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中國十大癡情帝王:史上唯一不娶妃子的皇帝是誰

中國十大癡情帝王:史上唯一不娶妃子的皇帝是誰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古代十大癡情帝王:中國歷史上的皇帝,多半嬪妃一大票。其中數量最多的可能是僞天王洪秀全,一百多個,沒有名字只有編號。古代的帝王后宮佳麗三千, 很多帝王只把女人當玩物,但是這些皇帝中也有不少帝王不把女人當玩物, 是真心愛她們的。

1 明孝宗朱佑樘

弘光皇帝的後宮只有皇后張氏一人,恩愛如民間夫婦。沒有什麼動人的故事情節,面對無盡的誘惑,它能始終如一地愛自己的妻子,難能可貴,其實愛情本來就是平平淡淡的,而放在高貴處的平淡的東西,就不是那麼平淡了。

明孝宗沒有嬪妃是因爲他做皇子的時候就跟原配張皇后感情非常好,所以一登基就不願意娶了。

晚明學者朱國楨就認爲,自秦始皇以來的歷代皇帝中,能夠稱得上“賢主”的,也就是汗文帝丶宋仁宗丶明孝宗等屈指可數的幾位。清代修撰的《明史》固然對明代的帝王多有醜化,不過對明孝宗還是給予了簡要的高度評價:“恭儉有制丶勤政愛民”。事實上,這樣的評價很多明代皇帝都當得起,除了前文提到過的5位明帝之外,建文帝丶英宗丶景帝丶穆宗丶光宗丶崇禎也都如此,細究起來,其實憲宗丶萬曆也都當得起的(朱元璋在祖訓中就要求後代帝王永遠要保持“愛民”的本色)。

朱佑樘,憲宗皇帝的第三個兒子,1488年,年滿18歲的朱佑樘接班即位,是爲明孝宗。孝宗皇帝病逝於1505年,享年36歲,在位時間18年。固然不算多長,卻也不是很短吧。孝宗皇帝一生勤政丶寬容丶遵禮大臣丶體恤民生,當時就獲得了朝野上下的一致好評和讚譽。長久以來,明孝宗都被看作明代最符合儒家倫理的模範皇帝。從中國封建社會的歷史看,他確是一位少有的榜樣皇帝和君主典範。實際上,就“賢主”所涵蓋的內容而言,我以爲明孝宗在中國封建社會所有的帝王中(“偉大系列”的皇帝姑且不論),顯然是位列前5名的,甚至就排在第二名也不一定。

中國十大癡情帝王:史上唯一不娶妃子的皇帝是誰

在位23年的漢文帝似乎可以排在第一。不過“文景之治”的另一位皇帝漢景帝卻要放在明孝宗之後——漢景帝以周亞夫等將帥平定七王之亂固然添了武功,但周亞夫卻沒有落到好下場,而且他還冤殺了晁錯,再就是在選擇繼承人的問題上,漢景帝也處理得不好出了些問題。而宋仁宗呢,倒是一位寬仁且有人望的皇帝,還啓用范仲淹等施行改革,可惜沒多久就失敗了,不玩了——宋仁宗最丟分的地方還是丟在對外戰爭的屢戰屢敗上。所以宋仁宗也排在明孝宗之後。除了這幾位,還有哪些皇帝有競爭力呢?明仁宗在位僅一年,可惜了。明宣宗在位十年,文韜武略,有得一拼。清朝的康雍乾幾位,都有“文字獄”的罪過,甚至有豢養鉅貪之類的罪過,在賢明方面自然是無有競爭力的。總體看來,我以爲明孝宗應該是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和平年代總排名位列第二的賢明君主罷。

那麼,明孝宗的“賢”名究竟又體現在哪幾個方面呢?

首先,明孝宗秉性寬善,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皇室教育,具有良好的個人修養。他不僅有着良好的儒學功底,而且很有文藝天賦,他既是畫家,器樂演奏家,又是詩人。不過他的琴聲後人是無從聽到了,並且他的畫作也少有流傳下來的,甚至包括他所作的《詩集》5卷,在今天也已經看不到了。也不知是被李自成的農民軍進京後於混亂中給毀了,還是被以寫詩產量巨大著稱的乾隆在修好《明史》後出於嫉妒而連同其他許多明代的史料給一併毀了。更重要的是,同樣是藝術家,南唐後主李煜,詩寫得夠好吧?可是亡國了。宋徽宗畫畫得夠檔次吧?可是亡國了。再看看明朝的皇帝吧,同樣是藝術家,明宣宗丶明孝宗等卻並沒有因此荒廢朝政,他們不光能做到兩手同時抓,而且能做到把兩手都抓得很好。明朝的皇帝總體實力到底怎麼樣,其實由此也就可見出一斑來。

明孝宗在位期間制定和完善了一些政治制度,比如編撰《大明會典》,完善官吏考察制度等等,爲明朝的穩定和持續的發展,做出了繼“制度之王”朱元璋之後的又一制度性貢獻。明孝宗親禮儒臣丶用人唯賢,陸續選拔了徐溥丶劉健丶謝遷丶李東陽丶王恕丶馬文升等德行兼備之臣入閣拜官,共理朝政。在武功方面,孝宗也有所建樹。他擊敗土魯番,收復嘉峪關以西的土地,經營哈密,之外還修繕長城,抵禦蒙古。孝宗皇帝提倡儉樸反對奢靡且身體力行,提倡用刑審慎丶減少賦稅丶保養民生……總之,在孝宗的勵精圖治之下,明朝出現了又一個太平盛世(史稱“弘治中興”)。

值得說說的還有明孝宗獨佔的一絕,那就是:他大約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餞行一夫一妻制的皇帝。孝宗的皇后張氏出身系今河北滄州一讀書人家(明朝中後期的選後制度,皇后一般都出於平民之家,此舉似爲保證皇室血脈始終貫之的民間性),美麗聰慧又活潑,深得孝宗喜愛。夫妻伉儷情深,每日一同起居,儼然民間普通的恩愛夫婦一般。後宮粉黛無數,而專心治國的孝宗皇帝並無心暱近。一方面雖多有太監勸進,另一方面卻也有大臣勸阻,孝宗皇帝想必也是有過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的,但他終於還是心性不爲所亂,以高標準的儒家風範和“克己”理念爲大明朝的全體國民做出了非凡的表率,其美德實屬千古所罕見。

