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韋莊在唐末亂世有着怎樣的經歷?他留下了哪些詩作?

韋莊在唐末亂世有着怎樣的經歷?他留下了哪些詩作?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韋莊,字端己,晚唐時期的知名詩人,曾在五代時前蜀擔任宰相,與溫庭筠同爲“花間婉約派“代表詞人。下面跟本站小編一起知道一下韋莊所作的故事吧。

韋莊出身於官宦世家,七世祖韋待價做過唐代的宰相,四世祖韋應物是著名的詩人。到韋莊時,家境已經衰落,他少年孤貧,但能致力學習,才華出衆,聰明過人。

韋莊早年屢試不第,主要是因爲晚唐社會動亂,戰爭頻仍。《唐才子傳》裏說:“莊應舉,正黃巢犯闕,兵火交作,遂著《秦婦吟》,有云‘內庫燒爲錦繡灰,天街蹈盡又重回’。亂定,公卿多訝之,號爲‘秦婦吟秀才’。”

廣明元年(880年),四十五歲的韋莊在京城應舉,正趕上黃巢的起義軍攻入了長安。在戰亂之中,他和家人失散了。戰爭空前殘酷,老百姓遭受了巨大的苦難。滯留長安的韋莊便成爲這場震撼神州大地的社會鉅變的目擊者。

韋莊在唐末亂世有着怎樣的經歷?他留下了哪些詩作?

中和二年(882年),他才離開長安到了洛陽,第二年春天,他寫下了著名的長篇敘事詩《秦婦吟》。

這首詩借一位逃難婦女之口描述了唐末黃巢起義時的社會亂象,反映了戰爭給百姓帶來的深重災難。詩歌寫成後,不僅得到了朝中公卿們的讚揚,而且在民間也廣有流傳。這首詩被人們製成幛子懸掛,韋莊則被稱爲“秦婦吟秀才”,和白居易曾被稱爲“長恨歌主”並稱佳話,盛傳一時。後人把這首詩和《木蘭辭》《孔雀東南飛》並稱爲“樂府三絕”。

最初,韋莊也以這首詩自傲,曾親手書寫其中的句子,掛在家中。但到了晚年,他不僅把寫的詩句撤了下來,再也不提這首詩,寫了《家戒》自禁此詩,並向各處收回抄本。直到臨終前,他還囑託家人不許掛《秦婦吟》幛子,後來他的弟弟韋藹給他編定《浣花集》,也沒有收錄這首詩。所以後來這首詩就失傳了,宋元明清歷代都只知其名,不見其詩。直至近代,《秦婦吟》寫本才復出於敦煌石窟,後來經過王國維和羅振玉的整理研究,我們才得以見到這首失傳了一千多年的歷史名作。

韋莊爲什麼要自禁此詩,五代的孫光憲在《北夢瑣言》中說:“蜀相韋莊應舉時,遇黃巢犯闕,著《秦婦吟》一篇,內一聯雲:‘內庫燒爲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爾後公卿亦多垂訝,莊乃諱之。時人號“秦婦吟秀才”。他日撰家戒,內不許垂《秦婦吟》障子,以此止謗,亦無及也。”他認爲是因爲詩裏的句子引起了公卿貴族的憤怒,韋莊才禁傳此詩的。近代學者陳寅恪提出了免禍說,他在《韋莊秦婦吟校箋》中說:“端己之詩,流行一世,本寫故國亂離之慘狀,適觸新朝宮閫之隱情,所以諱莫如深,志希免禍。”他認爲韋莊晚年投靠前蜀王建,害怕這首詩觸怒蜀中新貴,所以自禁此詩。

韋莊在唐末亂世有着怎樣的經歷?他留下了哪些詩作? 第2張

寫完此詩不久,韋莊就到江南去避亂,直到五十八歲才又回到長安。飽經離亂的詩人並沒有忘記治國平天下的抱負,再次參加科舉,終於在乾寧元年(894年)五十九歲時進士及第,被授予校書郎之職。此後曾在兩川宣瑜和協使李詢門下任判官,奉使入蜀,歸朝後升任左補闕。

