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劉邦被稱爲文盲皇帝,一生僅寫2首詩都超過了乾隆的4萬首

劉邦被稱爲文盲皇帝,一生僅寫2首詩都超過了乾隆的4萬首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劉邦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受清宮電視劇的影響,如今一說起皇帝寫詩,大家都會條件反射想到寫了4萬多首詩、卻沒一首入選小學課本的乾隆皇帝。其實乾隆皇帝身爲滿人,最看重的還是滿人的騎射,這是老祖宗遺風,不能忘,相比之下,寫詩只是抒發感想,陶冶性情而已。

劉邦被稱爲文盲皇帝,一生僅寫2首詩都超過了乾隆的4萬首

古代擅長詩詞的皇帝也有,比如被稱爲“千古詞帝”的南唐後主李煜。做皇帝靠的不是文學修養,李煜最終亡了國。和他相比,被稱爲“文盲皇帝”、一生僅寫2首詩的劉邦要厲害得多,寫詩的數量這麼稀少,卻能憑一首詩力壓乾隆,成千古絕唱。

人人都知道劉邦是泗水亭長出身,但關注過劉邦“遊學”經歷的比較少。在很多人心中,劉邦做皇帝前只是一個“不學無術”的混混,這也是劉邦被視作“文盲皇帝”的原因之一。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劉邦年輕時曾經遊學過,他做亭長這個小官,也是經過了考試的。

劉邦遊學後有了點文化,就去做了遊俠。秦朝建立之前,劉邦是一名楚國人,楚國的大事他挨不上邊,但劉邦卻很欽慕“戰國四君子”之一的信陵君魏無忌。結果他千里迢迢跑去魏國都城大梁的時候,信陵君已經去世了,劉邦只好退位求其次,拜到了信陵君門客張耳的門下。

魏國徹底滅亡後,劉邦纔回了老家做亭長、娶妻生子、帶着樊噲、盧綰那幫兄弟們混日子。別小看了劉邦的遊學遊俠經歷,這也是劉邦能夠號令衆兄弟的原因之一。項羽是貴族,陳勝、吳廣是真農民,劉邦不一樣,他身上既沒有舊貴族的拘泥,也不像真農民缺少大事遠見。

劉邦被稱爲文盲皇帝,一生僅寫2首詩都超過了乾隆的4萬首 第2張

楚南公曾經說過:“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不知這位南公是不是預言家,總之後來滅秦的兩大主力項羽、劉邦都是故楚國人。劉邦戰勝項羽,在公元前202年建立了漢朝。能夠立下這樣的不世功業,後人基本認爲,這和劉邦有功必賞、能夠分封異姓王有關。

韓信、張敖(張耳之子)、彭越、英布等人,分別被封爲楚王、趙王、樑王、淮南王。英布促成了劉邦寫詩,因爲漢高祖十二年(前196年),英布起兵反了,他的兵勢太盛,劉邦不得不親自出手解決。這場戰爭以劉邦的勝利告終,但劉邦心裏也是感慨萬千。

班師回朝路過沛縣,劉邦頗有一種衣錦還鄉、物是人非的感覺,又因爲沛縣父老的熱烈歡迎,劉邦順勢在老家住了一陣子,每天和舊交們開宴喝酒。這時的劉邦已經是60歲的老人了,他一邊回想自己起事的那些歲月,一邊喝着酒,喝着喝着吟出了《大風歌》: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通常認爲,劉邦這首詩前兩句是豪邁起興,抒發壯志,後一句是表現了他身爲皇帝,誅滅衆王后對漢朝命運的擔憂,符合人物身份經歷。韓信等人都去了,劉邦手下還剩多少能夠駐邊守國、護佑大漢平安的“猛士”呢?守業總比創業更難,劉邦深有體會。

劉邦被稱爲文盲皇帝,一生僅寫2首詩都超過了乾隆的4萬首 第3張

劉邦本是楚國人,作詩也延續了楚風,以屈原爲代表人物的“楚辭”習慣用“兮”字結尾。再加上真實感情的流露,劉邦的這首詩讀來大氣磅礴、情感豐富,讓人情不自禁想作者之所想,因此成爲千古絕唱。而劉邦的另一首詩《鴻鵠歌》,風格雖然相像,內容卻大相徑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