遺憾的是明孝宗竟然英年早逝了。據說他只是偶染風寒,但幾位御醫未經診療就開了藥,導致孝宗誤服藥物,鼻血不止而死(葬於泰陵)。真該拿這幫御醫問罪纔是。不過史書的記載上似乎並沒有追究他們。只是可惜了明孝宗這樣的史上少有的賢明君主。

2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拓跋宏是歷史上有名的改革家,但他也是一個多情種卻爲人鮮知。拓跋宏的養母(馮太后)在世的時候,愛上了太后的親戚馮潤小姐,於是把她娶到宮裏。可是太后卻不喜歡馮小姐,沒隔多久,就以馮小姐得病爲由,把小姐趕出宮外,並且立馮潤的妹妹爲後。拓跋宏鬥不過太后,就忍了下來。三年之後,馮太后去世了,拓跋宏立即把馮小姐接進宮內。可馮小姐愛的不是拓跋宏,回宮後竟然把自己的妹妹逼走,還毒死了另一個嬪妃高美人,並把她的孩子搶來當繼子。拓跋宏太愛馮小姐了,忍受了她所作的一切。後來,拓跋宏爲了事業,出宮打仗去了,馮小姐趁機和她的心上人私通,還要把拓跋宏的妹妹彭城公主嫁給自己的弟弟,公主忍無可忍,就跑到前線告密了。馮小姐知道醜事暴露了,於是一不做而不休,又策劃謀殺拓跋宏,可是又暴露了。拓跋宏還是愛馮小姐,又忍受了這一切,沒有殺她。但拓跋宏的心已經碎了,終於在33歲那年鬱鬱而終,在臨死前下遺詔,要馮小姐隨他到天堂見面,死也要一起死。這樣的男人可謂千古第一癡情子,不管他所愛的人對他如何殘酷,他還是愛着她,就死也要在一起!

孝文帝一生共有兩位皇后,都姓馮。第一個皇后因爲抵制孝文帝的改革,被孝文帝廢掉。之後,孝文帝很快就挑選了一位新的繼任者馮潤。她長得嫵媚動人,深得孝文帝拓拔宏的寵幸。但不久馮潤患牛皮癬之類的皮疹,馮太后生怕皇帝被傳染,就把馮潤送回家當了尼姑。在她出宮後,孝文帝在馮太后的安排下立了馮潤的妹妹馮清爲皇后。但是孝文帝一直沒有忘記她。約過了一年多,馮太后病故,孝文帝守孝三年。他時常想念馮潤,打聽她的近況。後來聽說馮潤的皮疹已經痊癒,便又把她接回洛陽宮中,封爲左昭儀。

愛情就像洪水,控制得好,你可以年年受益,控制不好,你就得遭災。癡情的孝文帝做夢也沒有想到,他所深愛的馮潤,在養病期間,不甘寂寞,與一男侍從產生戀情並私通。在馮潤被立爲皇后的幾年裏,孝文帝常年率兵南征齊朝,待在宮中的時間很少。受冷落的馮潤便舊病復發,與內朝官員高菩薩私通。

中國十大癡情帝王:史上唯一不娶妃子的皇帝是誰 第2張

當孝文帝在汝南患病後,馮氏公然與高菩薩在宮中淫亂。紙總是包不住火的,馮潤與高菩薩的姦情還是被孝文帝知道了,彭城公主向皇帝揭發了這一醜聞。彭城公主是北魏宮中有名的美人,年紀輕輕就成了寡婦。馮氏的胞弟北平公馮夙一心想得到公主,公主不情願,馮潤準備讓其弟強娶。彭城公主便偷偷帶着十餘侍從跑到前線向皇帝求救,同時告發了馮氏淫亂後宮的醜事。馮潤得知公主投奔孝文帝后,就與其母常氏商議對策,常氏請女巫施法術,禱告詛咒孝文帝一病不起。

此事又被小黃門蘇興壽暗中稟報皇帝。孝文帝回洛陽後,逮捕高菩薩、雙蒙等六人逐一審問,證實了事情的原委。他不禁肝腸寸斷,傷心加上旅途勞累,一下子就病倒了。經過這次沉重打擊後,孝文帝的身體每況愈下,終於病死於南征途中。臨終前,他密詔彭城王:“我死後,恐怕無人能制服皇后,你們可用我的遺令將她賜死,仍按皇后禮制厚葬,別敗壞了馮家的名聲。”

常言道:多情總被無情誤。孝文帝在心灰意冷中死去。孝文帝死後,彭城王、北海王等按皇帝遺令,強迫馮潤服毒而死。

3楚霸王項羽

項羽的《垓下歌》使這位殺人如麻的屠夫多了一些柔情,他與虞姬的愛情故事廣爲傳頌,同富貴,共生死,確實很感人,比梁祝的故事悽美多了。

有人說項羽和虞姬的愛情是天生一對,地配一雙。這項家和虞家原都是楚國貴族,秦始皇滅楚後,遷移到今江蘇省宿遷縣過隱居生活。項羽和虞薇從小一起長大,兩小無猜、青梅竹馬,這兩家於是結爲秦晉之好。

虞姬嫁給項羽之後不久,陳勝、吳廣領導的秦末農民起義開始了。項羽和叔叔項梁帶着八千子弟兵也樹起了義旗,項羽從此戎馬倥傯,開始了緊張的軍旅生活,南征北戰,晝夜廝殺。作爲妻子的虞姬,隨軍行動,項羽戰到哪裏,她就跟到那裏。就這樣,在項羽領兵出戰時,她給他鼓勵,寄予深情厚望,保佑平安歸來;在項羽凱旋歸營時,她以翩躚舞姿,千般柔情,萬般嫵媚,歡歌娛曲給他祝賀;在項羽遇到挫折的時候,她便以“勝敗乃兵家之常事”的話給他撫慰;甚至她還會穿了戰靴,披上繡甲,騎馬跟着項羽在陣上衝鋒,作他堅強的後盾。有了這一強大的精神支柱,項羽越戰越勇,所向披靡。

項羽是一個性格暴躁的男子,卻也是個用情專一的人。他始終愛着虞美人,成爲歷史上的一段佳話。劉邦進入咸陽後,項羽跟着進來,一把火燒了阿房宮,收集秦朝宮殿中的金銀財寶,全部運到他的根據地彭城,卻將阿房宮內成百上千的美女盡數遣散,純粹就是爲了討好虞美人。

