

揭祕紀曉嵐的離奇一生:寵臣最終竟變階下囚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辛棄疾的這句詞道出的是傳統中國人心底的英雄夢:幫助君王一統天下,留下美名世代傳揚。到了清代中期,情況出現了變化——乾隆皇帝要一統天下思想文化,於是疆場廝殺轉爲文化清理,風雲際會,紀曉嵐肩負起歷史的重任,成爲《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以下簡稱“《四庫全書》”)的總纂官。此前,這位大名鼎鼎的學者曾點評過許多學術典籍與名家詩歌,也撰寫過家喻戶曉的《閱微草堂筆記》,然而這些都無法與《四庫全書》相媲美。《四庫全書》成爲紀曉嵐一生最大的榮光。這榮光的背後,是一個學者型官員載浮載沉的人生道路。

揭祕紀曉嵐的離奇一生:寵臣最終竟變階下囚

網絡配圖

容貌醜陋的近視眼

讀者一定很想知道,有着各種傳奇經歷的紀曉嵐到底是什麼樣子。根據清代人的描述,他“貌寢”、“短視”,也就是說,不光容貌醜陋,還是個近視眼,個子好像也不高。不過,紀曉嵐生性機敏,喜歡嘲謔,小時候一起讀書的同學,長大後同朝的官員,都沒少受他的戲弄。他的惡搞往往和文字有關,出人意表卻又在情理之中。

紀曉嵐確實是一個有趣的人,關於他的奇聞異事從乾隆時期就開始廣爲傳播。人們欣賞和喜愛他的機智,又在流傳中添油加醋地加以演繹,甚至無中生有,把不相關的事,如與和珅的水火不容也附會在他身上。實際上,歷史上的紀曉嵐從來沒有戲弄過和珅,反而在好友曹錫寶上折彈劾和珅時從旁勸阻。紀曉嵐之所以被塑造成影視劇中不懼權威的理想人物,只是凝聚了民間對其幽默、正直、機智和才學的想象。

朝中寵臣變成階下囚

作爲傳奇人物,紀曉嵐的幽默機智遮掩了他的真性情;作爲官員,他的飛黃騰達掩蓋了他的坎坷與心酸。

揭祕紀曉嵐的離奇一生:寵臣最終竟變階下囚 第2張

網絡配圖

紀曉嵐和其他人一樣,是通過科考進入仕途的。相比於屢試不第的蒲松齡,紀曉嵐幸運得多:17歲應童子試,成爲秀才;24歲參加鄉試,名列第一;31歲高中進士,廷試二甲第四名,賜進士出身,選爲翰林院的庶吉士,從此開始了他漫長的文學侍臣生涯。

紀曉嵐在翰林院期間一個主要任務就是扈從伴駕,寫作詞章。乾隆皇帝也是一位詩人,創作了大量詩歌,所以紀曉嵐寫作了不少恭維、唱和的詩作。這類詩歌往往四平八穩,以歌功頌德爲主,現在看來無甚意味,但在當時對於紀曉嵐來說卻非同一般。它們爲紀曉嵐贏得了乾隆皇帝的歡心,得到“天語嘉獎”,而乾隆皇帝的賞識,對紀曉嵐的一生都有決定性的影響。

揭祕紀曉嵐的離奇一生:寵臣最終竟變階下囚 第3張

網絡配圖

從1756年進入翰林院,到1768年晉升爲侍讀學士,紀曉嵐度過了一段順利平靜的時光。因爲乾隆皇帝的賞識,他得以步步高昇:1763年官任福建學政,升侍讀;1768年,按常規本來應該外出任職,準備補授貴州都勻府知府,但乾隆皇帝因爲他學問素優,認爲出任地方官員不能盡其所長,特命加四品銜,留任左春坊左庶子,提拔爲翰林院侍讀學士。這種破例提拔在當時社會是很榮耀的。然而,就在紀曉嵐春風得意、躊躇滿志的這一年,人生出現戲劇性的逆轉,獲罪落馬,昔日朝中寵臣,今日階下罪囚,被髮配到烏魯木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