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千古奇冤!還原歷史上真實的商紂王

千古奇冤!還原歷史上真實的商紂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商紂王歷來被認爲是荒淫無道的暴君典型。然而毛澤東卻認爲把他看作壞人是錯誤的,他其實 "是個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經營東南,把東夷和中原統一鞏固起來,在歷史上是有功的。 "他的失敗只是在於 "俘虜政策做得不太好 "。這是近代爲數不多的敢給紂王平反的人。

  牧野之戰的風雲際會與喧囂變幻,在後代史書上卻被搞得模糊不清。《尚書》中說這次戰役的犧牲是"流血漂杵、赤地千里"。我們看到的是戰死者的血流成河,敵人踏着他們的血屍像洪水一樣涌上來,商人拼死扞衛政權,周人則用極其殘酷的手段奪取之。

千古奇冤!還原歷史上真實的商紂王

網絡配圖

  周武王爲了解釋自己伐紂的合理性,在《尚書》中開列了紂王六條罪狀:

  第一是酗酒;

  第二是不用貴戚舊臣;

  第三是登用小人;

  第四是聽信婦言;

  第五是信有命在天;

  第六是不留心祭祀。

  編者以爲這些罪狀不管放在哪個朝代都不算嚴重,也完全沒有後人形容紂王時的荒淫殘暴。用現代價值觀判斷,甚至富於進步意義。如"不用貴戚舊臣、登用小人"。這裏的"小人"是出身貧賤的下層人。紂王不錄用王族中的親貴和從前商王的舊臣之子,而是提拔錄用出身卑微之人,這是打破用人唯親的血統論,用現代眼光來看屬於進步的用人觀,是"唯纔是舉",可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任用出身低微的人而停掉親戚不用,會遭到親貴集團的蜂擁攻擊,甚至紂王的敵人——周武王都不原諒他。

  同樣,紂王爲了挽救帝國的頹勢,進行的這些必要的人事調整——錄用人才取代腐朽的權貴,必然導致親貴和舊臣集團的極力反對。部分貴族甚至採取不合作的政策,帶着自己的人怒而出走,從而分裂了商王朝的統治核心,破壞了商王朝的國運。

  紂王的叔叔比干被處死,另一個叔叔箕子被下獄,也可能是新的用人制度調整觸及了這些叔叔的親貴家族利益,加上其他的"政見不合",最終與紂王發生嚴重衝突,以致有人爲此而死。這也是商王朝之積弊已久,問題之複雜,現實之難辦,一點改革都阻力重重。

  其實,也正是紂王任用的諸如飛廉、惡來這些出身低微的小人,幫助他三徵東夷,並且與商王朝共生死,戰鬥到生命最後一息,倒在戰場血泊中。

  至於第四條罪狀說紂王"聽信婦言",其實是少見多怪。商朝女性在政壇上頗有作爲,如商王武丁時期的婦好就是一位巾幗傑出人物,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尊重女性的客觀狀況。紂王聽信妲己,即便這是事實,我們也不要奇怪。當"貴戚舊臣"都不支持,甚至分裂而去,當社稷危蕩,如蜩如螗,如沸如羹,人心惶恐,各懷叵測,那紂王也只有跟自己的女人妲己合計軍國大事了,畢竟自己女人還是跟自己坐在一條船上,值得信賴,並且一直堅持到最後,共同自焚於鹿臺。

  而所謂第五、第六條"信有命在天、不留心祭祀"的罪狀,這是與國計民生無關的小節,而且並不屬實。從出土的甲骨卜辭上看,到了紂王的父親(帝乙)和紂王(辛)時期,祭祀祖先的典禮系統比起前代商王,倒是顯得更加成熟完備。

  總之,周武王給紂王定出的這六條大罪,只有第一條"酗酒"還算是有點兒分量。但是商朝人好酒,喜歡以酒佐餐、聚衆豪飲,這是他們一貫的風氣。從出土器物來看,商朝後期的飲酒器具明顯激增,這表示社會飲酒之風蔚然,甚至有些商代遺址中還曾挖出來好幾罈子當時的酒呢!

