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虞允文在采石之戰,爲什麼能率1.8萬殘兵打敗40萬金軍?

虞允文在采石之戰,爲什麼能率1.8萬殘兵打敗40萬金軍?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介書生奉命前線勞軍,率領1.8萬名殘兵打敗40萬大軍,完顏亮被殺,這真正是“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這名叫虞允文的書生,雖然創造了非凡功績,卻少爲人知,甚至可稱爲被遺忘的歷史英雄。

1、完顏亮率60萬金軍殺來

南宋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九月,經過充分準備,完顏亮率60萬大軍(號稱百萬),在淮河上建造運兵浮橋。一個月後渡淮河,向南宋軍隊發動攻擊,宋將王權放棄廬州南逃,劉琦放棄揚州敗退,金軍兵臨長江北岸。

虞允文在采石之戰,爲什麼能率1.8萬殘兵打敗40萬金軍?

宋高宗見狀,再次展露“逃跑皇帝”本色,想跑到海上躲避,因宰相陳康位強力反對而沒有成行。此時,完顏亮大軍已達長江北岸的採石(今安徽馬鞍山西南)。爲配合主力的行動,另一路金軍則攻打瓜洲。

如何應對?宋高宗先是任命樞密院知事葉義問接管江淮軍事,又讓大將成閔、李顯忠換下劉琦和王權,赴前線接管部隊,並把劉琦和王權罷官。後來證明這一切應對的作用非常有限,真正發揮作用的,反而是看似一個多餘的舉動:慰軍勞師。

當然,如果換作另一個人勞軍,也許確實是多餘之舉。但歷史把一位叫虞允文的人推到前臺,慰軍勞師就成了具有決定性作用的舉動。

2、勞軍書生臨時充當指揮官

虞允文,時任中書舍人,這是起草詔命的職位,但南宋時這個職位是虛職,多是對文人、書生官場地位的肯定。因此隨後發生的事情,就更出乎人們意料:這個文弱的人,居然到前線就把一衆武將降服。

十一月十三日,虞允文第一個到達採石前線,被免職的王權已走,新帥李顯忠還沒到。宋軍無將無帥,因爲剛吃敗仗,都無精打采地解除武裝,坐在路邊曬太陽。俗話說“秀才遇見兵,有理說不清”,何況是敗軍。

虞允文在采石之戰,爲什麼能率1.8萬殘兵打敗40萬金軍? 第2張

但虞允文不是一般的秀才,他來了前線就開始“說理”,而這個“理兒”說得實實在在,無一絲官腔:“我手裏有兩樣東西,皇帝軍令和大把銀子,你們只有拼命立功,纔有可能論功行賞。”

也許從沒見過這樣的說理書生,大家迴應:“我們和金兵決一死戰”,並推舉虞允文當主帥。沒文化的人信任有文化的人,這是自古通理。但也有人表示擔心:“你是來勞軍的,沒有督戰任務,如有人告發你,肯定倍受責難。”虞允文回答很乾脆:“國家面臨生死存亡,我有必要管那些嗎?我怎麼能逃而遠之呢?”

3、書生布陣海戰,有攻有守

臨時充當指揮官,虞允文率兵在江邊佈陣,其實也沒有多少兵可布,他手下老弱病殘加起來1.8萬人,江對面的金兵多少?40萬!這仗怎麼打?在冷兵器時代,兩軍對決主要比的是什麼?一句話:比得是誰的人多。但虞允文不這麼想,他認爲佈陣是最主要的。

他把宋軍的五艘戰船分列,兩艘沿西岸並列航行,一艘駐紮中游,船內藏有精兵,另兩艘隱蔽在小港中機動。家裏沒米,還要做出一鍋象樣的飯來,確實很難爲虞允文。歷史上有領兵多多益善的人,少有領兵少之又少而能打敗強敵的人。虞允文是一個!

虞允文在采石之戰,爲什麼能率1.8萬殘兵打敗40萬金軍? 第3張

相較於宋軍,金兵陣勢嚇人:戰役指揮所設在江邊,在一個大高臺上,分立兩面絳色旗、兩面五彩旗,中間有黃色房子,完顏亮盤腿坐在中間。按照金兵慣例,頭一天就殺死白馬、黑馬各一匹用來祭天,早飯後下令第一個殺過長江的人獎黃金一兩。

4、再施“說理奇功”,讓一名宋將青史留名

虞允文剛布完陣,金兵已吶喊着殺過來,完顏亮站在指揮所上,搖着小紅旗,指揮上百艘戰船橫渡長江。著名的100:5的戰船大戰開始了!很快,金兵衝到南岸的戰船多達到70艘,宋軍的戰船隻好向後退卻。

眼見要崩盤!虞允文是文人不是武將,衝鋒陷陣不是他的本行,他的本行是——說理。他只能靠這個功夫來解決崩盤。於是他衝入陣中,找到宋將時俊,撫摸他的背說:“早聽說過你膽識過人,要知道你背後站着的是你兄弟姐妹、兒女啊。”

虞允文“說理”總是一句到心,先給時俊一個加持,你有能力有本事打勝仗,萬一敗了呢?那麻煩了,背後是你要保護的兄弟姐妹、兒女,失去你的保護,他們的下場可想而知,金兵可不是來度假的,是來殺人的。

時俊聽完虞允文的話,揮舞雙刀,率兵衝向金兵。史料對時俊的記載很少,唯一的這次亮相就青史留名了。還記得那艘駐紮在中游小島上的戰船嗎?那是艘“海鰍船”,雖然小了點兒,但非常靈活,藏在艙內的精兵專門搞“暗殺”。

