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元末出身草根的朱元璋是怎麼奪得天下的 用三個字智取天下

元末出身草根的朱元璋是怎麼奪得天下的 用三個字智取天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元朝末年的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元朝時期實行“四等人制”,這本就導致元朝的民族矛盾十分尖銳,到了元朝末年,統治者變本加厲向漢人收取繁重的賦稅又進一步激化了矛盾。1351年,元惠宗徵發民夫十五萬,士兵二萬,以治理黃河,百姓們本就難以承受,官員們又趁機敲詐勒索,導致大量百姓走投無路,活活餓死。

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元朝統治者的壓迫引起了百姓們的不滿,各地起義軍揭竿而起,掀起了推翻元朝腐朽統治的浪潮。經過大浪淘沙,起義軍的勢力格局很快就奠定下來。反元勢力中,以“紅巾軍”最爲強大,而紅巾軍又分爲東西兩部。西部紅巾軍以陳友諒爲首,實力強勁,兵力最多時高達六十萬;東部以“韓林兒”爲精神領袖,實際上的掌權者則是朱元璋。東部紅巾軍儘管有韓林兒作爲號召,但兵力卻遠不及陳友諒。

元末出身草根的朱元璋是怎麼奪得天下的 用三個字智取天下

除紅巾軍以外,張士誠領導的起義軍實力也很強大,他佔據江浙一帶,盤踞在朱元璋東方。這樣一說,朱元璋的窘迫格局就顯然易見了,他西有陳友諒,東有張士誠,且這兩方勢力互有往來,一直圖謀共同攻打朱元璋。當時有“友諒最桀,士誠最富”的說法,那麼,既不“桀”也不“富”的草根朱元璋對上他們,是如何殺出重圍,奪得天下的呢?

一、朱元璋的“仁”

說朱元璋“仁義”很多人可能並不認同,但老實講,在當時的軍閥中,朱元璋算是極其仁義的了。朱元璋出身貧寒,是真正的下層百姓,他當過童工,做過乞丐,深知窮苦百姓的艱難。當然,最重要的是朱元璋能夠感同身受並不忘初心,他打下太平和應天后,要求軍隊秋毫無犯,嚴禁擄掠,有個別士兵犯禁,他立即將士兵處死。

元末出身草根的朱元璋是怎麼奪得天下的 用三個字智取天下 第2張

在應天,朱元璋除了動員百姓恢復生產外,還推行了屯田法。朱元璋將執行能力強的將領派到各地開墾種田,並大力興修水利,士兵們農忙時墾田,閒事訓練。沒幾年的功夫,朱元璋的府庫充盈,軍糧充足。到後來,朱元璋甚至下令不再徵收“寨糧”,這在當時可是獨一份。朱元璋對於自己實施的軍屯制十分驕傲,他曾說道:“吾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

朱元璋極大的減輕了百姓的負擔,所以當地的百姓非常擁護朱元璋,很多人踊躍參軍,朱元璋的軍隊戰鬥力也越來越強悍。

與朱元璋相比,陳友諒就要差得多。陳友諒也是出身貧寒,甚至還不如朱元璋,他是一位漁民,在古代連農民都看不起他們。可是,出身貧寒的陳友諒發達後很快就忘記了百姓的疾苦,或者說他也不在意。

元末出身草根的朱元璋是怎麼奪得天下的 用三個字智取天下 第3張

而且,陳友諒剛愎自用,性格多疑,他經常背信棄義,還喜歡在背後捅刀子。陳友諒的六十萬大軍中很大一部分都是他吞併別人的,所以這支軍隊只是數量多,但對於陳友諒談不上忠心。陳友諒強大,他們自然紛紛依附上來,陳友諒只要一敗,他們就會像牆頭草一樣臨陣倒戈。

二、朱元璋的“狠”

當然,只有仁,是不可能在亂世當中殺出重圍的。朱元璋能夠在夾縫當中求得生存,靠的還有他的“狠”。陳友諒、朱元璋、張士誠三人當中,陳友諒看上去最狠,但他的狠是一種急躁冒進,一種色厲內荏,真正的危急關頭,他是不敢放手一搏的;張士誠是三人當中最不狠的人,他出身私鹽販子,起義後行事風格也像一位商人,從不打不準備的仗,遇事喜歡先進行觀望;只有朱元璋,是真正的狠。朱元璋是從刀尖上舔血過日子的人,他白手起家,敢拼敢搏,遇到事情敢下決斷。

元末出身草根的朱元璋是怎麼奪得天下的 用三個字智取天下 第4張

在郭子興死後,韓林兒命郭子興的兒子郭天敘爲都元帥,朱元璋爲左副元帥,但他卻因有勇有謀,能下決斷而成爲這支軍隊的實際統帥,可見他的魄力不同尋常。

朱元璋一旦決定一件事情便極爲堅定,治兵是如此,打仗也是如此。在應天,朱元璋爲了積糧曾明令禁酒,但其手下大將胡大海的兒子胡三舍卻違法私自釀酒獲利。朱元璋知道後下令殺了胡三舍,但有人勸朱元璋說胡大海這時正在前線,不可殺他的兒子,朱元璋聽完大怒,自己提着刀把胡三舍殺了,自此再無人敢違反軍令。

攻打太平時,有將士繳獲大量物資後想先回去享用,朱元璋直接命人砍斷船纜,任由船隻順江而下,將士們見後路已斷,只能一鼓作氣,太平也因此成功被攻克。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陳友諒率領六十萬大軍圍攻洪都,很多人勸朱元璋先避其纓鋒,但朱元璋卻率領二十萬大軍,破釜沉舟在鄱陽湖與陳友諒展開決戰。

這種在生死關頭敢於拿命拼的勁頭,是陳友諒和張士誠都不具備的,所以朱元璋才能在夾縫中殺出一條血路。

三、朱元璋的“智”

朱元璋的智有兩種,他自己的智和他的智囊們。朱元璋本人是一個很有謀略的領導者,他對於大事不僅能夠下決斷,而且決斷往往都是對的,這得益於他對於時局的正確分析。朱元璋狠,但不代表他不知進退,正好相反,朱元璋是一個能屈能伸的人。郭子興死後,韓林兒命朱元璋爲副統帥,他曾不滿道“大丈夫寧能受制於人耶?”,但他“念林兒勢盛,可倚藉,乃用其年號以令軍中”。(《明史》)

當韓林兒在北方被元軍擊敗後,朱元璋連忙向元軍求和,和元軍將領虛以委蛇,拖住了元軍南下的步伐,給自己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元末出身草根的朱元璋是怎麼奪得天下的 用三個字智取天下 第5張

而且,朱元璋並不驕傲自大,他能夠善待人才,聽取下屬的建議。徽州謀士朱升岑曾提出“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朱元璋全部採納,這也是朱元璋能夠成功的重要原因。在朱元璋的手下,文臣有劉伯溫、李善長等,武將有常遇春、徐達等,他們也在朱元璋稱帝事業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朱元璋在亂世當中,以“仁”得民心,攬人才;以“狠”肅軍紀,戰羣雄;以“智”謀大局,平天下,所以出身草根得他,最終能建立大明,成爲開國皇帝。

參考資料:

《明史》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