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此人一紙殺胡令被詬病千年,漢人奉他爲戰神

此人一紙殺胡令被詬病千年,漢人奉他爲戰神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自三國統一後,司馬懿一手爲後代建立了“晉”王朝;但司馬氏的後代能力着實比司馬懿、司馬昭差太多,沒堅持幾年就搞的分崩離析,宗室相殘、國庫空虛,民間百姓之苦比之三國時期更加的苦不堪言。而此時在中原大地上卻又崛起了另一股“異族”勢力——胡人。

此人一紙殺胡令被詬病千年,漢人奉他爲戰神

胡人本非中原人,但隨着連年征戰,自漢便隨戰爭遷入中原,又經三國大亂和“晉”末大亂,遷入中原的胡人越來越多。而這些胡人見“晉”氣數已盡,便趁機聯合中原域外異族一起興兵,先後建立了大大小小,種族不同的數十個政權;這就是歷史上最著名,也是漢人最痛恨的“五胡亂華”。胡人本屬異族,原本就是一直與“漢”爲敵的匈奴、胡、羌等族人;此時終於如願以償入主中原,也開始了對漢人的大肆報復。當時漢人爲豬狗,異族胡人則稱漢人爲他們最看不起的“羊”,甚至將漢人像“烤羊”一樣烤熟喂狗。

用今天的話說“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受異族壓迫日久,在“五胡十六國”的殘忍壓迫下,漢人紛紛揭竿而起,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冉閔”。“冉閔”其人,很多喜歡歷史的朋友一定不會陌生,他一生致力於屠殺“異族”,堪稱“殺人不眨眼”,尤其是他當政時期頒佈了歷史上絕無僅有的“殺胡令”,就連滿清八旗入關時也曾以復仇“殺胡令”爲名。

此人一紙殺胡令被詬病千年,漢人奉他爲戰神 第2張

冉閔字“永曾”,生於“五胡亂華”最殘酷的時期,身爲漢人的他自幼耳聞目睹異族屠殺漢人,因此視胡人如死敵。冉閔自幼跟隨其父習武,少年時期便表現出非同一般的果斷和對軍事的敏感;不僅如此,冉閔天生神力,驍勇善戰,打起仗來一馬當先,一時間胡人稱之爲“冉無敵”,也有罵名“殺胡羊”。冉閔其父本是後趙降將,後趙“石虎”見冉閔自幼驍勇,便收其爲養子。冉閔先隨石虎南征北戰,屢立戰功;在公元350年,冉閔率軍渡淩水大敗鮮卑燕軍二十餘萬,一戰成名。淩水一戰,冉閔斬殺鮮卑燕軍七萬,斬將三十餘人,勇奪鮮卑大小二十八城,一時間中原騷動,聲震十六國。

淩水一戰後冉閔實力大增,此時恰逢後趙大亂;冉閔本是降將之後,又與石虎之子“石祗”有仇。冉閔正好藉機脫離後趙,自己建國稱帝,史稱“冉魏”。冉閔稱帝后並沒有陷入榮華富貴之中,他清楚知道自己雖然稱帝,但面對大小十六國胡人,自己的政權實則不過是衆多漢人的一面旗幟而已。

此人一紙殺胡令被詬病千年,漢人奉他爲戰神 第3張

因此,冉閔稱帝后掀起了歷史上轟轟烈烈的屠殺異族行動,更頒佈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殺胡令”。由於冉閔勇猛異常,對待胡人極其殘忍,因此在中原建立政權的“異族”自知並非一國一軍可敵冉閔,於是最終決定將鮮卑、胡、羌等北方域外各族軍隊,由後趙石祗帶領,共同抵禦冉閔。冉閔驍勇堪比秦時霸王項羽,與異族聯軍大小數十仗,最著名當屬三次大戰。第一戰冉閔便以漢騎三千人夜破匈奴大營,此戰冉閔身先士卒,斬殺異族大將十餘名,以三千人之力斬殺匈奴兵三萬餘人,更把匈奴大軍逐出百里之外。

第二仗冉閔以五千漢騎大破胡騎七萬大軍。之後冉閔以漢軍七萬大破胡人聯軍三十餘萬;又以步卒數千人力敵“慕容氏”鮮卑鐵騎十四萬,此戰冉閔本寡不敵衆,結果卻是不退反進,十戰十捷。 冉閔帳下軍卒皆是漢人,僅憑一人一國之力馳騁“五胡”,可以說是在16國異族的夾縫中橫衝直闖,非但未現絲毫敗象反倒越戰越勇。

此人一紙殺胡令被詬病千年,漢人奉他爲戰神 第4張

就在公元352年間,冉閔恃勇獨自領一萬人馬與鮮卑“慕容氏”的14萬大軍作戰,終因寡不敵衆被重重包圍。冉閔拼死突圍,連殺三百鮮卑軍卒,在身邊漢兵的保護下終於殺出重圍;但意外就此發生,冉閔坐下那匹“朱龍”寶馬終因傷勢過重倒地不起。“大將無馬如折雙腿”,冉閔縱有翻江倒海之能也抵不過十餘萬鮮卑大軍,最終被“慕容恪”所擒。

慕容恪將冉閔送到“薊城”獻與國主“慕容儁”,慕容儁見冉閔哈哈大笑“你這個奴僕下人,爲何妄稱天子?”冉閔大罵“天下大亂,你們夷狄之族,人面獸心,尚且意欲篡位謀反。我乃一世英雄,爲何不能做帝王呢?”慕容儁大怒,將冉閔鞭打三百,又送至龍城,告祭被冉閔所殺祖父“慕容廆”和父親“慕容皝”,斬於遏陘山。

此人一紙殺胡令被詬病千年,漢人奉他爲戰神 第5張

據史書記載,冉閔被斬遏陘山後,方圓七裏草木枯死,蝗蟲大起,七個月不落滴雨。“慕容儁”情知這是因爲殺了冉閔導致天怒,心中也十分恐懼;慕容儁又趕緊祭祀冉閔,更追封爲“武悼天王”。就在慕容儁祭祀冉閔當天,天降大雪。

此人一紙殺胡令被詬病千年,漢人奉他爲戰神 第6張

冉閔一生痛恨異族,所發“殺胡令”更成了他在歷史上留存的最大詬病;儘管冉閔因“殺胡令”被歷代史官批評千年,但在當時“五胡十六國”的異族欺壓下,冉閔率領漢人奮起反抗也在情理之中。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