虞允文在采石之戰,爲什麼能率1.8萬殘兵打敗40萬金軍? 第4張

此時,它殺出來衝向金軍船隊,許多船隻被它撞沉。因爲受水陸夾擊,衝到長江南岸的金兵死傷過半。不過,因兵力懸殊過大,金兵直到天黑仍不斷涌向南岸。

5、真逃兵假援兵,嚇退上萬金兵

如果只按人數的多少決定勝負,那麼最後勝利者無疑是金兵。但戰場往往不按常理出牌。面對不斷涌來的金兵,虞允文也一籌莫展。但是歷史再次證明:主角開了掛,老天也要來幫忙。

之前,在光州打了敗仗的一支宋軍,此時潰逃到採石。虞允文馬上抓住機會大做文章,他指揮這支敗軍的旗鼓手,從山後轉悠出來,只幹一件事:敲鼓!幾通鼓下來,把金兵嚇壞了:這是宋軍的援兵到了!不知道來了多少人,快跑吧。

虞允文一看這好辦,命弓箭手一路追襲。衝殺上岸的4000多名金兵被殺,內有2個萬戶長,還活捉5個千戶長、500多名士兵。一些沒能上岸的金兵駕船往回跑,他們沒死在宋軍手上,被憤怒的完顏亮斬殺:我讓你們是去打仗的,不是駕船一日遊的。

6、破夜襲、識反間計,一封信計殺叛將

看過上述戰役過程,也許有人把虞允文的勝利歸結爲兩個字:運氣。不過,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就不是能用“運氣”解釋的了:

虞允文一邊給皇上報捷,一邊犒賞三軍,不過在慶功宴上他說:“金兵大敗,明天會來襲營。”半夜,吃飽喝足的部分宋軍逆流而上,在上游埋伏。另有部分水軍向北岸金兵渡口發動攻勢,當然這是佯攻,目的是麻痹金兵。

虞允文在采石之戰,爲什麼能率1.8萬殘兵打敗40萬金軍? 第5張

金兵果然上當,次日來襲營,被早有防備的宋軍水陸夾擊,擊毀金兵戰船300艘,全勝!虞允文再次報捷。這時,完顏亮懵了,對面宋軍主帥是何方神聖?既然打不過你,咱來點兒陰招你防得住嗎?

於是,完顏亮寫了一封信送給被免職的王權,送信人故意讓宋軍捉住,封上透露出與王權早有謀約的假象。搞文字,虞允文能輸給你完顏亮嗎?他父親虞祺是北宋進士,官至太常博士;虞允文6歲張嘴就能來一段《九經》,7歲就下筆成文……

所以,看到這封信後他馬上發現漏洞,得出結論:“這是完顏亮反間計。”就寫了一封回信:“王權已被軍法處置,新帥叫李顯忠,我勸你不要玩陰招,還是戰場上面對面一決雌雄吧。”潛臺詞是就你那點兒墨水,還搞文攻?是不是明着打不過我們啊?

完顏亮看到這封回信惱怒異常,做了兩項決定:燒了自已的龍鳳車;殺了樑漢臣、兩名爲金軍造船的人。打不過對手,燒自己的龍鳳車是何意?也許,是表示自斷後路,告誡金兵只管向前衝吧。

而被殺死的樑漢臣本在北宋爲官,後投降金兵,這次渡江作戰計劃就是他提出來的。不過,爲金軍造船的兩名工匠死得有點兒冤,你打不過人家,賴我造的船不好?

采石之戰

7、瓜洲戰役沒開打,完顏亮就被自己人殺死

打不過虞允文,完顏亮的辦法是:走還不行嗎?我去瓜洲,那裏沒有虞允文。只是他沒想到虞允文早料到完顏亮的計劃,馬不停蹄趕赴瓜洲,一番佈置後,就等着他到來。

十一月二十七日,完顏亮來了。這次宋軍的準備比採石充分,戰船來回巡航,調頭飛快,氣勢十足。一看宋軍這個架式,金兵已猜出那個書生主帥又跑這裏來了,驚恐異常,畢竟人都怕死,何況是剛從採石下來的敗兵。

完顏亮爲鼓勵士氣,笑着對嚇破膽的金兵說:“你們看到的,不過是紙船罷了。”但是士氣沒鼓起來,直接鼓跪了,一名金將跪着求告:“陛下,看這樣子宋軍早做好充分準備了,咱們還是退回揚州吧,攻打宋軍要從長計議。”

完顏亮可不聽這一套,你小子給我泄氣,殺了!這名將領反覆謝罪哀求,完顏亮最後決定,死罪可免,活罪難逃,給我鞭打這小子50下。這下消氣了吧?連命也報銷了——當天,完顏亮被他的部下殺死。是啊,誰也不想明知是死,還要主動送命。

采石之戰,虞允文橫空出世,客串三軍主帥,證明不僅能文還能武,無論是戰役還是戰略,都是一流的。爲什麼一介書生能打敗久經沙場的完顏亮?

說實話,歷史上有很多難以解釋的事情,看虞允文的經歷,采石之戰前沒有從軍、治軍的經歷,更無帶兵打仗的任何戰功。但是1.8萬人對戰40萬人,大勝!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到令人難以置信的地步,歷史上還有誰?

可惜的是,虞允文的大名少有人知,采石之戰從誕生之日就被忽視,歲月似乎把這段歷史遺忘了。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