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明末遼東總兵李成樑簡介 李成樑怎麼死的?

明末遼東總兵李成樑簡介 李成樑怎麼死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6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成樑(1526年-1615年),字汝契,號引城,遼東鐵嶺(今遼寧鐵嶺)人,明朝後期將領。祖上因躲避唐末變亂避於朝鮮,明朝自朝鮮內附。李大公諱東藩字肇西之墓”:“公,隴西人也,元季葬於茲。二世七支鹹附葬於前,某墓爲某祖不可考。其西有指揮公墓,傳謂有亨公遷於遼,指揮奉亨公後成樑公命,自遼來祭,歿,遂葬雲”。 鎮守遼東30年期間,先後十次奏大捷。但因位望益隆,貴極而驕,奢侈無度,萬曆三十六年被劾罷。萬曆四十三年卒,享年90歲。

李成樑,字汝契,號引城,明朝後期將領。據《明史》記載,李成樑的高祖李英自朝鮮內附明朝,任鐵嶺衛指揮僉事。

李成樑英毅驍健,大有將才。因家貧,40歲以生員襲職。初爲險山參將,因屢建戰功,明隆慶元年(1567年)進副總兵官,協守遼陽。隆慶四年(1570年),擢爲遼東都督僉事,駐節廣寧(今北鎮城內)。明嘉靖後期至隆慶年間,韃靼插漢兒部多次進犯遼東。十年間,明三員大將相繼戰死。時值邊備廢弛之秋,成樑蒞任即募四方健兒抗擊蒙古、女真各部的侵擾,由是軍聲始振。萬曆初期,滅建州女真首領王杲、子阿臺部,數次大敗插漢部酋長土蠻、泰寧部酋長速把亥;計殺海西葉赫部首領清佳砮、楊吉砮。李成樑有大將才。在整個明朝將吏貪懦,邊備廢弛的情況下,鎮守遼東30年間,先後奏大捷者十,邊帥武功之盛,200年來前所未有。明廷旌表其功,萬曆八年,建石坊於廣寧城內(今猶存),增秩受祿數次。但他位望益隆,奢侈無度;軍貲、馬價、鹽課、市賞隨意侵吞;全遼商民之利,盡籠入己。不僅以賄賂權門朝士自固,甚至虛報戰功,殺良冒級,爲言官所劾。萬曆十九年罷官。其後10年,遼東邊備益弛。二十九年李成樑復職,年已76歲,之後復開馬市、木市,緩和了東北地區的民族矛盾;三十四年(1606年),李成樑錯將萬曆初年時由他獻議興建,已“生聚日繁、至六萬四千餘家”的寬甸等六堡,以“地孤懸難守”放棄之,盡徙其民6萬餘戶於內地,以大軍驅迫戀家之民,雖爲時論所譴責,但使遼東再次出現安定的局面。卒於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享年90歲,葬仰山之北(今北京附近)。

其子如鬆等五人官至總兵,如梓等四人至參將,爲遼東將家。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後金攻破撫順,不久鐵嶺亦陷,李氏十餘人皆戰死。

2民族身份編輯明史記載李英從朝鮮半島遷居到鐵嶺,(詳見朝鮮隴西李氏)。李成樑雖然是自朝鮮內附中國東北,但經過好幾代人,早已融入遼東漢族,一貫被視爲漢族人,例如清末章炳麟起草革命宣言就稱:“願吾遼人,毋忘李成樑”,即把李成樑當做漢族的民族英雄。朝鮮英祖對明末逃亡到朝鮮國內的明朝遺民後裔也予以“世世免役”的優待,並編纂《華人錄》,以爲免役的依據。《華人錄》中就有李成樑的後裔,可見李朝把李成樑及其後裔視同爲漢人。

明末遼東總兵李成樑簡介 李成樑怎麼死的?

