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辛棄疾不爲人知的真相:有酷吏惡名 有拍馬嫌疑

辛棄疾不爲人知的真相:有酷吏惡名 有拍馬嫌疑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我們的印象中,着名愛國詞人辛棄疾是個“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人物,一是能寫詩,“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被譽爲豪放派的鼻祖;二是能打仗,“壯歲旌旗擁萬夫,錦?突騎渡江初”。用現代的語言來說,

他是武將之中寫詩最好的,也是詩人之中最能打仗的,是個“跨界”的雙料冠軍,以至清代文學評論家陳世?j驚呼:“真詞壇飛將軍也!”其實除了這些,辛棄疾還有不爲人知的另一面。

維護穩定的高手

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的春天,安徽滁州在經過幾次戰火洗禮之後,城郭早成廢墟,居民們住在瓦礫上搭起的茅棚裏,大風一吹,隨時都有坍塌的危險。雖然幾任滁州的地方領導都曾做過種種努力,但收效甚微,都沒能讓滁州恢復元氣。百姓們十分不滿,私下議論說,與其這樣凍餓而死,還不如投降金人的好。消息傳來,朝廷大爲不安,急令官員維穩。

在這樣的背景下,辛棄疾走馬上任。他沒有調動軍隊、官吏建立幾級防控體系,嚴防死守,而是從解決老百姓的吃飯問題入手,進行了一系列改革。

辛棄疾不爲人知的真相:有酷吏惡名 有拍馬嫌疑

網絡配圖

他的辦法是“寬徵薄賦,招流散,教民兵,議屯田”,就是降低賦稅,放水養魚,招募流民,增加勞動力,訓練民兵,教給他們開荒種地。或許是他一心爲民的實幹精神感動了上蒼,那一年滁州風調雨順,夏糧大獲豐收,溫飽難題迎刃而解。

這還不算,辛棄疾還採取了三項措施。一是稅收優惠,凡來滁州做生意的商販,賦稅按原來的十分之三徵收;二是投資拉動,大搞城市建設,興建賓館酒樓,商品交易市場,改善基礎設施;三是啓動內需,從財政資金中拿出錢來,無償貸給城市居民,讓他們翻舊房,蓋新房,盤活房地產市場。

短短几個月下來,滁州的城市面貌日新月異,史料記載:“自是流逋四來,商旅畢集。人情愉愉,上下綏泰。樂生興事,民用富庶。”流亡的人從四面八方涌來,商人旅客也雲集於此,人們精神愉快,上下和諧,工作積極性空前高漲,百姓因此富裕起來,“荒陋之氣,一洗而空矣!”吃飽了,有錢了,社會自然穩定了,辛棄疾的維穩工作得到了上上下下的一致認可。

因爲這次成功的維穩經歷,辛棄疾被朝廷納入了“救火隊長”的名單,哪裏有了不穩定的苗頭,都會派他出馬。

公元1180年,江西因旱災而發生了嚴重的饑荒,糧價飛漲,一些不法奸商囤積居奇,有糧不賣,想趁機哄擡價格。饑民們忍無可忍,暗地裏醞釀搶糧,一場羣體性事件,甚至社會動亂一觸即發。在此危急關頭,辛棄疾再披徵袍,頭銜是隆興知兼江西安撫使。

辛棄疾不爲人知的真相:有酷吏惡名 有拍馬嫌疑 第2張

網絡配圖

第二天,在隆興府及其轄下的縣鎮大街上,官吏兵丁們在忙着貼一張告示,這個告示很簡單,只有八個字:“閉糶者配,強糴者斬。”凡是囤積居奇、不肯出售糧食的商人一律流放;凡是強行購買、搶劫糧食的人一律處斬。八字告示一經張貼,那些四處涌動的暗流似乎一下子凝固下來。

接下來,辛棄疾召開了由官吏、商人、讀書人和市民等各階層代表參加的座談會,議題就一個,推薦精明強幹、有經商頭腦的人。等到這些人聚齊了,辛棄疾拿出官府中的銅錢、銀器等公家財物,對他們說:“現在糧食短缺,價格很高,正是

做生意的好時機,我把這些公家的東西借給你們作本金,不收你們的利息,但只有一條,你們必須一個月之內把糧食買回來,而且只能在隆興府內出售。”這些人一聽,政府作保,白給錢使,立刻爭先恐後地申請報名。

沒過多長時間,一船船的大米就接踵而至,糧食一下子供給有餘,糧價因此也應聲而落。老百姓度過了饑荒,社會不穩定因素也隨之消除,隆興府的社會秩序迴歸了正常。

維護社會穩定,在歷朝歷代都是一個嚴峻的政治難題,辛棄疾顯然知道,社會不穩定因素,說到底就是一個利益問題,解決利益矛盾和衝突,不光要用政治手段,更要運用經濟方法,利用經濟規律,通過市場運作,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患難與共的朋友

辛棄疾不爲人知的真相:有酷吏惡名 有拍馬嫌疑 第3張

網絡配圖

在南宋,辛棄疾最崇拜的人,是大學問家朱熹。他曾寫詩給朱熹祝壽:“歷數唐虞千載下,如公僅有兩三人。”意思是說,從古代的聖王堯舜數起,千百年來,像您這樣的人物只有兩三個人而已。在他看來,朱熹不僅可以成爲自己的老師,甚至可以成爲帝王師。有一次他和朱熹到武夷山中游玩,一口氣寫了十首《棹歌》送給朱熹。其中有一首說:“山中有客帝王師,日日吟詩坐釣磯。費盡煙霞供不足,幾時西伯載將歸。”直把朱熹比作釣魚臺上的姜子牙,總有一天會被皇帝請到京城,給他當老師。

辛棄疾對朱熹推崇備至,可朱熹對辛棄疾卻頗有微詞。淳熙七年,辛棄疾在湖南曾創建飛虎軍,朱熹很不以爲然,批評他“專理會兵,

其實慾望沒有高尚與卑劣之分,再正當、再光明的目的,也是一種私心。在慾望面前,誰都難免低下高貴的頭顱,堪稱英雄的辛棄疾也不例外。只不過,知道了他拍馬屁的動機和背景,雖然詩寫得有些肉麻,但其情可諒,其志可嘆,依然使我們不失一份尊敬。

開禧三年(公元1207年)九月初十,久臥病牀的辛棄疾忽然睜開了眼睛,大喊了幾聲:“殺賊!殺賊!殺賊啊!”之後,便在悲憤中溘然長逝了。他一生都以戎馬疆場、殺敵報國作爲自己的最高理想,可殘酷的現實最終留給他的卻只是遺憾。不過,辛棄疾留給我們的,卻是高山仰止的背影,千百年來讓我們仰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