在楚漢相爭的第4年,項羽和劉邦的大將韓信在垓下展開激戰,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垓下之戰”。虞美人在帳篷中心驚肉跳,惴惴不安,苦苦地等着項羽的歸來。項羽回來了,這一回他中了韓信的十面埋伏計,他雖然靠着一支畫戟,有鍾離昧、季布在左右奮力相幫,殺散一層又一層的漢兵,殺出一條血路,逃了出來,但自己的人馬,已丟了八成。他自起兵以來,像這樣的失敗,尚是破題兒第一回。漢軍把項羽的營地圍得水泄不通,而且漢營中的韓信,還編出一曲楚歌,教軍士在楚營外四面唱和。其歌詞無句不哀,無字不慘,使那些殘敗的楚兵,無不懷念起遙遠的家鄉,一時間鬥志全無,一個個在夜色掩護下陸續逃散。楚霸王夜不能寐,心情煩悶地坐在軍帳中飲酒。當時,面對他寵幸的美人虞姬,面對多年伴他馳騁戰場的駿馬,楚霸王撫今追昔,感慨良多,心潮難平。他禁不住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中國十大癡情帝王:史上唯一不娶妃子的皇帝是誰 第3張

項羽知道自己的滅亡已經無法避免,他的事業就要煙消雲散,他沒有留戀,沒有悔恨,沒有嘆息。他惟一憂慮的是他所摯愛的、經常陪伴他東征西討的虞美人的命運和前途。毫無疑問,在他死後,虞美人的命運將會十分悲慘,於是無限哀傷地唱出了“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千古悲歌。虞美人在旁聽了,泣不成聲,對項羽說:“賤妾生隨大王,死亦隨大王,願大王前途保重!”她一轉身,突然從項羽腰間拔出佩劍,向自己項上一橫,就這樣香消玉殞。項羽撫屍大哭一聲,命人就地掘坑掩埋了虞姬,跨上戰馬,殺出重圍。但終究沒有逃出漢兵的追擊,到了烏江邊無處可逃,自刎於江邊,這年項羽才31歲。

劉邦後來以禮埋葬了虞美人。後來,在虞姬血染的地方就長出了一種罕見的豔美花草,人們爲了紀念這位美麗多情又柔骨俠腸的虞姬,就把這種不知名的花叫做“虞美人”。這名稱就一直流傳到今天。

虞姬,是項羽畢生鍾愛的一個女人。虞姬死於四面楚歌聲中,張愛玲在讀中學時所寫的《霸王別姬》裏,卻感嘆:“啊,假如他成功了的話,她將得到些什麼呢?她將得到一個‘貴人’的封號,她將得到一個終身監禁的處分……他們會送給她一個‘端莊貴妃’或‘賢穆貴妃’的諡號……”就算楚霸王當了皇帝,她也不過是成千上萬的貴妃中的一個而已。

虞姬究竟是什麼人?她的絕世容貌如何?早已消失在歷史帷幕的深處。在現代,梅蘭芳等藝術家,一直借題發揮,扮演《霸王別姬》,讓她到臺前且歌且舞,亦悲亦泣,把“幽恨”二字張揚到了美學的境界。虞姬形象如何,我們都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她至少擁有美貌、才藝與風情三大優勢(林黛玉筆下的五美,包括她自己,都是色、藝、情三者兼而有之,所以林妹妹才如此地惺惺相惜),這就讓“力拔山兮氣蓋世”的大王像《金瓶梅》開篇裏說的:“只因撞着虞姬……豪傑都休。”從歷史和政治上來說,項羽是敗軍之將,劉邦是開國之勳。但從人格力量和美學角度看過去,項羽因了虞姬,因了在最後一搏的生死關頭竟然對虞姬“泣數行下”,讓後人,至少是讓我覺得,這個兒女情長英雄氣短的大將軍更有人情味,更具個性光彩,比起劉邦來也就顯得更真更善更美。有趣的是,項羽與虞姬,貂蟬與呂布,西施與勾踐、夫差,王昭君與漢元帝、匈奴單于呼韓邪,紅拂女與李靖,甚至綠珠與石崇,這五組男女關係中,當作爲歷史敘事的時候,人們注重的是它的男主角,但一旦當作人生際遇去解讀、吟誦、傳唱、演繹時,女性形象大都光彩照人,甚至使刻板、枯燥、冰冷的歷史教科書也因此有了人性的光彩和生活的溫情。

4北齊後主高緯

高緯本是好色之徒,無能之輩,但認識了馮小憐之後就再也離不開她了,就是上朝時也把她抱在懷裏。周朝進攻齊國時,高緯竟說,只要馮小憐無恙,戰敗又如何?被虜後唯一個請求就是“乞還馬小憐”。高緯用情之深,深受馮小憐感動,以後雖然換了兩個丈夫,都對他奇寵無比,但還是想着高緯,一天彈琴時絃斷了,於是作詩一首:" 雖蒙今日寵,猶憶昔時憐。欲知心斷絕,應看膝上弦。”然後自殺。古時,紂王寵妲己,捨棄了江山,他愛的不是妲己本人,而是妲己色相。高緯不同,爲情所迷,雖然不宜提倡,但就愛情而言,他絕對算的上癡情子。

馮小憐爲什麼能讓高緯如此着迷?自然是小憐年輕貌美,風情萬種。而且人也聰明,善於察言觀色,能在男人最需要感覺的時候,適時去撩動一下他的心絃。

不過這些還不足以讓高緯爲之瘋狂,前面說過,美麗是需要添加劑來保鮮的,後宮女人有的是,漂亮、性感、懂風情、懂男人的人才也有的是(說不定高緯樂隊裏就不少)。對於這樣一個久在花叢不知花香的皇帝來說,一般的美麗已經“動”不了他了。

馮小憐得寵,皆因她和高緯有着共同的興趣愛好,“能彈琵琶,工歌舞”(《北史》),一樣有着藝術天分,一樣是不可多得的實力派。

行文至此,我們有必要介紹下馮小憐同志的基本情況。她的一生很簡單,基本上可以用她的名字概括。一個憐字,就貫穿了她生命的始終:小時候的馮小憐,出身寒微,是我見猶憐;被高緯寵幸之後,是呵護備至、愛憐有加;最後高緯命赴黃泉,就獨剩下馮小憐的天可憐見了。

中國十大癡情帝王:史上唯一不娶妃子的皇帝是誰 第4張

高緯總共有過三位皇后:斛律氏、胡氏、穆氏。穆氏本名叫穆邪利,是斛律氏身邊的侍俾,被高緯看上後立爲皇后,等到穆氏年老色衰,便主動向高緯介紹了自己的侍俾馮小憐,“以五月五日進之,號曰續命”(《北史》),做了高緯的淑妃,實則是穆氏想讓她來給自己討個吉利。