 人物年表

      萬曆元年(1573年),遼東總兵李成樑擴築寬甸等六堡。

萬曆二年(1574年),王杲大舉犯擾遼陽、瀋陽。李成樑督兵進剿王杲所在的古勒寨,斬首一千餘級。此役努爾哈赤與其弟舒爾哈齊被俘,爲李成樑收留,充當僕役。

明萬曆八年(1580年),皇帝爲表彰李成樑鎮守遼東軍功,建石坊(位於今日遼寧省錦州北鎮市),王杲再出兵犯邊,又爲明軍所敗,王杲被捕磔死。

萬曆十年(1582年),王杲子阿太(亦作阿臺)和明作對,九月,遼東總兵李成樑進攻阿太之古勒寨,阿太中箭身亡。

萬曆十一年(1583年)二月,李成樑再度發兵攻王杲之子阿臺,努爾哈赤的父親塔克世是王杲的孫女婿,死於這次戰鬥。塔克世雖屬王杲一系,但已歸附李成樑,卻因此戰死,實爲成樑與尼堪外蘭故意爲之,努爾哈赤極爲不滿:“我祖、父何故被害?汝等乃我不共戴天之仇也!汝何爲辭?”成樑自知理虧,將塔克世的土地、人馬等送給努爾哈赤,令讓他承襲都督指揮銜,以爲補償。努爾哈赤後統一女真各部,建立後金之後,欲爲報父祖之仇爲藉口叛明“七大恨”之一。

成樑“貴極而驕,奢侈無度,全遼商民之利盡籠入已,以是灌輸權門,結納朝士,中外要人無不飽其重賕,爲之左右”。《遼左聞見錄》記載:李成樑的家院“附郭十餘裏,編戶鱗次,樹色障天,不見城郭。妓者至二千人,以香囊數十綴於系襪帶,而貫以珠寶,一帶之費,至三四十金,數十步外,即香氣襲人,窮奢極麗”。

萬曆十九年(1591年),李成樑爲言官所劾罷官。

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爲大學士沈一貫力薦成樑復起遼東,此時老將已無遠志,遼東少事,以閱視敘勞,加封太傅。

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成樑以“地孤懸難守”,棄遼左六堡,徙六萬四千餘戶居民於內地,“居民戀家室,則以大軍驅迫,死者狼藉”,大受朝野譴責。

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又被劾罷,熊廷弼守遼東時,指出李成樑罪可至死。

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卒於北京,葬仰山之北(今北京附近)。

成樑死後三年,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努爾哈赤詔告對明朝的“七大恨”檄文,正式對朝廷宣戰。

成樑多子,長子李如鬆曾威震朝鮮,擊敗小西行長,其他如李如柏、李如楨、李如樟、李如梅,族子李如梓、李如梧、李如桂、李如楠等,皆驍勇善戰,有父兄之風,時人譽“李家九虎將”。

 鎮守遼東

萬曆朝是明由治及亂的開端,後人論及明亡,曾有“明實亡於萬曆”之說。不過萬曆朝的邊事卻一度頗有成效,這一方面有賴萬曆最初十年張居正輔政打下的經濟基礎,也有賴於邊關的兩大名將:東南戚繼光,東北李成樑。戚繼光的治軍之術和平倭功績雖更爲後人稱道,但在當時,李成樑威名遠遠勝之。在明將吏貪懦,邊備廢馳的時代,李縱橫北方邊塞四十餘年,前後鎮守遼東近三十年,屢破強豪,力壓各方北方遊牧部落,立頭功一萬五千次,拓疆近千里。清人作《明史》,對其雖頗有貶低之詞,也不得不承認“然邊帥武功之盛,(明)兩百年來所未有”。

萬曆年,李成樑“師出必捷,威振絕域”。遼東成了一道堅固的屏障,大大小小的遊牧部落或聯合出兵,或單獨挑釁均被挫敗,更拓疆七百里,建寬甸六堡,並在開原、清河、撫順等地開辦貿易市場,與當地部落建立友好關係。《明史》爲李成樑作傳,基本上就是一部令人眼花繚亂的戰功史。

李成樑真正被重用卻是四十歲以後的事。北方未曾斷絕的邊患給了他大展身手的用武之地。成樑遇於卓山,麾副將趙完等夾擊,斷其首尾。乘勝抵巢,馘部長二人,斬首五百八十餘級。進署都督同知,世蔭千戶。萬曆元年,又擊走之前屯。已,又破走之鐵嶺鎮西諸堡。增秩二等。朵顏兀魯思罕以四千騎毀牆入,成樑御卻之。