  但一個帝國積累年頭久了,財富豐厚,人們閒逸,走上飲酒的路子,是必然的事情。商朝人崇尚音樂,邊喝邊唱,是很流行的。史學家分析說商朝社會的飲酒風氣都是紂王影響的。可是放眼如今,美國吸毒問題嚴重,這都是布什影響的?

千古奇冤!還原歷史上真實的商紂王 第2張

網絡配圖

  商代後期飲酒成風,成爲嚴重的社會問題,原因該是廣泛而複雜的。紂王想推動也好,或者制止也好,移風易俗也好,都不是那麼容易的。就好像清朝末年吸鴉片蔚然成風,不是一兩個皇帝能改變的。

  成王敗寇,於是,堯、舜、禹、商湯、周文王、周武王這些古代成功人士,都被錦上添花似的包裝成了極好極好的完人、聖人而推出。

  我們追溯所謂歷史的軌跡,看看髒水是怎麼一點點潑到紂王身上的。

  春秋時期,關於紂王的罪狀還只限於"比干諫而死"。到了戰國,比干的死法就生動起來了,屈原說他是被投水淹死,呂不韋的門客說他是被剖開了心。到了漢朝,劉向更進一步說紂王剖開他的心是爲了滿足妲己的好奇心,想看看"聖人"的心是不是七竅。

  到了晉朝,皇甫謐這位喜歡寫歷史書的醫生乾脆說,紂王在妲己的慫恿下,除了剖開比干的心,還解剖了懷孕的婦女,想看看胎兒形態。

  學者子貢早就意識到了紂王的悲哀,他本人也有點看不過去,說:"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後世言惡則必稽焉。"紂王雖不好,但不至於如此之壞,所以君子千萬別把自己混得太差,否則後世的人想舉出惡事來說理,就一定塗抹了他來充數!

  至於紂王最着名的"酒池肉林"、"炮烙"的事情,大周朝初期的文獻上也從來沒有過,春秋時代也沒有,是到了戰國末期的韓非子首次描繪出來的。我們不得不承認他寫得非常了不起:"昔者紂爲象箸而箕子怖,以爲象箸必不加於土,必將犀玉之杯;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則必旄、象、豹胎;旄、象、豹胎必不衣短褐而食於茅屋之下,則錦衣九重,廣室高臺。居五年,紂爲肉圃,設炮烙,登糟丘,臨酒池,紂遂以亡。"

  韓非子羅嗦了這麼半天,只是想證明自己論點:"天下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之大事必作於細。"意思是防微杜漸,告誡他所愛戴的君王們:不要"大錯不犯、小錯不斷",否則就成了紂王那樣的亡國之惡君!紂王使用象牙筷子,不在乎這些小錯,不斷積累,終於錯越來越大,酒池肉林,以至於亡國!

  這種牽強附會,把紂王亡國的主要原因簡單歸結於爲紂王設想出的"奢侈",而忽視了商朝的累代積弱與外族的迅速強大,是韓非子的膚淺與片面。

  到了西漢,司馬遷在韓非子"酒池肉林"的基礎上又加了"男女裸奔其間",從而使他的文章也很生動,很吸引人,於是後人視紂王淫蕩。

  漢朝的劉向也不甘寂寞,他把紂王鹿臺的面積升級爲"大三裏,高千尺",顯得更爲奢侈。並且詳細設計了炮烙的圖紙,還讓妲己坐在嘉賓席上旁觀,一有罪犯掉到火炭裏,鼓掌而笑。到了接下來的東漢,紂王臉上留的空白不多了,只好把酒池的面積擴大到可以行舟,牛飲者達到三千人。

  時光到了晉朝,皇甫謐醫生咬咬牙,把鹿臺的建築面積,比漢朝又提高了十倍,達到高千丈的地步,同時他可能覺得炮烙還不過癮,又"親自"爲紂王和妲己設計了一個熱銅鬥,讓商王朝的犯人舉着,一會兒手就爛了。可是有常識的人都會在想到,千丈是一個什麼概念?漢朝的丈的單位和古代丈的單位差不多,都是三尺一米,三尺一丈,也就是一丈差不多是3米,那時候的生產力水平是不可能造出千丈鹿臺的!

