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李成樑:縱橫遼邊四十年,堪稱大明砥柱臣

李成樑:縱橫遼邊四十年,堪稱大明砥柱臣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6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縱橫遼邊四十年,國難方纔思良將,堪稱大明砥柱臣,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1618年,明神宗朱翊鈞焦慮不安的在皇宮中踱步,偶爾沉思,偶爾長嘆。遼東邊事急劇惡化,女真政權後金宣告“七大恨”,正式發出針對大明朝的討伐檄文,不知此時的萬曆皇帝會不會想起李成樑爲他鎮守遼邊近四十年的快樂時光。“那時候朕的江山可是穩若磐石啊…”神宗喃喃自語道。

李成樑:縱橫遼邊四十年,堪稱大明砥柱臣

時間回溯五十二年,年已四十歲的李成樑剛剛加入明軍,正是“年富力強春尚好”的年華。隨後幾年,因屢立戰功,到了1573年(萬曆元年),李成樑已累升至遼東總兵

當時東北邊禍最盛的還非女真,主要是來自蒙古部族的襲擾。當然女真部落也不省心,其中勢力最大的一支,首領名叫王杲,此人做着明朝的官,私下卻很不老實,串謀蒙古各部落侵擾重鎮遼陽、瀋陽,甚至誘殺明朝官員。

於是李成樑開始謀劃對付此人,乘着王杲大隊人馬出去搶掠,帶兵抄了他兵力空虛的老巢——古勒寨(當時的建州女真王城)。順便俘獲了正在城中的努爾哈赤和其弟舒爾哈齊,收爲自己的奴僕。

當時的李成樑在遼邊已是威名赫赫,以至於蒙古部落一聽是他親率出擊,便即“倉惶遠遁”。和其他明將一味“嚴防死守”的戰術思想不同,李成樑尊奉的是“以攻爲守”,絕不消極佔據城牆或險隘,等待敵人來攻。而是根據實際情況,採用與之適合的戰法,比如最拿手的“搗巢”戰術,以一部狙擊敵軍主力,率精兵從敵兩側繞過,直奔其老巢而去,屢試不爽。經常能出奇不意的突然出現於敵軍的據點之前,擒獲、斬殺敵酋,頗有西漢名將霍去病千里奔襲之風。

隨着李成樑對蒙古各部的不斷打擊,以及蒙古各勢力的首領們相繼去世,內部矛盾紛起,相互間爭奪不休,蒙古對明邊的騷擾逐漸衰退。一波初平一波又起,女真族勢力又開始鬧了。

萬曆十一年,李成樑再度發兵攻打王杲部,此時努爾哈赤的父親塔克世和祖父覺昌安已經歸附李成樑,而塔克世又和王杲沾親帶故,是他的孫女婿,於是這爺倆同去古勒寨幫助明軍勸降。

勸降沒有成功,又因軍情緊急,父子二人被困於寨中,李成樑用女真另一部首領尼堪外蘭騙開城門,隨之大軍擁入大舉屠城,塔克世、覺昌安兩人也死於亂軍。明軍對外宣稱此二人死於明軍誤殺,實際是李成樑和尼堪外蘭事先合謀爲之。努爾哈赤對此極爲憤怒,上門去要說法,李成樑也覺得理虧,就將塔克世的部衆、地盤轉送給努爾哈赤,並讓他承襲其父職位作爲補償。

對於此事,努爾哈赤一直耿耿於懷,直到1618年正式發佈討明檄文“七大恨”時,還將殺祖、殺父之仇列爲其一。

李成樑:縱橫遼邊四十年,堪稱大明砥柱臣 第2張

李成樑對於女真各部的策略是採取分化瓦解,挑撥內鬥的策略。讓各部落勢力之間爭權奪利,以達到“以夷制夷”的目的。採用這種辦法,明朝損失很小,主要是通過女真部族內耗消磨實力,使之不能團結壯大。

事實表明,在李成樑被解職之前,無論對於蒙古或是女真力量的威脅,都能遊刃有餘的從容化解,確保了遼邊的安全。明萬曆朝,邊關防守嚴密,全因“東北有李成樑,東南有戚繼光”,而李成樑的威名又遠勝戚繼光。

萬曆十九年(1591),因遭人舉報“謊報軍情、殺良冒功”,而此時,李成樑在朝中的後臺大佬們也相繼離職,遼東軍職遂被神宗免掉。

在李成樑去職十年間,新晉遼東主官無力維持,連續更換八位主帥。也正是從李成樑去職那年起,努爾哈赤外和明廷,頻繁對女真各部用兵,開始了統一女真的進程,羽翼漸豐。

萬曆二十九年(1601),遼東邊事複雜惡化,明朝再次起用年已七十六歲的李成樑作爲遼東主帥。當時的努爾哈赤已經統一了建州女真,收服女真長白山部及東海等部,只剩勢力最大的一支海西女真。

鑑於當時的情況,李成樑以武力征伐對女真各部用兵,又強遷寬甸六堡共六萬餘戶到內地,以斷絕女真兵源。因住戶故土難離不捨,李使用暴力驅趕,造成大量流血衝突,此舉又遭朝野譴責。萬曆三十六年,李成樑再度遭到罷免,徹底結束鎮守遼東的軍事生涯。萬曆四十三年(1615)李成樑去世於北京,壽九十。

李成樑:縱橫遼邊四十年,堪稱大明砥柱臣 第3張

李成樑死後,女真力量崛起,正式開始對明朝的征伐,“遼事”成爲愈發困擾明朝的一大隱患,直到1644年,滿清入關,大明顛覆。

關於李成樑的功過,後世各有評說。章太炎曾語:“願吾遼人,勿忘李成樑。”對其評價還是很高的。從1573年他升任遼東總兵起,到他1601年第一次離任,共28年間,遼東局勢始終保持穩定。而卸任後十年中換八帥,不得已再用七十餘高齡的李成樑督遼八年,這很能說明問題——遼東之地,當時除了他沒人能鎮的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