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聞雞起舞”的祖逖爲東晉王期做了哪些貢獻?

“聞雞起舞”的祖逖爲東晉王期做了哪些貢獻?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聞雞起舞”、“中流擊揖”的故事在中華大地上廣爲流傳,與這些故事相伴隨的,是祖逖那豪邁的氣概,爲國獻身的精神。

一、發奮讀書,聞雞起舞

祖逖出生在范陽郡的一個大戶家庭,少年時期就胸懷坦蕩、具有遠大抱負,特別喜歡那些慷慨赴難的英雄人物。他爲人品行端正,重義輕財,每到自家田莊,總要發放穀物布帛等賙濟貧困人家。因此,深受同鄉同族的愛戴。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於是就發奮讀書。他廣泛閱讀各種書籍,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 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到二十四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但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

後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起擔任司州(今河南洛陽東北)主簿(祕書長),兩人都是胸懷大志的青年、晚上常常睡在一個房間裏,談論國事,憂國憂民,慷慨激昂。

一次,半夜裏祖逖在睡夢中被公雞的鳴叫聲吵醒,他隨後推醒劉琨,對他說:“別人都認爲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卻認爲這是在提醒人們應該抓緊時間做一番事業,咱們乾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牀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牀練劍,寒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秋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爲能文能武的全才,爲後來的馳騁疆場、建功立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這種“聞雞起舞”的奮發精神,一直流傳至今成爲美談,爲後世的有志之士所推祟。

“聞雞起舞”的祖逖爲東晉王期做了哪些貢獻?

二、中流擊揖,揮師北伐

西晉滅亡前夕,社會動盪,北方許多地主、官僚和百姓爲躲避戰亂,紛紛向南遷徙。祖逖也率領鄉親幾百家遷往淮河流域。在向南遷徙的途中,生性豪爽坦蕩的祖逖把自己所乘的車馬讓給年老患病的人坐,自己同大家一起步行,並把所帶的藥物衣食讓大家共享。途中艱險頗多,難民們生活十分艱難,而一些地主官僚卻日日歌舞、揮霍浪費,一些青年看了心裏不平,就結夥搶劫富豪家財,有的被拿住下獄,祖逖總是千方百計地營救,同時盡力維護好秩序。由於祖逖仗義疏財,體恤百姓,又心懷收復故土的雄心壯志,背井離鄉的人們就推他爲首領。渡過長江以後,祖逖被司馬睿(西晉皇室,坐鎮建康,後來的東晉開國皇帝)任命爲徐州刺史、軍洛祭酒,駐守京口(今江蘇鎮江)。祖逖不願安於現狀,希望有一天能收復失地。他撫愛下屬,待士卒如子弟,很多勇士都彙集到他周圍,奠定了他以後北伐的基礎。

公元313年,祖逖上書要求領兵北伐,收復失地。然而司馬睿關心的只是他們在南方統治地位的鞏固和經濟利益的爭奪,對出兵北伐和收復中原失地並無興趣,但由於祖逖的要求代表着當時人民的願望,司馬睿政權爲了鞏固自己的統治,爭取人心,勉強同意祖逖提出的北伐要求,封祖逖爲“奮威將軍”、豫州刺史。但只撥給一千人的口糧,三千匹布的軍費,其他的讓祖逖自己去想辦法。於是祖逖整編了隨同自己南下的北方鄉親,由青壯年組成了一支兩千多人的精銳隊伍,於這年九月,揮師北上,橫渡長江。當船行到江心的時候,祖逖望着滔滔江水,心潮澎湃,他站立船頭,用木槳(揖)在船舷上猛地一擊,面對蒼天發誓說:“我祖逖不能掃清中原,誓不再回江東!”他中流擊揖,不僅表示了自己的決心,更極大地鼓舞了士氣,堅定了同行人員北伐的信心。

