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明代陳北科軼事典故,是怎麼成爲假國舅的?

明代陳北科軼事典故,是怎麼成爲假國舅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6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假國舅

話說陳洸中了鄉舉之後,即上京赴試。路上遇着一位姓陳的書生,兩人結伴同行。半途,那陳生突患急病,臥牀不起。陳生對陳洸吐露真情,這次是奉皇命入宮認親的。自己命薄無福,只好拜託陳洸上京後想辦法見到他的姐姐,把將此事稟明。他把各種信物交給陳洸,吩咐完便斷了氣。

明代陳北科軼事典故,是怎麼成爲假國舅的?

陳洸進京後,便頂冒死者的身份,通過潮州在京的朝官,奏知了皇帝。

正德皇帝派人對陳洸進行詢問,校對信物,認爲確實無疑,親自召見陳洸,決定讓陳洸進後宮認親。

認親那天,陳洸進入後宮,長跪於地。只見從內宮走出一隊同樣裝扮的宮娥、美女,陳洸從未見過皇后,實在無從識別,一時間被難住了。這時,他急中生智,對着衆宮人用潮州方言大聲說:“潮州阿姐,你的頭釵要掉下來了!”只見一位宮人用手去摸頭釵。陳洗立即上前跪下,口稱:“娘娘千秋”!這女人正是當今皇后。她連忙伸出雙手把陳洸扶起來,連稱:“國舅免禮”。

事後,陳洸將實情密奏了娘娘。皇后一來因當衆認了親,二來陳洸是家鄉人,他敢將事情披露也就算了。陳洸也就假戲真做了。

當然,皇帝也知道了這件事,但爲培植自己的勢力,也就將差就錯。

巧拒貢品

正德十四年(1519年)陳洸陪明武宗遊江南,正德皇帝因聽說嶺南盛產荔枝,還有潮陽名產膏蟹,便命他歸京時要多帶一些荔枝、膏蟹,作爲貢品。陳北科心想:如果給正德皇帝嚐到了甜頭,那以後每年得爲朝廷進貢這類食物,這必將加重潮州百姓的負擔。

他口頭上答應了,但回家鄉後一直擱下不予辦理,還故意拖延時間,等到超過假期好久才遲遲上京去。

明代陳北科軼事典故,是怎麼成爲假國舅的? 第2張

進獻貢物那天,他懷藏一盤松果,用紅絲線縛了二隻田蟹,從午門外邊牽邊趕,鬧了半天才到達殿前。正德皇帝見他這副模樣,問道:“國舅爲何來遲?”陳北科說:“啓奏萬歲,膏蟹此物必須鮮活的纔可烹食,如果死了就不可食用。臣爲了保住活膏蟹,一路是趕蟹上京,致誤了期限。且路途遙遠,膏蟹經不住跋涉,幾百只只存下這二隻,也越走越瘦小了。乞望我主恕罪、恕罪。”又奉上一盤松果,奏道:“這荔枝乃嶺南名產,玉液多津,香甜可口。然臣聞晏子有‘桔生淮南,枳生淮北’之說,故荔枝到了北方便變得又硬又澀,難以入口。”嘉靖皇帝拿起荔枝,剛咬了一口,不僅硬、澀、苦,又帶松香的臭味,一連吐了好幾口唾液;又望着那兩隻小得可憐的田蟹,很不滿意地說:“潮州的荔枝、膏蟹,從此免了。”陳北科立即跪下叩頭道:“謝主隆恩!”

計抗徭役

陳北科告老還鄉以後,鄉親們紛紛向他訴說地方上徭役很重,如每年潮陽縣都得派出大批民工前往潮州參加修治“竹竿山”的水利工程,尤其是官府還要乘機敲詐勒索,弄得百姓怨聲載道,叫苦連天。

這一年陳北科心生一計,吩咐知縣不要派出民工,而他自己則邀了幾位老人,帶領一羣兒童挑着工具去竹竿山。

潮州知府得知潮陽縣上竹竿山工地的人全是老弱之輩,大爲惱怒,親往交涉。

知府出門,鳴鑼罷道,好不威風。陳北科率領了衆父老和孩童上前迎接。知府見陳北科親自上工地,不敢怠慢,連忙下轎施禮說:“國舅爺爲何親自來竹竿山?”

北科說:“府尊大人有所不知,因連年來潮陽縣龜頭海發生隙崩爲害極大,全部壯丁都出動參加堵塞隙口的工程,只剩下老弱在家,今因官府催迫甚緊,老朽雖手無縛雞之力,然不敢不前來,萬望府尊大人見諒、見諒。”

明代陳北科軼事典故,是怎麼成爲假國舅的? 第3張

知府見他們老的老、少的少,實在不成樣子,便說:“竹竿山工程再緊,國舅爺您老人家也不必親自來。”

陳北科乘勢稱謝道:“承蒙府尊美意,潮陽縣今後就不再派人來修竹竿山了。”

