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安祿山是什麼出身?他是如何變成封疆大臣的?

歷史上安祿山是什麼出身?他是如何變成封疆大臣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9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安祿山是唐朝李隆基時期人,胡人出身,也被稱爲“安胡兒”,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一、雜胡出身的安祿山

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有一個臭名遠揚的人當上了管理契丹人的長官,這個人就是發動“安史之亂”的雜胡安祿山。

爲什麼要說這安祿山是雜胡呢?因爲唐代泛指西北塞外不同族源的各色人等爲“昭武九姓”,統稱爲粟特人,這九姓分別是康、安、曹、石、米、何、火尋與戊地,其族源可追溯到月氏人與烏孫人。這個安祿山據說是雜胡康氏的後人,而他的母親是突厥人中的巫婆(巫婆在遊牧民族中很佔地方)。

這安祿山很小的時候,他的親爹就死了,她的老孃阿史德就帶着他,又嫁給了在突厥當軍隊頭目安波住的哥哥安延偃。大約到了開元十年前後,他所在的部落因爲戰亂,幾乎被滅了,他就跟着部落一個比他年長的、叫安思順的以及幾個人一路狂奔,就跑到唐朝邊境這一帶(安祿山生在柳城,也就是當時營州治所,今日的遼寧省朝陽市,負責管理契丹人與奚人)。爲了生存,他與安思順結拜爲兄弟,叫安思順大哥,自己從此也就姓了安了。

安祿山很有頭腦,聰明超越一般人,他開始在邊境一帶做買賣,以營州爲根基往來於幽州、薊州、遼西等地。

安祿山自小就是一個混混,但他精通六種少數民族語言(無非是慄特語、契丹語、突厥語、渤海語、高麗語、回鶻語),能與當時周邊任何一個民族的人交流。

安分守己的商人都是買進賣出,五馬倒六羊,而安祿山的“買賣”其實就是當強盜,趁火打劫,以“商人”爲幌子,勾結幾個人,常常殺人越貨,這幾乎不需要本錢,只要膽大心黑,馬快刀利就行。說來這安祿山,也是自小從馬背上長大,頗有些實用的武藝,爲人又狡詐陰險,善於察言觀色,又出手兇狠,在邊境有點小名氣。

但人在江湖走,那有不溼鞋,有一次他強取別人的羊只,還傷了人,恰被時爲范陽節度使的張守珪的手下碰上,要抓他歸案,安祿山一時興起,還與張守珪手下動了武,最終被抓了回來,張守珪命令手下,把這個強盜亂棒打死,爲民除害。

歷史上安祿山是什麼出身?他是如何變成封疆大臣的?

安祿山智商頗高,情急之下,對着張守珪大喊:“張大人,您不是要平定契丹人與奚人之亂嗎?那爲何要殺我這樣的能人?”

安祿山這一嗓子可謂語出驚人。當時張守珪剛上任不久,是來解決契丹人窪可汗屈烈與可突於叛亂的,正需要人才,見他體壯魁梧,出言不凡,也聽說這小子在抓捕過程中挺能打,如果留在帳下,確是可以利用的人,就放了他一碼,還任命他爲捉生將,也就是軍隊小頭目,手下管着幾個兵卒。

二、張守珪是安祿山命中的貴人

安祿山從一個無業流民一下成了職業軍人,把他的聰明狡猾發揮到極致,揣情度人,投其所好。由於他自小生活在營州(柳城,也就是今日的遼寧省朝陽市),自小就混跡社會,熟悉周邊地形,瞭解契丹人與奚人的情況,常常率手下那幾個兵偷襲平民,打劫商隊,冒充契丹反叛者,屢屢得手,總有收穫。

張守珪喜出望外,這真是一個將才,很快就提拔他爲副將,多給他一些人馬,每有斬獲,這也是自己的業績,向朝廷求功。

安祿山升了官,乾的更來勁,對張守珪百般諂媚,千般孝敬,張守珪表奏朝廷,任爲員外左騎衛將軍,於是,安祿山認張守珪爲乾爹,更加得到賞識與重用。

轉眼之間,到了開元二十四年(公元735年),此時的契丹人首領是阻午可汗俎裏,率領部族依附後突厥,張守珪不想讓契丹人依靠突厥人壯大起來,就派了安祿山率部直搗遙輦氏牧地豐山(今赤峯市翁牛特旗烏丹鎮白音汗大山一帶),由於安祿山大意輕敵,半路中了埋伏,損兵折將,殘敗而歸,按軍法當斬。他的頂頭上司張守珪也不敢包庇他,只好如實上報。