渡江之後,祖逖在淮陰一帶一面鑄造兵器,一面繼續招兵買馬,整訓軍隊,然後開始向北進發。祖逖北進,所到之處得到了人民的熱情支持,一連打了幾個勝仗,佔領了安徽北部和河南南部地區,將士們的士氣很旺。後來更進一步向北挺進,經過幾年的艱苦鬥爭,基本收復了黃河以南的領土,使佔據北方的後趙石勒政權不敢驅兵南下,保證了人民生活的安寧。

三、講究謀略,以巧取勝

祖逖在北伐的過程中,不僅敢打硬仗,能打硬仗,而且,更善於講究謀略,以巧取勝。

319年,陳留(今河南開封)地方的豪強地主陳川叛降後趙石勒,祖逖率領軍隊討伐陳川,石勒派遣石虎領兵五萬援救陳川,經過激戰,祖逖大敗石虎。石虎帶領殘兵撤退,屬下大將桃豹困守陳留故城,一時不易攻取。桃豹佔據城西高臺,祖逖部將韓潛佔據城東高臺,晉軍從東城門出人,敵兵開南城門放牧,雙方對峙了四十來天,時間一久,雙方的軍糧都發生了困難。祖逖決定在糧食上做文章,打破這種僵局。

他命令一千多人用布袋裝入泥土充作大米,運上城東高臺,製造了一個熱鬧的搬運糧食的場面。爲了避免敵兵疑心,又指使幾個人挑着真正的大米,故意落在後面,等敵軍來搶。桃豹果然上當,在晉軍人多時不敢搶糧,見只有幾個人慢騰騰的運糧急忙派人去搶(他們已經斷糧)。挑米的士兵故作害怕,全部丟掉擔子逃跑。桃豹的部隊繳獲這些大米擔子後,以爲祖逖的部隊還有很多糧食,於是軍心開始渙散。過了幾天,石勒派出的由一千多頭毛驢組成的運糧隊終於到了,卻被祖逖事先探知消息,經過周密佈置、全部劫走。桃豹部隊沒有糧食,士氣低落,再也支持不下去,只好半夜棄城逃遁。

“聞雞起舞”的祖逖爲東晉王期做了哪些貢獻? 第2張

當時,在北方有不少漢族豪強地主構築的塢堡,這些塢堡各自爲政,有的甚至彼此間矛盾很深,常常爭鬥火併。祖逖爲了壯大自己北伐的力量,積極爭取他們的支持,耐心做這些堡主的工作,要他們團結起來,共赴國難。經過祖逖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說服動員,這些堡主都表示願意和好並歸附祖邀領導,成爲北伐的重要力量。對於黃河兩岸那些同情北伐而又受到後趙政權牽制的堡主,祖逖採取了靈活的方法對待。他們對祖逖的到來是歡迎的,但他們在石勒的統治區,不少人的兒子還在石勒那裏做人質,不敢明確反對石勒。祖逖體諒他們的處境,允許他們歸附自己後,表面上繼續維持原來與石勒的從屬關係,還不時地出動遊擊部隊假裝抄襲攻擊他們,以迷惑石勒。這樣,祖逖常常能從他們那裏及時獲得石勒方面的軍事情報,對他屢敗石勒起了很大作用。

在妥善處理與各堡主關係的同時,祖逖更注意爭取民心。他在收復的地區內,開展了生產建設活動。嚴格約束自己,帶頭過着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的生活。他不講究等級、平易近人,即使是一些身份很低的賤民,他也善待他們。當時,士兵常常抓到一些後趙統治區的人,祖逖從來不把他們當敵人看待,而是放他們回去。他們感激祖逖,經常率領鄉族來降。正是採取了這些措施,祖逖在河南境內很得人心,石勒深感恐懼,退到河北,不敢進擊河南。

雖然後來由於東晉王朝內部爭鬥的影響,祖逖受到掣肘牽制,不能盡展所能,再加上多年來的戰爭生活使他積勞成疾,於321年九月過早去世,收復失地的理想沒有得以實現。但是,渡江北伐嚴重打擊了外族勢力的入侵,鞏固了東晉王期的統治,他這種爲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獻身精神,永遠激勵後世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