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真實的“劉羅鍋”身高1米9也不駝背,被清宮戲騙了這麼久!

真實的“劉羅鍋”身高1米9也不駝背,被清宮戲騙了這麼久!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當下清宮戲盛行,劉墉也因此爲人所知。不過,清宮戲向來有胡編亂造的成分,劉墉其人,早已被刻畫得面目全非了。比如,關於“劉羅鍋”的說法,便取自民間傳說,似乎沒有什麼歷史依據。我們知道,古人選賢爲官,向來以“身言書判”爲四要素,五官端正,且儀表堂堂,是選擇的重要標準之一。後人在發掘劉墉墓時,發現其身高大約在1.90米以上,並不是一個矮小且駝背的糟老頭子。當年,姜緯堂先生曾在《北京晚報》撰文《劉墉綽號“羅鍋”考》,也說明過類似的觀點。

真實的“劉羅鍋”身高1米9也不駝背,被清宮戲騙了這麼久!

劉墉(1719-1804年),字崇如,號石庵。公認的清朝政治家和書法家。山東諸城逄戈莊(今屬高密市)人。據史書記載,劉墉機敏絕倫、忠君愛民、正直不阿,算是一個清官了。不過,劉墉之官居高位,似乎是與此無關的。應該說,劉墉平步青雲,關鍵之處,仍是他的家庭背景決定的。因爲,按現在的說法,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太子黨”,其在官場之發達,顯然是其家族、特別是其父親影響力的結果。

其實,劉家在滿清入關之後,已有數代爲官的記錄。劉墉的高祖父劉通,是明末秀才,清軍入關時已歸順大清。劉墉的曾祖父劉必顯在1652年參加清順治年間的進士考試,一舉考中,劉必顯後任戶部廣西員外郎(清朝備選官員)。劉墉的祖父劉棨,則官至四川布政使,也是康熙年間著名的清官,曾入選《國朝循吏傳》一書。劉棨的二哥劉果官至江南學政,相當於主管江南地區學生學習和參加科舉考試的官員,類似於今天的教育廳廳長。

可以說,劉墉是在劉統勳的光環之下長大的。劉墉於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中進士。王培荀《鄉園憶舊錄》卷二記載:“劉石庵相國,文正公子,幼即工書。殿試卷前十本進呈,已列第一,高宗皇帝欲得寒畯,遂拔吳雲巖鴻居榜首,相國終以書法名天下。”據說,他當時考了第一名,不知何故,被皇上改爲了第二。也有一說,是因爲他個子太高了,常年讀書,背看上去有點兒駝,這大概就是民間傳說“劉羅鍋”的由來。不知真假。

真實的“劉羅鍋”身高1米9也不駝背,被清宮戲騙了這麼久! 第2張

劉墉一年後即授編修,再遷侍講,仕途看好。然而,其父劉統勳卻出了問題。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十月,時任陝甘總督的劉統勳因辦理軍務失宜下獄,劉墉也受株連。不過,乾隆皇帝最終網開一面,沒有過多爲難劉統勳,劉墉也因此“寬釋”,被放到外地爲官。比如,廣西鄉試正考官、安徽學政、江蘇學政、太原知府、冀寧道臺、江寧知府、江西鹽驛道、陝西按察使等,都是地方官員而已。

公元1773年,劉統勳病故,劉墉回家服喪,“丁憂”三年。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三月,劉墉喪期滿還京,他的仕途才予以改變。乾隆皇帝念劉統勳多年功績,且察劉墉確實可用,詔授劉墉爲內閣學士,入直南書房。十月,任《四庫全書》館副總裁。其間,劉墉既做京官,也在外地做過官,比如,江蘇學政、吏部右侍郎、湖南巡撫等。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劉墉升爲都察院左都御史。次年三月,仍入直南書房;不久,又充任三通館總裁。劉墉亦查辦了許多著名案件,比如“國泰案”等,他公正廉潔,既受皇上賞識,也受百姓愛戴。劉墉後被任命爲吏部尚書,兼管國子監事務、工部尚書,仍兼署吏部,並充任上書房總師傅、直隸總督、協辦大學士、體仁閣大學士等職,劉墉成了京官,進入中央任職了。

劉墉人生最大的輝煌,乃是在嘉慶朝查辦和珅案。他同他的父親劉統勳一樣,成了皇帝的“槍桿子”,他們要處置的對象也是一樣的,先朝重臣。

真實的“劉羅鍋”身高1米9也不駝背,被清宮戲騙了這麼久! 第3張

嘉慶四年(公元1799年)三月,劉墉加太子少保,後奉旨辦理文華殿大學士和珅植黨營私、擅權納賄一案。劉墉奉旨查明和珅及其黨羽橫徵暴斂、搜刮民脂、貪污自肥等罪行20條,嘉慶皇帝據此處死了和珅,並沒收了他的家產。

衆所周知,和珅之死,則在於嘉慶皇帝的不容,劉墉只不過是受命而行罷了。清宮戲中,劉墉與和珅較量的情節,似乎是沒有什麼依據的。因爲,劉墉的官職和品位始終比和珅低一等,而且劉墉也一直沒有機會與和珅較量。道理很簡單,和珅一直在北京上班,而劉墉則一直在外地工作。他們同爲軍機大臣相處的時間,滿打滿算,也只有兩年時間,他們倆見面機會就很少的,何來“爭鬥”一說呢?

相反,在和珅一案處理之中,劉墉甚至表現出寬容之心。其實,劉墉入京任職之後,他早已調整自己的爲官處事策略,剛直方正不見了,滑稽模棱之風倒顯現無遺。野史有說劉墉圓滑,比如,乾隆皇帝曾問劉墉:“朕屬馬的,你呢?”也屬馬的劉墉垂手說:“臣屬驢。”乾隆驚奇:“朕屬馬,愛卿怎麼屬驢?”劉墉說:“萬歲屬馬,臣怎能同屬?只好屬驢了。”其圓滑由此可見一斑。

嘉慶帝命劉墉處理和珅案時,各省督撫紛紛彈劾和珅,要求將其凌遲。不過,劉墉建議,和珅雖然罪大惡極,畢竟是先朝大臣,請從次律,賜令自盡,保其全屍。同時,爲防止有人借和珅案打擊報復,避免案件擴大化,劉墉又及時向嘉慶帝建言,妥善做好善後事宜。結果,在處死和珅的第二天,嘉慶帝即發佈上諭,申明和珅一案已經辦結,藉以安撫人心。劉墉是飽讀史書之人,他自然明白,歷史上的任何酷吏都是沒有好下場的。

嘉慶九年(公元1804年)十二月二十五,劉墉在北京驢市衚衕家中逝世,享年85歲。去世的當天,他還到南書房當值,晚上曾設宴招待客人,“至晚端坐而逝”。《嘯亭雜錄》記載,劉墉死時,其“鼻注下垂一寸有餘”,暗合佛語中的解脫之意。如此看來,劉墉也算是無疾而終、壽終正寢、功德圓滿了。

真實的“劉羅鍋”身高1米9也不駝背,被清宮戲騙了這麼久! 第4張

劉墉去世後葬於原籍,即今山東高密市注溝鎮逄戈莊村。不過,早年墓碑被毀。文革之中劉墓曾被挖開,卻沒發現金銀珠寶,僅有玉片一塊。可見,劉墉爲官清廉,也是確實的。前些年,山東高密市政府在原墓地重修劉墉墓,併爲其立黑色花崗岩墓碑。有人據此感嘆,寫下詩一首,很貼切,抄錄如下:少聽劉公廉,半百吊石庵,千秋埋錚骨,長抱殘玉眠。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