明時的北方禍患多來自蒙古部落,當時土蠻部是最有威脅的遊牧勢力,經常糾集其他部落侵邊,且動輒數萬騎出動,萬曆九年更曾以十萬騎之衆圍攻廣寧,亦不能克。萬曆十年三月,李成樑設伏斬殺了土蠻首領速把亥,“速把亥爲遼左患二十年,至是死”,這一強敵被制服。另一強勢部落海西葉赫部,經分化瓦解之後,則在萬曆十七年被征服,首領那林孛羅請降。

萬曆十一年(1583年),李成樑再度發兵攻王杲之子阿臺,努爾哈赤父塔克世爲王杲孫女婿,死於此次戰亂,努爾哈赤與其弟舒爾哈齊被俘。《清史稿》載:“太祖及弟舒爾哈齊沒於兵間,成樑妻奇其貌,陰縱之歸。”也有野史稱努爾哈赤被收在李成樑帳下充當幼丁,數年後方纔逃離。《明史紀事本末》則說塔克世雖屬王杲一系,但已歸附李成樑,因充當這次行動的前驅而戰死。所以李成樑將塔克世所遺土地人馬派給努爾哈赤,並給都督敕書,令襲都督指揮銜。努爾哈赤後來羽翼豐滿,統一女真各部,建元后金之後,報父祖之仇是他討明的所謂“七大恨”之一。李成樑鎮邊的輝煌戰績令“帝輒祭告郊廟,受廷臣賀,蟒衣金繒歲賜稠疊。”進封寧遠伯,又加太子少保,太傅,世蔭錦衣指揮使等榮譽職務,“子如鬆、如柏、如楨、如樟、如梅皆爲總兵官;如梓、如梓、如桂、如楠,亦官至參將。”一時功蓋當世,權頃遼東,成了地地道道的東北大帥。

穆宗期間,李成樑主要和蒙古部落作戰,因爲戰功赫赫,最終成爲遼東總兵,“隆慶元年,士蠻大入永平。成樑赴援有功,進副總兵……三年四月,張擺失等屯塞下,成樑迎擊斬之……錄功,進秩一等。四年九月,辛愛大入遼東。總兵官王治道戰死,擢成樑署都督僉事代之。”僅僅比戚繼光晚一年而已。

李成樑治軍與戚繼光不同,戚繼光以制度帶兵著名,李成樑則依仗個人的威望和感召力,對有功將士獎賞很厚,靠允以榮華富貴激勵士氣。故而到了後來,“成樑諸戰功率藉健兒。其後健兒李平胡、李寧、李興、秦得倚、孫守廉輩皆富貴,擁專城,暮氣難振。”早年的進取之心喪失,功業逐漸由盛而衰。先是有怯戰之事,而後又傳出掩敗爲功,殺良冒功的行爲,這些雖都是部下所爲,但李成樑難辭其咎。萬曆十九年三月,“成樑……使副將李寧等出鎮夷堡潛襲板升……師還遇敵,死者數千人。成樑及總督蹇達不以聞。”這件事成了導火索,一些對其不滿的京官開始大做文章,紛紛譴責,李成樑見形勢不利,上書請辭。在鎮遼二十二年之後,李成樑被迫退居二線。

明末遼東總兵李成樑簡介 李成樑怎麼死的? 第2張

李成樑去職後,遼東並無可勝任之人,“十年之間更易八帥,邊備益弛”。李成樑長子李如鬆也是一代名將,萬曆中期援朝鮮,平哱拜的兩次大仗均爲主將,且均以完勝告捷。萬曆二十五年,儘管非議很多,“言路復交章力爭,帝置不報”,最終還是讓李如鬆出任了遼東總兵。可惜李如鬆一年之後便在與蒙古部落的交戰中陣亡。遼東不容樂觀的局勢,使得李成樑被迫再度出山,這時的李成樑已經八十歲了。

