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安祿山坐擁三分之一唐軍精銳,爲什麼卻沒能消滅唐朝?

安祿山坐擁三分之一唐軍精銳,爲什麼卻沒能消滅唐朝?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7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雖然安祿山當然坐擁唐朝三分之一的精銳軍隊,但之所以一開始能夠勢如破竹,一路從幽燕地區打到關中,佔領長安和洛陽,最主要的原因並不是他完全徹底擊敗了唐軍,而是另外的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唐朝當時的精銳部隊距離內地比較遠,來不及集中起來馳援,而是分批到達戰場的。因此,安祿山可以從容的各個擊破。隨着朔方軍和河東節度使軍隊、安西軍等唐軍精銳逐步到達戰場,逐步穩住了陣腳,可以進入反攻階段。

第二個原因,唐軍一開始是由哥舒翰統一指揮唐軍進行防禦作戰,但是玄宗在太監的挑唆下,堅持要哥舒翰開關迎敵,和叛軍進行野戰,導致哥舒翰麾下的二十萬唐軍幾乎全軍覆沒。如果玄宗不催促,哥舒翰據險自守,逐步經營防線,限制叛軍的活動範圍,叛軍是很難突破的。

當然,最主要的原因是玄宗晚年昏聵,沉湎酒色,又對自己的馭人之術過分自信,對安祿山的防備不夠充分,才爲安祿山的突然起兵提供了機會。叛亂初期,楊國忠隱瞞不報,也爲安祿山叛軍提供了一些時間。

安祿山坐擁三分之一唐軍精銳,爲什麼卻沒能消滅唐朝?

但畢竟此時的唐朝剛經歷了盛世,國家的財政、經濟和軍事都在比較高的水平上,是不容易被一舉消滅的。這就好比一個鬣狗偷襲一頭獅子,獅子起初沒有注意到鬣狗,鬣狗可能會取得一些初期的勝利,但隨着獅子穩住陣腳,開始反攻,鬣狗的失敗是遲早的事。

朝廷方面的另一個失誤是,一開始調集的軍隊幾乎全部交給前線統帥統一指揮,但後來又因爲戰爭陷入曠日持久的持續戰爭,一時之間難以結束,朝廷擔心前線將領麾下軍隊太多,變成另一個安祿山,所以又開始劃分爲不同的戰區,導致前線部隊缺乏統一指揮,並且形成了各個藩鎮只顧自己的地盤,不願意管外面的事情的局面。

唐朝始終堅持在秦嶺淮河一線死守,保證了南方的財政收入和糧食可以源源不斷的運到前線,支持戰爭的持續進行。而南方始終保持着相對比較安定的局面,同時又忠於唐朝,所以唐軍即便遭遇局部的失敗,但還是可以在短暫休整之後捲土重來。

叛軍就不一樣了。叛軍雖然一開始的時候席捲整個北方,但由於戰爭的破壞,這些地方變成了戰場,叛軍能夠從已經佔領的地區獲得的資源是有限的,無法支持持久戰爭。所以,叛軍雖然多次猛攻淮河一線,試圖切斷唐軍的後勤物資運輸線,而且一度成功過,但唐軍始終能夠維繫這條運輸線,最困難的時候甚至一度沿長江到漢水一線進入關中。

安祿山坐擁三分之一唐軍精銳,爲什麼卻沒能消滅唐朝? 第2張

實際上,到佔領長安之後,叛軍就已經是強弩之末了。這之後,雖然也曾經戰術性的突破過秦嶺淮河一線的唐軍防線,但卻並沒有完全打破這個防線,而唐軍又開始在北方轉入反攻,讓叛軍無力調集更多軍隊來全力進攻淮海一帶。隨後,唐軍不斷從北方進攻,壓縮叛軍的活動空間,叛軍內部也開始出現越來越多的內訌,失敗就是早晚的事了。

叛軍的內訌不僅是安慶緒弒父,史思明弒主,更重要的是一些對叛軍的前途感到失望乃至絕望的叛軍,也開始逐步脫離叛軍,或者反正加入唐軍,或者脫離叛軍,對唐軍停戰,叛軍自己也就逐步瓦解了。

叛軍的頂點就是佔領長安,之後就一直在走下坡路。雖然叛軍仍然取得了一些局部性、戰術性的勝利,但從戰略角度來說,叛軍就一直在被壓縮活動空間,處境越來越困難。只是由於唐朝方面政治上和軍事上的一些錯誤決策,才延緩了叛軍的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