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辛棄疾不爲人知的另一面:虛溜拍馬酷吏惡名

辛棄疾不爲人知的另一面:虛溜拍馬酷吏惡名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遙牆鎮四鳳閘村)人。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辛棄疾不爲人知的另一面:虛溜拍馬酷吏惡名

網絡配圖

辛棄疾生於金國,少年抗金歸宋,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著有《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由於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山居。開禧北伐前後,相繼被起用爲紹興知府、鎮江知府、樞密都承旨等職。開禧三年(1207年),辛棄疾病逝,享年六十八歲。後追贈少師,諡號“忠敏”。

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爲志,以功業自許,可是命運多舛,備受排擠,壯志難酬。

辛棄疾不爲人知的一面:在我們的印象中,着名愛國詞人辛棄疾是個“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人物,一是能寫詩,“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被譽爲豪放派的鼻祖;二是能打仗,“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用現代的語言來說,他是武將之中寫詩最好的,也是詩人之中最能打仗的,是個“跨界”的雙料冠軍,以至清代文學評論家陳世焜驚呼:“真詞壇飛將軍也!”其實除了這些,辛棄疾還有不爲人知的另一面。

淳熙八年冬天,辛棄疾由江西安撫使改任浙西提刑,還沒有走馬上任,就遭到了監察御史王藺的彈劾,“臺臣王藺,劾其用錢如泥沙,殺人如草芥”,意思是他用起錢來就像用泥沙,殺起人來就像割草。由此,辛棄疾有了酷吏的名聲,還沒來得及去上任,就被撤銷了一切職務。

辛棄疾給人留下冷酷的印象並不奇怪,他年輕的時候,在北方義軍中曾單人獨騎殺了偷盜義軍大印的和尚義端。後來,又有過率領五十騎突襲金營活捉叛徒張安國的壯舉,這足以證明他是一個敢於出手殺人的狠角色。但真實的情況又如何呢?

辛棄疾不爲人知的另一面:虛溜拍馬酷吏惡名 第2張

網絡配圖

事實上,辛棄疾對普通老百姓寬厚,對下屬官吏嚴酷。他曾奉命平定南方的茶商叛亂,在給宋孝宗的報告《論盜賊札子》中,一針見血地指出:“田野之民,郡以聚斂害之,縣以科率害之,吏以取乞害之,豪民大姓以兼併害之,而又盜賊以剽殺攘奪害之。臣以謂,不去爲盜,將安之呼,正謂是耳。”意思是說,這些種田的老百姓,州郡一級的官員用過度的徵收賦稅來害他們;縣一級的官員呢,用徵購各種名目的物資來害他們;底下的辦事人員用各種名義索、拿、卡、要來害他們;地主豪強用兼併田產來害他們;而盜賊又用搶劫和掠奪來害他們,老百姓不去當盜賊又能往哪裏去呢?

辛棄疾認識到真正該嚴格管理的是各級官吏,而不是平民百姓。這成了他的執政理念和處理政務的出發點。據《真西山集》記載,辛棄疾“歷威嚴,輕以文法繩下,官吏惴慄,唯恐奉教條,不逮得遣”。就是說,他對底下的官吏非常威嚴,動不動就對手下進行法律追究,那些官員都嚇得心驚膽戰,生怕遵守教條不到位而被譴責。

辛棄疾不爲人知的另一面:虛溜拍馬酷吏惡名 第3張

網絡配圖

相反,他對百姓卻非常寬厚、關心。樓鑰所着的《攻愧集》中說,“比居外臺,讞議從厚,閩人戶知之”。意思是辛棄疾在做福建提點刑獄時,給犯人判罪遵從的是寬厚的原則。這件事,福建人家家戶戶都知道。有一次,他派一個叫傅大聲的官員到下轄的一個縣裏,去複審牢獄中的囚徒。傅大聲到了那個縣之後,經過仔細的審覈,釋放了五十多個人,只留下十多人。這麼多的案子被翻案,讓那個縣令臉上火辣辣的,於是拒絕招待傅大聲,連飯也不管了。辛棄疾聽說後,親自對這些案件進行審覈,最後全部依照了傅大聲的處理意見。

辛棄疾所以被人污以酷吏的名聲,主要還是他不肯與當時的官場同流合污。在給皇帝的上書中,辛棄疾自己都說:“臣平生剛拙自信,年來不爲衆人所容,顧恐言未脫口而禍不旋踵。”因爲“剛拙自信”的性格,他敢說敢做,不願意迎合別人,爲了求得事業的成功,他可以不拘小節,更加不理會各種各樣的潛規則。於是,他和庸碌保守的南宋官場風氣之間的矛盾衝突就不可避免了。不過這一切放在今天,卻格外讓我們肅然起敬。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