高緯對小憐百依百順,整天與她吃喝玩樂,共享美麗時光,當然最多的還是在一起玩音樂。馮小憐卓爾不羣的藝術感染力讓高緯欣喜若狂,也慢慢形成了依賴。猶如秤離不開砣,琴離不開弦,鼠標離不開鍵盤,高緯也不能離開馮小憐了。

有次與馮小憐一起狩獵,碰巧北周軍突襲,高緯想回去,小憐妹妹正在興頭上,說彆着急散嘛,俺還沒玩夠吶,再來一圈。高緯說,中,來一圈就來一圈,誰怕誰呀(請更殺一圍,帝從其言《北史》)。

後來北周大軍壓境,北齊很快亡國,高氏皇族被押解長安,高緯同志也成了階下囚。面對生靈塗炭,帝國凋零,高緯想的不是愧對先祖,而是他的心尖子馮小憐。他只向周武帝宇文邕提了一個要求,就是“請乞淑妃”(《北史》),其他有沒有無所謂。看來只要能和馮小憐在一起,高緯就是坐牢做鬼也快活。

5漢宣帝劉詢

劉詢本是沒落的皇族後裔,因爲皇室空虛,被大將軍霍光接入宮中即位。劉詢繼位後仍思民間妻子許平君,不畏強權,拒立霍光的女兒爲後,把妻子接到宮中封爲皇后。後來,霍光毒死許平君,劉詢悲憤交集,發誓報酬。霍光死後,劉詢一步一步削弱霍家勢力 ,最後沒了霍氏滿門。劉詢的愛情故事帶有悲劇色彩,讓我們學習了,什麼才叫風雨同舟,患難與共,這樣同富貴,共貧賤的愛情,才叫真正的愛情。

癡情皇帝漢宣帝:漢宣帝劉詢,原名劉病已,乃漢武帝曾孫,廢太子劉據之孫。漢武帝徵和二年(前91年),“巫蠱之禍”爆發,劉病已的祖父、當時的太子劉據和他的父親史皇孫劉進均因此被殺,剛剛出生不久的劉病已也被投入大牢。一個孩子剛出生就被抓進大牢,這已經很不多見了,更少見的是這個孩子日後竟會登基稱帝,而正是這個孩子在他的執政生涯裏把大漢王朝帶進了最輝煌的時期。這個孩子因從小就長在監獄,所以從小就體弱多病,故名劉病已。“病已”就是祈求儘快病癒的意思。在劉病已五歲那年,漢武帝頒佈了一道大赦令,苦命的孩子終於結束了五年的牢獄之災。出獄後的劉病已來到了其在魯地的祖母家中寄居。

劉病已稍長之後,來到掖庭接受文化教育,當時他和典獄長許廣漢同居一間宿舍,在相處過程中,他同許廣漢成了忘年交。也正是和許廣漢成了忘年交,他才得以認識他一生中的最愛——許平君。許平君正乃許廣漢之女,當時尚未出嫁。在媒人的搓和之下,許廣漢不顧家人反對,執意將自己的女兒嫁給劉病已,這位沒落的王孫貴族之後。這年,劉病已17歲。而當時的劉病已說是說娶老婆,但實質,窮得叮噹響的他只是去許做上門女婿。

中國十大癡情帝王:史上唯一不娶妃子的皇帝是誰 第5張

在講究門當戶對的中國古代,他敢將自己的親身女兒嫁給了這麼個窮王孫。從而掀起了中國歷史上一段關於帝國皇帝和平民皇后的愛情傳奇。婚後,許平君對丈夫照顧的無微不至,一年之後,許平君又爲劉病已生了一個兒子。便是日後的漢元帝劉奭。此時的劉病已應當是相當之開心,從出生時就沒過過好日子,苦了十七年了,卻娶到了這麼個溫柔的妻子,又有了個兒子。那時的他應該是相當之幸福的。然後他的好運還沒有結束,他的下一個好運,讓他成爲了大漢王朝的第十任皇帝,讓他成爲了永載史冊的一代名主。

在劉病已娶許平君時,當時漢王朝的皇帝乃是漢武帝最小的兒子,21歲的漢昭帝。當時的漢昭帝身體也什麼毛病,但讓人意外的是,這位青年皇帝卻在22歲這年突然去世。因爲沒有子嗣,當時的權臣霍光便立漢昭帝的侄子劉賀爲帝。但這個劉賀也委實不爭氣,在短短的27天時間裏卻幹了1127件不該做的荒唐事。於是,劉賀很快又被霍光廢掉。此時,時任光祿大夫的邴吉向霍光推薦劉病已,於是霍光立當時還不滿19歲的劉病己爲皇帝,是爲漢宣帝。同時,因爲病已這兩個字太常見了,不易於避諱,所以改名爲劉詢。

初登大寶的劉洵深知霍光的位高權重,所以對其恭親有加,據史料記載,漢宣帝之初,政事一決於光。然而有件事,漢宣帝確異常堅持。這樣的堅持也讓霍光相當不滿。那就是漢宣帝堅持要立貧賤之妻許平君爲後。當時衆公卿都認爲霍光之女霍成君是最佳的皇后人選,甚至於集體上書。因爲霍光與皇室聯姻,於霍光是固崇,於皇家則是籠絡權臣,於衆臣是討好霍光的、鞏固自己地位的好機會。然後宣帝卻非常念舊情,當時下了一個詔書,“詔求微時故劍”。大意說我在貧微之時曾經有一把舊劍,現在我十分的想念它啊,衆位愛卿能否爲我將其找回來。這道尋故劍的旨意情真意切,每字每句都在講述皇帝眷戀舊情的心意。當時的大臣們也是揣摩上意的好手,開始一個個請立許氏爲皇后,許平君也由此成爲了大漢皇后。所謂的“故劍情深”就是由此而來。

患難夫妻,糟糠之妻,漢宣帝對許平君的愛之深,情之切,真的很讓人感動。作爲一個女人,許平君是幸福的,她得到了一個男人最熱忱的愛。中國歷史上,皇后之位涉及到太多政治利益在裏面。皇后的人選,往往是權與利鬥爭的結果。然而許平君,她卻憑着皇帝對她的深情而最終母儀天下。歷史上,好多皇帝的女人是不幸的,她們名義上說是皇帝的妻子,卻往往連皇帝的面都沒見到,就在深宮中渡過一生。三宮六院,七十二妃,三千粉黛。在中國漫長的封建時代中,有幾個女人能得到一個帝王最真情的愛呢?在西漢的皇宮中,流傳着兩千多年的故劍深情,現在的人讀起來都不由動容。