說罷立即傳命衆人回縣。知府目瞪瞪地望着他們回去,不敢阻擋。從此,潮陽縣就不用再派工上竹竿山了。

陳北科與周不錯

陳北科告老回家,終日吟詩作賦,力所能及爲人解厄。一天,原三邊總制已故翁萬達的夫人,哭哭啼啼來求見,說是翁萬達在官時與新任潮州知府侯天來有仇隙,現在侯天來要殺戮翁家,請求陳北科消災解圍。陳北科同情翁家,但苦無良策,整天在家中悶坐,恰好瞎子周不錯在府外敲鈴招卜,陳北科本是不信命卜,聽到周不錯招搖過市,就命人呼喚他進來,以求開心。周不錯不知此家是陳北科府第,信口開說陳北科有鐵鎖之厄。陳北科大怒反問周不錯:“那你自己有什麼厄運?”周不錯知道自己失口,忙說:“小人也有厄,幸有貴人相救。”陳北科覺得好笑。命家人將周不錯鎖於貴嶼大橋下,看看當潮汛漲起時,有誰人去救他。眼看水位漸漲,周不錯大聲呼救,正好陳北科的家兄陳南科路過,不知是誰惡作劇,忙將周不錯救起。

陳北科原想戲弄周不錯,卻觸悟起解救翁家的對策。第二天,他喬裝到潮州府,在大街上故意衝撞新任知府侯天來,侯天來不認識陳北科,命差役用鐵索將陳北科捆縛,按當時朝廷慣例,當朝要人被緝,龍頭炮便連天響至京城。龍頭炮一響,侯天來大驚,一打聽,才知原是鎖了國舅爺,連忙哀求陳北科諒情。陳北科不允,堅持要同上金鑾,侯天來知道事情弄大了對自己不利,苦苦請求陳北科相救。陳北科大聲說:“小子有眼不識泰山,若依我三件事,此案不究”。侯天來滿口答應。陳北科提出三個條件:一是立碑向潮州父老反省,二是不私報翁家前仇,三是贈送一塊牌匾給周不錯,牌匾要大書“潮州名卜”四個大字。鑑於陳北科的威望和聲名,侯天來只得照辦這三件事。一場風波平息了。

赴宴席

陳北科因任湖廣僉事時而在鄉居兩年,期間普寧有一大商人與其要好,喬遷新居,擺桌請親戚朋友前來赴宴,北科也在其中。

參加宴席的還有一位是新科舉人,因北科赴宴時並無鳴鑼開道而是帶二家丁徒步前往,外人並不知道其來歷。主人則安排北科坐宴席主桌的大位,新科舉人及主人在兩旁,舉人心想普通小民敢來坐這大位,就問北科:先生至今是有坐有幾次大位?北科則答:三次,一是我中了秀才父母設桌請我,二是我中舉人時先生請我,三是我上京認姐后皇帝設宴請我。新科舉人聽後立刻藉故離開主桌。

後舉人打聽得知當時與其在主桌同坐之人乃當朝國舅、湖廣僉事陳北科。這新科舉人受北科的爲人簡樸所影響此後再也不敢自以爲是。

街路棚

明正德六年,陳北科上京赴試,途中與一姓陳舉子相依爲伴,結拜爲兄弟,陳姓舉子有姐姐爲正德皇帝妃子,上京考中進士之後,陳貴妃認北科爲義弟,故史稱陳北科爲“國舅”流傳潮汕各地,至今還在香港和東南亞潮人圈影響深廣。

陳北科爲官清廉,不畏權勢,在任大理寺少卿期間(大理寺爲朝廷審處官吏犯罪機關,少卿爲副職首長)得罪當朝權貴,明嘉靖十年(1531)被“恩准回梓”(即告老回鄉)。史料記載,北科回鄉時,官船駛至練江村前登岸,船上雜役擡上五隻大箱子,鄉鄰以爲北科當了大官,發財歸來。到家時,陳北科當衆打開箱子,裏面都是書畫作品。

後來,爲了讓全鄉人都能欣賞這些佳作,陳北科把全部書畫作品懸掛於貴嶼最繁華街道的商店門頂,夜晚兩旁配上大燈籠,街路上面搭上白布遮陽,這種沿街的書畫展覽,當地人稱爲“街路棚”。消息像春風一樣,傳遍邑內鄉里,前往觀賞者成千上萬,有走路來的,有坐轎來的,也有駕小船從練江來的,練江上一時舟楫林立,燈光倒影,滿江風月,小街人山人海,熱鬧非凡。“街路棚”書畫展覽延續至今,2014年,已被批准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雲遊田野

陳北科因在朝爲官二十載一直剛正不阿,在朝內得罪宦官衆多,在先前就有宦官搞鬼導致他的“黃門第”無法建完,而宦官當政後,陳北科被迫告老還鄉,宦官仍然想置陳洸於死地,曾向嘉靖帝提出要對陳洸實施絞刑,雖嘉靖帝沒有采納,不過宦官也沒有放棄,一直誣陷他居鄉不法,以致後世的各類文獻的陳北科的記載都是一個不法小人,而他的真實面目則不在存在,在嘉靖十二年欽差來潮州視察,順便到貴嶼拜訪陳北科,據說在與陳北科交談中有說到朝內官員要滅他全家,要陳北科小心應對,北科則在第二年選擇“詐死”,後隱名去了海陸豐。現如今在海陸豐大約有陳北科子孫後代四五萬人。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