時爲丞相的張九齡見過安祿山這個雜胡,看出這小子陰險狡詐是個禍根,曾經就說過:“亂幽州者,必此胡也!”看來張九齡識人頗準,看出他是一個野心家。如今安祿山觸犯了軍法,正好除之不留後患,就立刻批示:“守珪軍令若行,祿山不宜免死。”這說的很明白:我知道你們的關係,你要是放過他,小心你的位置。

這下安祿山吃飯的傢伙就要不包,別說張守珪是你乾爹,就是親爹也沒轍。這最後奏章要呈給唐玄宗過目一下,可這位李隆基皇上,偏偏不信邪,早就聽說張九齡嚴肅認真地講過“亂幽州者,必此胡也!”,張九齡也太擡舉這個沒有根基的雜胡了,比他牛的契丹人,奚人,突厥人,渤海人,高麗人都畏服於大唐王朝,敬我爲“天可汗”,就這樣一個沒有部族的九姓賤人,能掀起什麼大風大浪,我倒要看看這小子有什麼能量,於是專門御筆批示:“你把這小子當成亂晉的石勒?難道老子鎮不住他?”

這分明是對張九齡批示的否定,言外之意很清楚:張九齡呀,你這是對我沒信心,石勒亂晉,是恰逢司馬衷那個讓吃不上飯的老百姓吃肉的傻子。我如果連這個雜胡都鎮不住,我這皇帝幹嘛?

唐玄宗李隆基一代明主呀,威嚴與能力不容置疑,開創了開元盛世呀。如此一來,安祿山不僅保住小命,還被唐玄宗“簡在帝心”,知道了有一個雜胡叫安祿山。

歷史上安祿山是什麼出身?他是如何變成封疆大臣的? 第2張

三、搖身一變成了“封疆大臣”

安祿山這分明因禍得福,開始飛黃騰達起來,無罪有功,又靠着砍幾個契丹人的人頭,戰功不斷,一路攀升。

開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安祿山憑藉高超的拍馬屁能力,通過用銀子開道,結交朝廷的官員,任平盧兵馬使,不久張守珪被貶官,隨後去世,但絲毫沒影響到他。恰逢唐玄宗派來的欽差大臣御史中丞張利貞下來巡查,安祿山遠接近迎,不僅讓他檢閱他的蕃兵,還給張利貞呈無數的奇珍異寶,連張利貞的隨從都有“禮”奉上,美酒佳人,天天如親祖宗一樣伺候張利貞。於是,張利貞回朝後,對唐玄宗盛讚安祿山才能,能安邦守邊,文武雙全,熟知兩蕃(契丹、奚人)情況等等。

唐玄宗對安祿山是有印象的,就是那個張九齡說“亂幽州”,差點被砍了的雜胡,便任命安祿山爲營州都督,成了一方老大。

安祿山上表謝主龍恩,派人進京給唐玄宗呈上貢物,然後開始創造業績,挑撥契丹人與奚人的關係,又暗中製造摩擦,派人襲擊契丹人與奚人的部落,搶劫財物牲畜,頻頻上報大捷。

唐玄宗看了,心花怒放,到了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升任安祿山爲平盧節度使兼柳城太守,押兩蕃(契丹與奚人)、渤海、黑水四府經略使,成了“封疆”大臣,大唐王朝的整個東北邊疆的實際控制權都落入安祿山手中,已經成了押四蕃(契丹、奚人、渤海、高麗)了。

(唐玄宗)

安祿山深知,自己要想得到朝廷重視,就要多立軍功,藉機擴大自己的勢力,增加軍隊人數。此時東北邊境,威脅最大的突厥人灰飛煙滅,新崛起的是回鶻人,佔據了突厥故地,而兩蕃契丹人與奚人老老實實臣服於大唐王朝,契丹阻午可汗剛被任命爲松漠都督,封崇順王,娶了唐玄宗外孫女獨孤氏靜樂公主,正享受着幸福的時光。

阻午深知安祿山這個雜胡領導十分陰險,表面上與他“同類”相惜,暗地裏製造事端,今天說阻午的人搶了他的馬,明天來抓“叛亂”者,阻午一忍再忍,小不忍則亂大謀,契丹人需要安穩中發展壯大。前不久安祿山以平盧節度使的身份邀請了周邊幾個契丹與奚人首領前來赴宴,暗中酒中下毒,隨之砍了腦袋,呈給朝廷請功,阻午就約束手下們,今後安祿山相邀,一定各種理由拒絕,不要白白送了性命。