出生民間的漢宣帝深知民間疾苦,在即位後勤儉治國,特別是剷除霍家勢力親掌整個帝國大權的時候,漢宣帝更是整頓吏治。使大漢朝的政治更加清明,社會經濟更加繁榮。他的統治被連同他的前任漢昭帝被後人譽爲“昭宣中興”。同樣,出生民間的皇后許平君,從小勤儉執家,即便日後貴爲一國之母,依然不改儉樸本色,且待人隨和,遵循着普通人家的禮節,對長輩畢恭畢敬。

這對青年夫妻在一起是多麼的般配,然而幸福的時光總是很短暫。因爲漢宣帝的堅持,霍光的女兒沒能立爲皇后,霍光的夫人由此對許平君恨得咬牙切齒。要不是霍光,哪輪得到劉詢當皇帝。許平君阻礙了霍光女兒的皇后之路,其實,從她當上皇后的那一天起,也就註定了將來的悲劇。

中國十大癡情帝王:史上唯一不娶妃子的皇帝是誰 第6張

許平君當皇后的第三年,她給漢宣帝生下了一個小公主。但正是這個小公主的出生,讓霍光夫人找到了對付她的辦法。霍光夫人買通女醫淳于衍,用產婦忌服的虎狼藥送許平君歸天。許平君死後諡號“恭哀皇后”。霍光的女兒如願接替了許平君,成了大漢帝國的國母。史書當然不會記載漢宣帝在痛失摯愛的女人後的心情。倒是記載了霍光授意宣帝不追查許平君之死的事。沒辦法呀,當時的霍光權傾天下,漢宣帝的皇位都是霍光給他的,漢宣帝能不聽霍光的話嗎?然而,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漢宣帝地節二年,大漢朝一代權臣霍光病逝,隨着霍光的死,霍家人幾十年的好運也快到頭了。

霍光死後,漢宣帝親政,宣帝開始逐步削減霍家人的權勢。在霍光女兒成爲皇后的第四年,漢宣帝立長子,也就是他與許平君之子劉奭爲太子。宣帝的這一做法讓霍家人感到恐慌,於是決定先下手爲強。地節四年,霍家試圖發動政變,事情敗露,宣帝將其滅族,霍皇后自然也在那年被廢。在霍皇后被廢后,爲了保證許平君兒子絕對的地位,劉病已不立有子的寵妃爲後,而選擇了一個老實巴交的王氏爲後來做兒子的養母,其用心之良苦和對兒子的慈愛如此明顯。這一切的一切,只是因爲許平君,一個讓他深愛的女人。只是可惜,這位太子是位儒教的教條主義者,曾對宣帝建言:“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則訓斥他說:“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對太子極度失望的宣帝曾自嘆說:“亂我家者,太子也。”後來宣帝更是動了廢除太子劉奭而立“明察好法”的淮陽憲王劉欽來更易太子。然而最終漢宣帝對許平君的感情戰勝了他的理智。

因爲對亡妻許平君的思念,宣帝最終沒有廢長立幼。更何況,劉奭是許平君和他唯一的兒子。也正如宣帝所言,“亂我家者,太子也。”宣帝去世之後,劉奭即位,史爲漢元帝。在元帝統治期間,爲了懷柔關東豪強,放棄了漢初以來遷徙關東豪強充實關中陵寢地區的制度,中央集權受到削弱。社會危機日益加深,豪強大地主兼併土地之風日益盛行,統治階級日趨腐朽沒落。漢宣帝統治的二十五年時光,也成了西漢王朝最後輝煌的時間。宣帝之後,西漢王朝日漸腐敗,不足百年便宣告滅亡。真不知道,若漢宣帝泉下有知,對於堅持讓許平君的兒子繼成帝位會做如何感想?

幾載的夫妻,幾十年不變的深情。漢宣帝即位之初,權臣霍光專政,即便如果,他依然堅持要立許平君爲後。許平君去世之後,宣帝即下旨將他心愛的女人葬在他百年之後的所在地——杜陵。活着不能繼續同許平君在一起,死後,他要永遠和心愛的女人在一起。二千多年後,當我再重溫那段歷史之後,不僅爲漢宣帝對許平君的真情而感動。

6夏大禹

30歲的大禹娶女嬌後,離家十幾年外出治水。十幾年來大禹一直思念着女嬌,忍受着寂寞不曾再娶,其實統攬大權的大禹再娶幾個妻子又有何難?舜不是也有兩個老婆嗎?可大禹只鍾情女嬌一人。一日,手下獻來加飯酒,飲後頓覺就能亂性,於是下令不準濫飲,可見大禹對女嬌是何等的忠心。他愛情受到了時間的考驗,只有時間能證明一切。

大禹忙於治水,三十歲尚未成家,後來在塗山(今浙江省紹興西北)治水,見到女嬌,二人互生愛慕之情,由於治水的工作緊迫,大禹又到別處巡視災情,女嬌思慕大禹,便寫了一首詩,只留下兩句:“等候人啊,多麼的長久喲!”據說,這是流傳下來的最早的一首南方的情詩,從這首情詩,可見女嬌對大禹的傾心,女嬌的使女把此事告訴大禹,大禹感動了,遂於臺桑與女嬌成婚,這就是“禹得塗山女,而通於臺桑”的故事。

夏禹娶了塗山氏的女兒之後,不以私情貽誤公事,四天後告別妻子,繼續治水,女嬌被送到安邑(今山西省解縣東北),她日夜思今南方的家鄉,大禹知道了,又沒有功夫安慰新婚的妻子,遂派人在城南筑了一座望鄉臺,讓妻子登臺遙望家鄉。

中國十大癡情帝王:史上唯一不娶妃子的皇帝是誰 第7張

有一次,大禹治水經過家門,適逢女嬌生子,鄰居告訴大禹,勸他回家探望妻兒,大禹說:“治水要搶時間,無法分心。”鄰居說:“您不能回去看望妻兒,也應給獨生子命個名字呀!”大禹在匆忙說“就命名爲“啓”,意思是說”治水啓行“,如此一去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歸來時他的兒子已經十多歲了,女嬌也成爲一位中年婦人了。