天覆元年(901年),韋莊入蜀擔任王建的掌書記,從此終身仕蜀。天祐四年(907年),朱溫謀朝篡位,唐代滅亡,韋莊勸王建稱帝。王建做了前蜀皇帝后,任命他爲左散騎常侍,判中書門下事。前蜀的開國制度大多出於韋莊之手,韋莊官終吏部侍郎兼平章事,七十五歲時死於成都。宋朝張唐英撰《蜀檮杌》曾高度評價他:“不恃權,不行私,惟至公是守,此宰相之任也。”

韋莊入蜀後頗有政績,得到了蜀主王建的信任,他住進了杜甫住過的浣花溪,以杜甫自居。他早年雖然歷經戰亂漂泊,但在晚年,可以算是春風得意了。

但在內心的深處,那種漂泊無依、無家可歸的感覺並沒有改變。和許多晚唐士人一樣,他是希望能向大唐王朝盡忠的,但朝廷已是日薄西山,窮途末路,再也沒有一絲指望。他仕蜀,支持王建稱帝,雖然光鮮亮麗,卻無法擺脫違背名節的自責。所以,他的內心是矛盾的,是痛苦的。漂泊離亂的感覺,心靈無所依傍的空虛,伴隨了他的一生,這在他的作品中有着深刻的體現。

唐末亂世,戰亂紛起,韋莊曾長時間避亂江南,內心極爲空虛惆悵。比如這首《臺城》: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臺城原本是三國時吳國的後苑城,從東晉開始,到南朝結束,這裏一直是朝廷臺省(中央政府)和皇宮所在地,是昔日的政治中樞和帝王的享樂地。但到了晚唐時期,這裏早已荒涼不堪了。詩人憑弔古蹟,回顧六朝舊事,亡國的預感,不禁縈繞在心頭。那爛漫的春光,絲絲垂柳,卻是無情的,根本不懂詩人心中的憂傷。

韋莊作爲“花間詞派”的代表人物,創作成就主要體現在詞作上,比如這一組《菩薩蠻》:

韋莊在唐末亂世有着怎樣的經歷?他留下了哪些詩作? 第3張

其一

紅樓別夜堪惆悵,香燈半卷流蘇帳。殘月出門時,美人和淚辭。

琵琶金翠羽,弦上黃鶯語。勸我早歸家,綠窗人似花。

其二

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其三

如今卻憶江南樂,當時年少春衫薄。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叢宿。此度見花枝,白頭誓不歸。

其四

勸君今夜須沈醉,尊前莫話明代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須愁春漏短,莫訴金盃滿。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幾何。

其五

洛陽城裏春光好,洛陽才子他鄉老。柳暗魏王堤,此時心轉迷。

桃花春水淥,水上鴛鴦浴。凝恨對殘暉,憶君君不知。

韋莊一生離亂,其實無論是江南還是西蜀,對他來說,都是一種逃避。根據古典文學專家葉嘉瑩教授研究,這五首詞中的“江南”,都是確指江南之地,並非指蜀地,這組詞是他晚年寓居蜀地時回憶江南舊遊之作。

韋莊在唐末亂世有着怎樣的經歷?他留下了哪些詩作? 第4張

溫馨的香燈、流蘇帳,淒冷的殘月,美人含淚,“勸我早歸家”。可是啊,家在哪裏,又怎能歸去!第一首對“紅樓夜別”的回憶,其實是作者對自己人生的反省和追問。

“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畫船,伴着雨聲入眠,還有美麗的酒家姑娘。可是,江南再好也不是自己的家鄉!“未老莫還鄉”,或許,只有人在他鄉,對家鄉的感受才分外真切。

當時年少,春衫單薄;而今再入花叢,已是滿頭白髮。時光啊,恁是無情!“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那段經歷,是生命中最爲美麗的一段,是衰老的詞人對生命的感激和懷念。

人生苦短,主人情深義重,還是放懷痛飲吧,明天的事明天再說。“遇酒且呵呵”,這聲“呵呵”,是及時行樂的笑聲呢,還是無奈的嘆息?

這個時節,遙想洛陽城裏春光明媚,魏王堤上早已柳暗花明了;“桃花春水淥,水上鴛鴦浴”,眼前蜀地春光也是十分美好。當年的那個“洛陽才子”,只能終老他鄉了。此刻作者所憶之“君”又是誰呢?洛陽,江南,還是紅樓美人,抑或是滅亡了的大唐王朝,恐怕他自己也很難說的清楚。倒是天邊的那一抹“殘暉”,真真切切,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