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明朝“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是真實的還是假的?

明朝“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是真實的還是假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中國古代的王朝中,明朝有一句很牛的話: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但是這句話如果認真分析起來,實在是一個最大的謊言。

明朝“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是真實的還是假的?

(明朝創始人朱元璋)

所謂“天子守國門”,說了兩個意思:一是指明成祖朱棣把都城從南京遷到靠近邊界地區的北京。二是指明朝的皇帝,經常帶着軍隊御駕親征。

這兩件事,算不算“天子守國門”呢?

明成祖朱棣把都城從南京遷到北京,當然有想防範蒙古人反攻倒算的目的。畢竟那時候蒙古人被攆回漠北以後,一直不甘心。逮到機會就南下騷擾,甚至攻城拔寨。

不過,這個並不是朱棣想遷都的根本原因。朱棣的根本原因是南京是朱允炆的地盤,奪了朱允炆皇位的朱棣,晚上連覺都睡不着。不遷到他的潛邸,朱棣怎麼會放心呢。

再說明朝皇帝御駕親征。

明朝“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是真實的還是假的? 第2張

(朱棣北征)

真正御駕親征而且取得成效的,恐怕只有朱棣一個人。朱棣曾經五次親率軍隊深入漠北,遠征蒙古人。不但如此,朱棣還修繕萬里長城,在邊關設置了九邊軍鎮。這些都是朱棣切實可行的措施。

除了朱棣外,明武宗和明英宗也參與過御駕親征。

明武宗的情況很特別,《明史》記載他封自己爲大將軍,親率數萬大軍,在漠北和蒙古人打了一仗,打死了十幾個蒙古人,取得重大勝利。

有人說,《明史》是帶着調笑的口氣來記錄明武宗的,是清朝人對明朝皇帝的一種侮辱,裏面把明武宗描寫成了一個貪玩好耍的嬉皮士。

但要知道,在中國,歷史書是相當嚴肅的,絕對不可能有調笑的成分。

明朝“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是真實的還是假的? 第3張

(明英宗親征)

還有一個御駕親征的皇帝是明英宗。明英宗帶50萬人御駕親征,最後還沒打仗,就折騰敗了,他自己也被蒙古人給俘虜了。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真正“天子守國門”的,只有朱棣一個人,而其他兩個皇帝確實只是在瞎胡鬧。

比如明英宗御駕親征。如果當時不是明英宗去,而是派大將去,畢竟大將是在戰爭中出生入死過的人,打仗可以非常機動靈活。而明英宗作爲皇帝在部隊中,別人都只能聽他的,而他又專門聽宦官王振的,而王振想的不是打仗,而是炫耀他如何受到皇帝的器重。如此一來,這仗還怎麼打?

也就是說,明英宗和明武宗御駕親征,對戰爭不是正向的推動作用,而是反向的阻礙作用,所謂“天子守國門”,實在就算不上了。

再說“君王死社稷”。這個當然說的就是崇禎皇帝。崇禎皇帝確實沒有出逃,而是吊死在景山上。但是歷史上,像崇禎皇帝這樣沒有出逃,而是採用自行了結的方式的亡國之君,實在太多了。比如商紂王最後就是自己點火把自己燒死了,後唐末帝李從珂,也是自己點火把自己燒死了。真正在大難臨頭時逃跑的皇帝,其實並不多。如果崇禎算“君王死社稷”的話,那麼,那些皇帝也應該都算“君王死社稷”。爲什麼那些人都不算“君王死社稷”,只說崇禎皇帝一個人呢?

明朝“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是真實的還是假的? 第4張

(崇禎皇帝)

再一點,崇禎皇帝自己吊死在景山上,死前身邊只有一個小太監,其實也是崇禎處於衆叛親離的境地,沒有人帶着他逃跑。要是有人帶着他逃跑,說不定他也逃跑了。這和宋朝末年的情況完全相反。當時楊太后和宋恭帝決定與臨安城共存亡,同時讓江萬載、張世傑、陸秀夫等人帶着兩個小王子逃跑,以圖復國。那時候,有人爲國而死,有人爲復國而拼命,君臣同心,何其的悲壯感人。如果說“君王死社稷”,楊太后和宋恭帝這才叫“君王死社稷”。只不過後來元朝統治者並沒有殺他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