大禹繼承腕的帝位,封女嬌爲妃,融死,啓繼位,成爲夏朝的開國天子,女嬌:隨着地下文物考古的進展,華夏的歷史似乎有了更清晰的輪廓,大禹王國在中華民族中的地位也有了進一步的確立,大禹的精神幾成華夏民族精神之發端,但我們在歌頌大禹、讚美大禹的時候.似乎忽略了他妻子女嬌的作用和貢獻。

《吳越春秋》載:“禹三十未娶.行到塗山,恐時之暮,失其度制,乃辭雲:‘吾娶也,必有應矣。’乃有白狐九尾造於禹。禹因娶塗山,謂之女嬌。"關於禹的婚娶還有《塗山歌》爲證。

7光武帝劉秀

漢光武帝劉秀是中國歷史上爲數不多的用情比較專一的帝王之一,他是一個值得女人終身託付的好男人,他一生最重要的兩個女人是陰麗華和郭聖通。但劉秀並不是把心分成兩半,一半給陰麗華,一半給郭聖通。無論是白衣飄飄的少年,還是綠林好漢山大王,還是九五之尊的光武大帝,劉秀對陰麗華的愛始終如一。而與郭聖通的結合則是歷史強加給他的一場政治婚姻,在愛情上,郭聖通是個可憐的女人,但是她又是中國被廢的后妃羣中最幸運的一個,她是唯一一個沒有被打入冷宮的廢后,不但如此,劉秀對她的家人也都善待,而她本人也過着自由、富足、安穩的生活。

陰麗華是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的皇后。她出生於南陽新野,是當地有名的美人兒。在南陽,陰家先世是輔佐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管仲一脈,傳到第七代管修,以醫術傳名於世,後來從齊國遷居楚國,被封爲陰大夫,以後便以“陰”爲姓名。秦漢之際,陰氏子孫在南陽新野爲生。

年輕的劉秀對陰麗華一見鍾情,當時還是一介布衣的劉秀有兩大人生目標:“仕宦當做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這一理想在當時看來是不着邊際的空想,簡直是天方夜譚。有人就說:“劉秀窮得買不起鏡子,也不撒泡尿看看,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當時漢代已經歷了12帝,總計213年,帝裔子孫衆多,更何況當時王莽已經篡位稱尊,劉氏子孫更受到無情的摧殘,劉秀一家早失去貴族的身份,在鄉里的財勢與聲望上,劉家遠比不上陰家。劉秀雖然熟知陰麗華貌美,想娶陰麗華爲妻,但真正能把她娶過來作爲自己的妻子,還是一件十分渺茫的事,當時只是心裏想想而已。

“執金吾”相當於現在的首都衛戍司令,劉秀當時在政治上最大的追求也就如此而已,然而想不到時勢造英雄,後來劉秀竟成了中興漢室的光武帝。

中國十大癡情帝王:史上唯一不娶妃子的皇帝是誰 第8張

劉秀稱帝的第二年,議立皇后。有一個陰氏,又有個郭氏,於是在冊立皇后的問題上就出現了一個問題,是立郭氏爲後呢,還是立陰麗華爲後。一邊是郭氏——與劉秀患難相隨的紅粉知己,在戎馬倥傯中,郭氏一直追隨左右,恩愛有加,並已身懷六甲,這時只得了一個貴人的稱號,顯然地位很低;一邊是陰麗華——這個劉秀夢寐以求,終於如願以償的結髮妻子。劉秀一心一意要把皇后的位置留給她,星夜派侍中傅俊將她迎來洛陽。不料陰麗華卻說:“困厄之情不可忘,而況郭貴人已經生子。”堅持不肯接受皇后的冊封,光武帝迫不得已,只好立郭氏爲後,封陰麗華爲貴人。

陰麗華的謙德與她的家風是密不可分的。天下初定,陰麗華的哥哥陰識因隨軍征戰有功,劉秀本擬破格封賞,以示對陰麗華的補償,然而卻受到陰識的謝絕,他說;“天下初定,將帥有功的多,臣託屬外戚的關係,不能示天下以不公。”這是建武二年的事。又過了兩年,陰麗華隨侍光武帝征討彭寵,在河北生下一子,就是後來的漢明帝。陰麗華的另一個兄弟陰興當時爲黃門侍郎,指揮武騎,隨軍征伐,算是劉秀的貼身侍衛長,每次出入,都拿一個小蓋傘爲劉秀遮風蔽雨。建武九年,劉秀升遷他爲侍中,賜爵關內侯,印綬已經準備妥當,陰興卻堅決辭讓:“臣未有先登臨陷之功,而一家數人並蒙爵賞,轉令天下失望,誠所不願。”事後,陰麗華私下問兄弟爲什麼要那樣說,遭到陰興的反脣相譏:“貴人不讀書嗎!亢龍有悔,盛極則衰,外戚家苦不知謙退耳!”

在稱帝后的十年之中,劉秀恩威並濟,終於使天下歸心,成就了大一統的局面,轉而偃武修文。休養吏民,保全勳臣,崇尚義節,陰麗華也陸續生養了五名子女,終於在建武十七年,劉秀廢掉郭皇后,冊立陰麗華爲皇后。

劉秀親自草擬詔書,說明廢郭皇后,立陰麗華的道理,“皇后郭氏,懷執怨懟,數違教令,不能撫循他子,訓長異室,宮幃之內,若見鷹鸇,既無關睢之德,而有呂霍之風,豈可託以幼孤,恭承明祀?今遣大司徒戴涉,宗正劉吉持節,繳上皇后印緩。陰貴人鄉里良家,歸自微賤,先是固辭後位,長久恭謹廉讓,宜奉宗廟,爲天下母。異常之事,非國之弱,不得上壽稱慶。”劉秀對陰麗華長久的歉疚,終於得到補償的機會。陰麗華雖然真的沒有當皇后的念頭,但由此也明白了劉秀對她的真情厚意,心中自然是十分滿足。但她仍一本初衷,恭儉仁厚,謙讓自抑,不喜笑謔,事上謹慎柔順,處下矜惜慈愛,天下都稱她爲賢后。

劉秀在位三十二年,每日凌晨起臨朝處理朝政,直至日已西移方休,午後常召集公卿郎將,講論經書的道理,入夜還秉燭誦讀,直到更闌夜深。皇太子一次利用劉秀休息的時間加以勸說:“陛下有禹湯之明,而失黃老養生之福,願頤養精神,優遊自寧。”劉秀微笑說道;“我自樂此不疲!”