李成樑復職後,以撫爲主,倡導對北方各部的官方民間貿易往來,“諸部耽市賞利,爭就款。”此後的將近九年的時間,遼東安定無戰事。

萬曆四十三(1615年)年六月,李成樑去世,“上命以公祭喪”。一代名將最終埋骨於他戎馬一生的黑山白水之中,而厚葬了他的這個王朝,二十幾年之後爲內亂所摧毀,也同樣被埋葬在來自這片土地上的新興民族的鐵騎之下。

另外,不得不說的是,萬曆援朝之戰的二將:李如鬆和李如柏皆爲李成樑之子。

 家族源考

晚明遼東將門李成樑家族自朝鮮內附,李成樑一支自稱隴西李氏之後,祖上於唐朝末年爲避亂遷入朝鮮,經數代後於明朝洪武年間內附明朝。

《明史·李成樑傳》記載爲:“高祖英自朝鮮內附”。

《李氏譜系》記載:“第一世,李英,公以軍功授世鐵嶺衛指揮僉事。卒葬鐵嶺東南樊(凡、泛)河北山之陽。族人稱爲新墳。娶李氏。卒與公合葬。子一,文彬。”

二書均記載李英爲鐵嶺李氏的一世祖。

李春美夫婦合葬墓誌銘則記載:“先籍朝鮮國禿魯江人。自我太祖龍興,祖鷹你渡江而歸,遂家鐵嶺焉。世以武功衛國,升副千戶,逮於公已四世。”

《李氏譜系》又記載:李樹德“修譜時有關東九世孫(李)廷相送宗圖一張,系諱如楠公親筆。據載雲:一世祖李膺尼,洪武渡江歸附,授總旗。二世祖(李)英。”

兩個史料記載一世祖是李膺尼。

明朝末年手抄殘本《李氏家譜》,則記載:“一世:李撒把奴,回籍;李哈山,回籍;李者根穗,(妻)李氏,生一子(即李膺你);李把土裏,回籍。二世:李膺你,授千戶,(妻)李氏,生一子(即李英);三世:李英,襲千戶,(妻)李氏,知生五子,寧遠伯左軍都督府都督同知贈太傅兼太子太保寧遠伯;四世:李春美,贈太傅兼太子太保寧遠伯,左軍都督府都督同知,生二男,長子(李)涇,贈太傅兼太子太保寧遠伯,左軍都督府都督同知,(妻)楚氏,生四子,二(子)李滋,無嗣。”

此譜追溯“明初渡江內附”前李氏一世始祖是並列的李哲根穗、李哈山、李廈霸努、李把圖理四位;二世是李膺尼;李英則位列三世。

 中國先世

據《李氏譜系》的記載(康熙壬寅(1722年)十世裔孫李樹德重修),鐵嶺李氏原是唐末年渡鴨綠江,朝鮮人則認爲這一支家族是出自星州李氏,但日本學者園田一龜在20世紀的1930年代即有考證,認爲該族原是居住鴨綠江南的女真人,14世紀末在始祖李膺尼帶領下由朝鮮遷至鐵嶺,後編入明朝衛所並出仕做官。

明末遼東總兵李成樑簡介 李成樑怎麼死的? 第3張

族譜以出任鐵嶺衛指揮僉事的李英爲一世祖,之上還有李哲根穗、李和山、李廈霸努、李把圖理、李膺尼五位祖先,但“因鼎革,碑記殘毀,譜系散失,是以五位之世次無考未敢妄注也”。

第二世爲李文彬,第三世爲李春英(或作李春美),第四世李涇,均世襲鐵嶺衛指揮僉事。李涇有子四人,居長者即明末遼東名將李成樑。李氏從第三世春字輩起,五個兄弟析爲五房。李成樑一系屬老長房,以下依次爲老二房、老三房、老四房、老五房。

 軼事

李成樑晚年與努爾哈赤往來甚密,曾一度有倚仗努爾哈赤之兵襲佔朝鮮自立的野心。於邊事又常有敷衍之舉。只要努爾哈赤表示忠心,即“保奏給官”,甚至“棄地以餌之”,因此被宋一韓、熊廷弼等廷臣所參劾。所以建州勢力能夠在遼東的崛起,與李成樑的包庇不無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