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于禁爲什麼放棄一身鐵骨錚錚苟活於世間?

于禁爲什麼放棄一身鐵骨錚錚苟活於世間?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同爲降將,三國名將於禁受到待遇顯然沒有其他人好,但這又是因爲什麼呢?要知道于禁在曹營時,可是立下了無數赫赫戰功。今天姚老師便來爲各位讀者淺析一下其中緣由。

蜀有五虎上將,魏有五子良將,這十位三國時期裏著名的戰將,竟然足足有一半是曾經戰敗歸附過來的降將(馬超、黃忠、張遼、張郃、于禁),可是,大家都是投降過的人,憑什麼只有于禁受到了後人的唾棄,其他四人都能夠享譽忠義之名呢?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爲何于禁英雄生涯的遲暮之年,甘願放棄一世英名,只求苟活於世間,又是爲什麼,于禁的待遇遠不如其他人。

無論是《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對於禁的描述都大相徑同,似乎這是一個毫無爭議的人物:跟隨曹操戎馬一生,立下赫赫功勳,最後被關羽水淹七軍,戰敗歸降。

于禁爲什麼放棄一身鐵骨錚錚苟活於世間?

網絡配圖

   而後關羽爲孫權所殺,于禁被東吳放歸了曹魏,曹丕把于禁送到了一個滿是描述他如何跪地求饒,旁邊寧死不屈的龐德的壁畫的房間裏,于禁羞愧難當,最終憂鬱成病,死於家中。

于禁算是一個英雄嗎?當然,不然,五子良將怎麼會有他的一席之位,曹操時代的于禁,曾經在宛城之戰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張繡造反之時,那些從黃巾軍中整編過來的青州兵趁亂掠奪百姓,敗壞軍紀,于禁不僅敢於在曹操不知情的情況下,冒着被扣上造反帽子的危險,討伐了那些搞事的青州軍,而且,在事情沒有解釋清楚之前,于禁還在曹操懷疑的情況下爲了迎擊來犯的張繡而整軍禦敵。最終,張繡被擊敗,軍紀得到整頓,曹操也諒解了于禁的自作主張,也正是因爲此戰,曹操稱讚他可以與古代名將相提並論。如此于禁,爲何不能稱得上是英雄呢?

既然是英雄,爲何最後卻不像個英雄呢?面對着死亡的威脅,英雄也會害怕嗎?筆者認爲,于禁並非是個貪生怕死之輩,他真正害怕的,是自己一身本領就此從世間消失,不如暫且歸降蜀營,相信曹操最終會取得最後的勝利,讓于禁重歸魏國。爲什麼筆者這般爲于禁開脫,因此,收降於禁的,正是曾經歸降曹操的關羽。于禁看到關羽,首先是敬佩,接着是害怕,因此自己的氣勢便削弱了不少,接着他想到,關羽不也是投降過嗎?現在整個華夏,還不是對他十分尊敬,因此,乾脆我也暫時歸降,只要我不爲蜀國效力,等到曹操打敗關羽之後,我就能夠重歸舊地,重新爲主公鞍前馬後。可是,于禁沒有想到的是,關羽只有一個,而且不是他于禁,曹操即便沒有降罪於他,單單是因爲念及舊情和他的大功而已,不會再重用於他了,而到了下一任曹丕可不會放過這麼一個他自己認定的軟蛋。

于禁爲什麼放棄一身鐵骨錚錚苟活於世間? 第2張

網絡配圖

我們再來說說,同爲投降之人,于禁爲何就受到唾棄。

第一,有龐德的襯托,作爲水淹七軍的主要責任人,于禁本來就比龐德要落了下風,或許是因爲嫉妒,于禁完全喪失了作爲一個名將的基本素養,因此,加上此前對陣關羽得到的小勝,都是靠龐德的單挑得勝而成功的。于禁沒有半點功勞,還活生生的敗掉了整個前景光輝的戰局,最後失手被擒,龐德的寧死不屈與1于禁屈膝求饒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樣一來,于禁就顯得沒有骨氣的多了。

于禁爲什麼放棄一身鐵骨錚錚苟活於世間? 第3張

網絡配圖

第二,于禁投降的時候,和關羽、張遼、馬超等人的處境並不一樣。關羽投降時,劉備不知生死,不知去向,關羽還約法三章,曹操同意他的要求才歸降;張遼舊主呂布並非明主,張遼卻依舊願意與其一起赴死,最終受到曹操感化才降;馬超自己就是自己的主公,所以也不存在什麼問題。這下看出來了吧,這三位,都是在自己的主公不復存在的時候,才歸降的,相比于禁,曹操還活得好好的,更加是一位明主,于禁的投降,就顯得要失敗的多了。

生,我所欲也,義,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孟子早在幾百年前便道出了其中的真諦,有的人活着,還不如死去,于禁的選擇,雖然無可厚非,但是,作爲一名待遇頗厚的臣子,他的選擇受到衆人唾棄也是註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