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薩爾滸戰役:努爾哈赤一句話竟消滅20萬明軍?

薩爾滸戰役:努爾哈赤一句話竟消滅20萬明軍?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古今戰例上,一般大兵團作戰,都喜歡“四面合圍”或者“分進合擊”的方式,然而,作爲兵力較弱的一方,也會利用地形,機動作戰,鑽進敵人各部之間的空隙,集中兵力,各個殲滅,發生在明朝後期的薩爾滸之戰,就是這方面的經典戰例。

 

薩爾滸戰役:努爾哈赤一句話竟消滅20萬明軍?

網絡配圖

    在明朝萬曆後期,大明與後金已成明顯敵對的雙方,在遼東一帶經常展開戰爭,互有勝敗。明朝方面覺得必須徹底解決後金這個麻煩,於是決定興大兵,以數量上的優勢擊敗後金。而後金方面呢,努爾哈赤也覺得必須擊敗明朝,尤其是殲滅其精銳兵團,以便在今後的交戰中佔上風,雙方都在尋找一場決戰。

公元1619年正月,決戰機會來了,明朝方面集中47萬兵力向遼東發起進攻,由楊鎬坐鎮指揮,明朝方面真實的兵力,一直說法不一,有的說不過11萬,有的說約20萬,反正數量遠多於後金。都是強有力的軍隊,但強有力的軍隊組合起來,未必是強有力的團隊,因爲戰鬥力不等於簡單的加法或者組合,還得看各路軍配合。明軍當時從四個方面進軍,從北面進軍的是馬林兵團,從西面進軍的是杜鬆兵團;南面是劉綎兵團,西南面是李如柏兵團。整個作戰部署是“分進合擊”的思維,看上去似乎穩妥而全面,然而,似乎沒有考慮到戰爭條件的多樣性和地理的複雜性。

而作爲敵對的一方,後金的總指揮努爾哈赤說:“憑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就是說不管你明朝來多少人馬,我都不會去一一應對,而是集中優勢兵力,進攻你一路,以消滅敵人有生力量爲主。其實,努爾哈赤說這話的時候,未必勝券在握,他作爲較弱的一方,也只能用這種方法來迎敵,計謀其實也是逼出來的。

  

薩爾滸戰役:努爾哈赤一句話竟消滅20萬明軍? 第2張

網絡配圖

   明朝軍隊雖然規模龐大,但有一個最大的缺陷:各路人馬之間的進軍速度不協調,各有參差,這樣一來,就給了後金鑽空子的機會。出發一段時間,漏洞就出現了,西面杜鬆兵團已經突飛猛進,上了前線,南面劉綎卻還遲滯在路上。努爾哈赤慌忙率軍重點進攻杜鬆兵團,三月,兩軍在薩爾滸遭遇。明軍與後金軍隊展開激戰,從早至晚,前一階段不分勝負,但一到黃昏,後金熟悉地形的優勢顯示出來了,在光線昏暗的情況下,後金佔領了河畔、山腳等戰略要地,以密集的射擊向明軍發動摧毀性的進攻,明軍外無援軍,內受強攻,終於全線崩潰,死傷慘重,杜鬆戰死。

薩爾滸戰役

  

薩爾滸戰役:努爾哈赤一句話竟消滅20萬明軍? 第3張

網絡配圖

   在其他三路軍隊還在路上的情況下,明朝的西邊人馬已經被解決掉,不僅戰鬥力喪失,而且重重地動搖了明軍軍心。正在前進的北路軍得到消息,不敢進攻,只好就地佈防。但北路軍犯了一個很嚴重的錯誤,他們當時配備了足夠的火器火炮,如果駐守不動,倒還可以和後金戰一個平局,而北路軍總指揮馬林對敵軍人數估計不夠,命令陣營移動,想發動進攻,但正當移動之際,各部之間前後不相應,稍有混亂,失去防禦的陣營,後金軍隊從高地俯衝而下,發動突襲,明軍猝不及防,全軍覆滅,只剩下馬林少數幾個逃跑。北路軍被解決之後,明軍人數上的優勢喪失殆盡,接着便是劉綎軍隊和南路潰敗,努爾哈赤大獲全勝。薩爾滸之戰是後明與後金戰爭逆轉的關鍵,從此後金轉入攻勢。競爭對手雖然強大,但如果將其分拆來看待,針對其虛弱的部分,發揮自己的優勢,說不定就能取勝,當然,前提必須是快、準、狠。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