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胡雪巖:他是大清朝的財富代言人也敵不過宮廷內鬥

胡雪巖:他是大清朝的財富代言人也敵不過宮廷內鬥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9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作爲大清國的首富與首善,胡雪巖的崛起與失敗都十分迅速。胡雪巖雖聰明一世,與官場人物交往甚密,但最終卻因爲被綁到政治的戰車上而成爲成爲李鴻章“排左先排胡,倒左先倒胡”策略的犧牲者,實在令人爲之扼腕嘆息。與胡雪巖個人的宿命相比,我們這個民族似乎也在承受一種宿命:輿論和媒體哄擡“大善人”們時,很少質疑他們行善的銀子來路如何、行善的細節尤其是結果如何,聽風就是雨,於是總是被忽悠,行善便成爲一種最爲有效的公關利器,這實在是慈善二字的悲哀。

如果一場生絲大戰真的拖垮了“胡財神”的資金鍊,那隻能說明,胡雪巖的財富,或許遠遠沒有時人和後人所想象的那麼高。胡雪巖的“作繭自縛”,被後世的人們普遍描繪爲一場悲壯的民族商業保衛戰。據說,胡雪巖痛下本金2000萬兩,爭購併囤積生絲,一是爲了解救被洋人們欺壓的蠶農,二是要爲民族工商業爭口氣,最後,導致胡雪巖這位商業民族英雄的夢想被徹底粉碎了。中國歷史慣常以成敗論英雄,作爲一名徹底失敗了的商人,胡雪巖卻沒有被當做落水狗而痛打,相反卻贏得了其崇高的歷史地位。這是一個令人動容的悲情故事,但是,激情燃燒過後,我們還是應當從歷史的廢墟中,冷靜地找找看其究竟發生了什麼。

首先,胡雪巖究竟動用了多少資金,投入這場生絲大戰?有關胡雪巖採購生絲的資金,普遍認爲,他爲此動用了2000萬兩資金。但是,這一數據是相當可疑的,反證的史料相當確鑿。胡雪巖大批囤積生絲,存貨量按15000包計、每包單價按照被炒高後的市價380兩計算,胡雪巖在其中的投資最多無非570萬兩,這與後世普遍宣稱的2000萬兩投資款,相差甚遠,而就算賠光了,也不可能損失600萬~800萬之巨。如果2000萬兩的投資款屬實,則就算按照380兩的市場高價,也可以囤積51900包生絲,相當於大清國在1882~1883年兩年生絲總產量的65%!顯然,這絕不可能。以此推斷,可以大致得出如下結論:一、如果真產生了大的損失,一定是其他環節出了問題,可能是他的資金成本、管理成本過於高昂;二、如果這場生絲大戰真的拖垮了“胡財神”的資金鍊,那隻能說明,胡雪巖的財富,或許遠遠沒有時人和後人所想象的那麼高。

胡雪巖:他是大清朝的財富代言人也敵不過宮廷內鬥

這種反常的背後,完全可能是一種包裝——其實胡雪巖並沒這麼富,卻故意顯得這麼富,以增強市場對他的信心——在當代諸多的融資大案中,我們已經對此類自我包裝的“富豪”並不陌生——比如“世界首善”陳光標。 胡雪巖爲人極爲高調,即便在媒體並不發達的當時,也已成爲幾乎家喻戶曉的明星級人物。有關他豪奢的各種段子,一直廣爲流行。李寶嘉的《南亭筆記》記載,胡雪巖有次經過一家成衣鋪,看到有個姑娘倚門而立,頗苗條,就多看了幾眼,被姑娘察覺,關門入內。這令胡雪巖大怒,就派人去提親,要納之爲妾。姑娘的父親起初不肯,但當胡雪巖的價開到“七千元”(此處應爲銀元,1銀元約相當於0.7兩白銀)時,就同意了。

胡雪巖在成爲大清“首富”的同時,也同樣成爲大清“首善”,胡慶餘堂成爲胡雪巖作爲“大善人”的重要證據之一,因其對內要求“戒欺”,對外宣佈“真不二價”,並且常對貧民發放免費藥品,而被後世奉爲慈善的典範。在一些官方行動中,積極捐助;左宗棠出任兩江總督,奉中央命令賑濟山東水災,財政無錢,也是胡雪巖墊付了20萬兩。胡雪巖的這些善舉,收益也是很大的。胡本人的級別,因此一路上升,直到從二品的“布政使銜”,相當於省部級領導。依靠這些“善舉”,胡雪巖也爲其老母親賺來了正一品的封典,胡雪巖自己也賺到了一件黃馬褂,這些在權力就是第一生產力的大清國,不僅是巨大的政治榮譽,也是製造財富的資源。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