  據正史所載,商紂王博聞廣見、思維敏捷、身材高大、膂力過人。他曾經攻克東夷,把疆土開拓到我國東南一帶,開發了長江流域。殷商末年,它有兩個主要的敵手:西部的周方國及東部的夷人部族(甲骨文裏被稱作人方)。

  由於周方國在西部行征伐之權,國勢迅速強大,自周侯季歷至西伯姬昌僅僅兩代,周方國開闢的領土已"三分天下有其二",只不過文王曾與紂王在山西黎城惡一場,被打得大敗,如果不是來自東夷的軍師姜子牙在商王國東部策反東夷作亂,恐怕文王的統一大業將就此完結,而文王被俘、囚於羑里很可能就發生在這場戰爭中,最終姬昌很可能被紂王處死,而不是像史書上所說的那樣被釋放回家?

千古奇冤!還原歷史上真實的商紂王 第3張

網絡配圖

  自此,武王姬發韜光養晦、勵精圖治,而紂王則變生肘腋、兩面受敵。擊敗周軍以後,紂王略作休整,便兵發東夷,無暇西顧,使周方國得以重整旗鼓。

  在對付東夷的戰爭中,紂王一方佔盡優勢。爲了永絕後患,紂王甚至建起了一條通往東夷的大道,以便迅速調兵鎮壓夷人的反抗。

  夷人儘管善弓,但商軍的箭鏃以青銅打造,精巧而鋒利,其射程遠、殺傷力大,而且商軍作戰部隊中甚至出現了"象隊",古書上說:"商人服象爲虐於東夷。"大象象牙輕易地戳穿了東夷人的胸膛然後把屍體拋向空中,東夷的軍隊一批批倒了下去。被紂王指揮的商軍一陣衝殺,層層包圍,東夷人的部隊大部分做了俘虜?

  據說,商軍如秋風掃落葉一樣,一直打到長江下游,降服了大多數東夷部落,俘虜了成千上萬的東夷人,取得大勝。從此以後,中原和東南一帶的交通得到開發,中部和東南部的關係密切了。中原地區的文化逐漸傳播到了東南地區,使當地人民利用優越的自然地理條件發展了生產。

  實事求是地說,這個歷史貢獻,應該記到紂王身上。從《左傳》記載的時間看,他很可能是在這次征伐東夷的戰爭中,路過有蘇氏部落擄獲了妲己。

  但這場曠日持久的征戰卻幾乎拖垮了大商王朝。西陲的周武王得知紂王大軍盡出,指向東方,都城內防禦力甚弱,便在一部分叛商部族的帶領之下,奇兵突襲,於牧野一戰功成,而這時商王的大軍遠在東南,無力援手,牧野之戰的商軍,並非商王朝的精銳之師,而是臨時武裝起來的奴隸和囚徒。

  即便如此,牧野之戰也打得慘烈非常,而不是像史書上所說的那樣,奴隸與囚徒們臨陣倒戈,周武王幾乎是兵不血刃地贏得了勝利。其實,從武王對紂王的處置來看,他也絕不是什麼仁德之君。

  周武王攻下鹿臺,用大鉞砍下商紂王燒煳了的腦袋,懸掛在大白旗上,一併被割下腦袋的還有紂王的兩個妃子:有蘇氏(即蘇妲己)和有莘氏。其中的有莘氏,據說還是周武王送給殷紂王的"貢品"。伍子胥對楚王掘墓鞭屍,還遭到後人的非議,爲什麼武王如此對待已死的紂王與妲己等人,卻沒人說他殘暴。這就是歷史是後人撰寫的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