陰麗華一生謙德可風,相夫教子,主理後宮,不曾干預朝政,更能約束家人,使劉秀無後顧之憂,專心國事,纔出現了與“文景之治”並稱的“光武中興”時代。劉秀死後,陰麗華的兒子即位,就是漢明帝,尊陰麗華爲皇太后,又過了七年,陰麗華死,享年六十歲,合葬在劉秀的原陵。

8清世祖福臨

順治帝是否出家還是個謎,但他寵愛貴妃董鄂氏還是有記載的,董鄂妃死後,順治帝萬念俱空,出家爲僧,就算沒出家,他的死也是因董鄂妃的死有關,他是絕對癡情的。

順治皇帝是一位歷史上罕見的癡情的皇帝。他固執,率性而爲,一旦癡迷,則難以自拔。就像他癡迷佛學,深愛董鄂妃一樣。因爲癡迷佛學,他甚至要放棄皇位,皈依佛門。因爲深愛董鄂妃,他可以不顧任何政治影響、不顧天下人的唾棄,最後董鄂妃一去世,他便也不再留戀塵世。關於他和董鄂妃的愛情傳說,幾百年下來經久不衰。

董鄂妃之死,對順治帝的打擊是致命的。

順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22歲的董鄂妃因承受不住失去幼子之痛,在承乾宮病死。順治帝悲不欲生,“尋死覓活,不顧一切,人們不得不晝夜看守着他,使他不得自殺”。順治帝輟朝五日,追諡董鄂妃爲端敬皇后。在景山建水陸道場,大辦喪事。將宮中太監與宮女30人賜死,讓他們在陰間侍候端敬皇后董鄂氏。命全國服喪,官員一月,百姓三日。溪森和尚在景山壽椿殿主持董鄂後火化儀式,順治帝爲董鄂氏收取靈骨(骨灰)。順治帝讓學士撰擬祭文,“再呈稿,再不允”。後由張宸具稿,“皇上閱之,亦爲墮淚”。以順治帝名義親制的《行狀》數千言,極盡才情,極致哀悼,歷數董鄂氏的嘉言懿行,慧品潔德。

中國十大癡情帝王:史上唯一不娶妃子的皇帝是誰 第9張

順治帝失去董鄂妃後,萬念俱灰,決心遁入空門。有記載統計,從該年九月到十月兩個月中,順治帝曾先後訪問溪森的館舍38次,相訪論禪,徹夜交談,完全沉迷於佛的世界。最後命令溪森爲他剃度,決心“披緇山林,孤身修道”,就是要放棄皇位,身披袈裟,孤身修道。溪森起初勸阻,順治帝不聽,最後只好幫順治帝剃光了頭髮。這一下皇太后着急了,火速叫人把溪森的師傅玉林琇召回京城。玉林琇到北京後大怒,下令叫徒弟們架起柴堆,要燒死溪森。順治帝無奈,只好答應蓄髮,溪森才得免一死。後來溪森臨終時作偈語說:“大清國裏度天子,金鑾殿上說禪道!”就是說的他同順治帝的特殊關係。溪森死後,弟子爲他編輯語錄,書名《敕賜圓照溪森禪師語錄》。

這件事過去不久,順治帝又聽從玉林琇的建議,命選僧1500人,在阜成門外八里莊慈壽寺,從玉林琇受菩薩戒,並加封他爲“大覺普濟能仁國師”。有一次順治帝和玉林琇在萬善殿見面,因爲一個是光頭皇帝(新發尚未長出),另一個是光頭和尚,所以兩人相視而笑。順治帝問玉林琇:“朕思上古,惟釋迦如來舍王宮而成正覺,達摩亦舍國位而爲禪祖,朕欲效之如何?”就是說,釋迦牟尼,捨去王子的豪華生活,29歲出家,經過苦行,在菩提樹下“成道”,成爲佛教的始祖;達摩(菩提達摩),南天竺人,捨棄王位,面壁九年,爲禪宗始祖。自己要效仿他們。玉林琇回答:“若以世法論,皇上宜永居正位,上以安聖母之心,下以樂萬民之業;若以出世法論,皇上宜永作國王帝主,外以護持諸佛正法之輪,內住一切大權菩薩智所住處。”就是勸阻順治帝不要出家爲好。

這次談話兩個月後,宮內傳出順治帝駕崩的消息,皇家辦喪事,噩耗傳天下。

9唐明皇李隆基

他與楊玉環的愛情故事可以說家喻戶曉了,本來李隆基也不算什麼癡情皇帝,後宮佳麗三千,可歷代詩人都吹捧他,把他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寫的天花亂墜,我就不能不選他了。也許馬嵬坡前死的不是楊貴妃而是她的替身,如果李隆基愛楊貴妃,怎能讓她死去呢?楊貴妃22歲嫁給55歲的糟老頭,李老頭過於自卑,就把整個天下都給了楊玉環。一個是梨園始祖,一個能歌善舞,也算是天生一對了。

玄宗李隆基和貴妃楊玉環的愛情,經過白居易《長恨歌》的詩詞,成爲千古傳唱。楊玉環是薄州永樂(今山西芮城)人,她是隋樑郡汪氏的四世孫,父親楊玄琰。長大以後,她被聘爲玄宗的兒子壽王李瑁的王妃。如果玄宗不貪色忘禮,搶自己的兒媳婦,橫刀奪愛,楊玉環也許會一生平靜,過一種悠閒的相夫教子的貴夫人生活,她也就不會爲世人所知。然而,玄宗忘情奪愛,改變了她的生活。

玄宗李隆基是風情中人,對於感情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麼專一。他先後愛過很多女人,包括他在迷戀楊玉環時,對於梅妃江採萍也不能忘情,同時還有一位名叫念奴的美女常常隨侍左右。當念奴每每執板吟詠的時候,總要眼送秋波,向玄宗傳達萬種風情,玄宗則總是樂於享受,後來《念奴嬌》便成了宮中的一種曲牌。

玄宗即位前,任潞州驛駕,喜歡趙麗妃。隨後,又移愛於錢妃、皇甫德儀、劉才人,直至武惠妃。武惠妃四十多歲死去,這年,玄宗52歲。後宮美人很多,竟沒有一個令玄宗中意。這對於多情種子玄宗來說,無處寄託情懷,無異是一種酷刑。玄宗於是鬱鬱寡歡,時常發怒。這時,有近臣進奏說,楊玄琰有個女兒,名叫楊玉環,現爲壽王妃,姿質天成,玄宗聞言大喜,也不管人家是自己的兒媳婦,當即吩咐入暗中招來觀看。

中國十大癡情帝王:史上唯一不娶妃子的皇帝是誰 第10張

不看不打緊,一看之下,玄宗傻了眼。楊玉環長得美豔無比,而且能歌善舞,智慧過人,聰穎異常。這樣豐豔照人,風情萬種的女人沒法不讓一個正常的男人動心,何況風流種子李隆基?李隆基傻眼一陣以後,緩過神來,覺得這令人讒涎欲滴的美女,還不能馬上摟過來,因爲她不是王妃,是自己的兒媳婦,起碼先得改變這種身份。於是玄宗吩咐,讓楊玉環先入籍女道士,賜號太真,爾後再迎後宮。最後獨享專房,令六宮粉黛失去顏色。

壽王見媳婦被父皇搶去,半句話也不敢說,只好忍氣吞聲。玄宗爲了補償,便聘韋詔訓的女兒爲壽王妃。壽王除聽任擺佈,又能如何呢?

楊玉環擅長歌舞,通曉音律,善解人意。玄宗極爲喜歡,漸漸迷戀,不能自拔。不久,楊玉環專寵後宮,宮中稱她爲娘子,儀體規制等同皇后。天寶初年,楊玉環被冊封爲貴妃。楊玉環何以如此迷人,令玄宗神魂顛倒,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這當然有原因。那麼人們不禁要問,楊玉環如何使玄宗如此迷戀於她呢?是她的天生麗質,肌膚白皙如"凝脂"?是她的"回眸一笑百媚生"的迷人媚態?是她的羽服霓裳,能歌善舞?

有觀點認爲:玄宗熟悉音律,這在唐朝諸位皇帝中算是佼佼者。他自幼喜愛音樂,素質高,會作曲,能舞蹈,不少弟子曾在梨園都受過他的訓練。而楊玉環身材好,體態美,又擅長旋律快速的西域舞蹈,加之楊玉環是個琵琶名手,古書記載:有一次,玄宗倡議用內地的樂器配合西域傳來的5種樂器開一場演奏會,當時玄宗興致勃勃,手持羯鼓,楊玉環彈奏琵琶,輕歌曼舞,晝夜不息。對於玄宗而言,當然精於音律的楊玉環就顯得格外有魅力。

楊玉環姿容出衆,不僅體態豐腴,肌膚細膩,且面似桃花,這對於重於聲色的玄宗,也是具有吸引力的。然而,最能使玄宗如癡如狂地迷戀楊玉環的,應是她有過人的聰穎,善於掌握男人的心理,又善解人意。例如在她被賜死時也毫無怨言,這又怎能不使玄宗皇帝日後此恨綿綿無絕期,直至抑鬱而死呢!

另一種意見認爲玄宗會迷戀上楊玉環,固然有楊的一些魅力在起作用,而更主要的應是當時社會環境與皇家小家庭的變化在起決定作用。值唐朝進入全盛時期,當朝皇帝驕奢心難免會代替求治心。玄宗對政治逐漸失去興趣,對政事也產生倦怠感,在宰相與宦官的迎合下很快就倦怠政事,後來玄宗就任由李林甫等專權擅政,自己落得清閒。這樣就有了時間縱慾享樂了。

10楚莊王

楚莊王本來是個好酒色的昏君,能夠問鼎天下,全因樊妃的勸諫,也可能是枕頭風吹得好。史記上說是伍舉和蘇從冒死勸諫的結果,昏君的眼裏他們的腦袋值幾個錢?一個一鳴驚人的謎語就能勸醒一個昏君?我看還是愛情的力量使楚莊王醒悟,樊妃的功績被歷代詩人所歌頌,楚莊王若不是癡迷樊妃,也不可能有這麼大的動力,這纔是愛情的真正價值。

楚莊王有個愛妃,名叫樊姬。她不僅長得美麗,而且還很有頭腦,對國家大事常有卓越見解。因此,楚莊王把她視爲明珠,十分珍愛。

一天,楚莊王從朝廷回到宮裏,樊姬見他皺着眉頭,便關心地問道:“大王,今天有什麼不開心的事?爲什麼下朝這麼晚啊?”

楚莊王說:“現在國家正是多事之秋,政務萬端,我正同賢相兩人細細商討呢。”

樊姬又問:“賢相是誰呀?”

楚莊王說:“虞丘子。”

樊姬笑道:“月亮好,還得星星們拱護。虞丘子雖然很賢,只是單槍匹馬,而且年紀又大了。我看他不算大賢相呢!”

楚莊王驚問:“依愛妃看,怎樣纔算大賢相呢?”

樊姬笑道:“十步之內,必有芳草。楚國幅員如此廣大,地跨兩湖,是人傑地靈的所在。難道虞丘子就不能向大王多多推薦一些人才來幫助理政嗎?”

中國十大癡情帝王:史上唯一不娶妃子的皇帝是誰 第11張

第二天上朝時,楚莊王將樊姬的話轉告虞丘子。虞丘子聽罷滿臉羞紅,立即向楚莊王推薦孫叔敖做宰輔,自己告老退職。

孫叔敖上任不久,就碰到一個棘手的案子:虞丘子家裏有人犯了國法,按理要受到嚴厲懲處,可是辦案的官員考慮到虞丘子是有功於國家的老臣,遲遲不敢判決。

孫叔敖聽完下屬的彙報,略一沉吟,便嚴正地說道:“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如果因爲虞老有功於國而不敢懲治他家犯法的人,這個王法還有啥用,偌大的國家如何能治理得好?”

說完,便下令將虞丘子的家人逮捕法辦,還按例將那個失職的官員查辦。

楚國民衆聽到這件事,無不肅然起敬。全國很快出現了賞罰分明、政治廉潔的局面。

楚莊王立刻召見虞丘子,對他感謝道:“是你推薦了這個好人才,功勞簿要記上你的頭功!”

虞丘子惶恐地跪謝道:“大王,孫叔敖一直就是不徇私情,不畏權勢,嚴格按法辦事的幹練人才。過去我沒有及時推薦,這是我的不是啊!”

楚莊王連忙撫慰道:“你就莫要自謙了。最後還不是你老賢相推薦了新賢相嗎?”

虞丘子忙道:“大王,真正推薦人才的不是我,而是樊姬夫人。”

楚莊王恍然大笑道:“對!我怎麼就忘了這個深謀遠慮的賢夫人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