然而,隨之發生了一件大事,阻午可汗把自己的老婆靜樂公主殺了,據說這靜樂公主不夠溫柔,耍公主脾氣,不把阻午可汗當一回事,某日,夫妻之間又發生爭吵,阻午可汗一怒之下把靜樂公主宰了。

事後,阻午可汗望着靜樂公主的屍體,認爲唐玄宗不會放過他,這公主畢竟是李隆基的外孫女。於是,阻午可汗手提靜樂公主的人頭,召集各部大人以及契丹貴族,振臂一呼道:大唐政府根本沒有把我們契丹人當人看,想凌辱就凌辱,想砍頭就砍頭,嫁過來的公主還是一個冒牌貨,不姓李,姓獨孤。我們契丹人乃天之驕子,草原的駿馬,我們不能忍受這一次又一次的侮辱,與其等他們來砍我們的人家,不如造反爭取自由與平等。你們也看到,那個安大胖子雜種,不會讓我們有好日子過的。

歷史上安祿山是什麼出身?他是如何變成封疆大臣的? 第3張

話音一落,羣情激昂,一致聽從阻午可汗的號令,舉起反唐大旗。於是,聯合奚人,投奔到新崛起的回紇汗國懷抱。

四、潢河畔痛擊安祿山

唐玄宗聞知契丹人又一次反了,命令安祿山討伐契丹叛亂。說來這安祿山是個陰謀家,契丹人聽命時他不斷製造事端,挑畔契丹人的底線,借幾個契丹人的頭顱冒功,而契丹人舉部造反,安祿山可以名正言順殺多殺幾個契丹人,但他不想把契丹人逼上絕路,那樣自己也就沒有“資本”,他要依靠這些契丹人與奚人,自己才能牢固現在的地位。然而,安祿山一下意識到事態比他想象的大,契丹人在阻午可汗的率領下,幾年的工夫人丁興旺,實力大增。

安祿山此時已經身兼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節度使,就調集三鎮兵馬幾萬人,又令兩千奚人兵馬當嚮導,要以泰山壓頂之勢,給契丹人以顏色。

此時阻午可汗的部衆正在恢復期,實力還是無法與安祿山所率的大軍匹敵。就以退爲進,引安祿山深入,製造不堪一擊的樣子。

安祿山率領部隊到達土護真河一帶(今日的老哈河),安祿山看到契丹人失魂落魄地逃命,就命令手下輕裝上陣,每個人都準備一條繩子,用來捆俘虜。隨之急行軍一夜,也許天不作美,半夜就開始下雨,越下越大,令將士們苦不堪言。

等天亮後,離契丹人牙帳不遠了,安祿山讓軍隊稍微休息,準備進攻。但將士們發現弓不能用了(唐軍所用的弓是複合弓爲了把牛角與木材粘合到一塊,用了大量動物膠,弓弦也是動物皮做的,被雨一淋受潮,弓散架了,沒散架的也拉不開弓了),箭囊中的箭也跑掉了大部分。

安祿山手下有一個叫何思德的看到實際情況,就建議全軍原地休息一天,馬匹也累了,起碼生火烤烤弓弦之類,恢復戰鬥力。

這安祿山不知那根神經出了問題,根本沒有聽,果斷下達命令:全速出去,消滅契丹人。

而此時的契丹人,已經在阻午可汗的率領下在潢河(今西拉木倫河)北岸以逸待勞

而安祿山的人馬整整跑了一天一夜,幾乎沒怎麼休息。安祿山看到契丹人就在對岸,讓將士們渡河出擊。當唐軍紛紛下馬趟水過河時,迎接他們的是箭如雨下,唐軍士卒一批又一批倒在河中,血染紅了水流,這是契丹人的盛宴,他們開始收割勝利。

歷史上安祿山是什麼出身?他是如何變成封疆大臣的? 第4張

就在這緊要關頭,更壞的事發生了,那兩千被迫當嚮導的奚人集體倒戈,他們高喊着:“契丹與奚人是一家!”之類的口號,轉身策馬殺向唐軍,阻午不會放過這絕佳的機會,吹響了衝鋒的號角,契丹人馬如龍人如鷹,排山倒海般衝了上來,這下唐軍慘了,一個個哭爹喊娘,紛紛轉身逃跑,恐怕晚了一步失了小命。

安祿山大喊不要驚慌,給我迎敵,可就在他狡不及防之下,一支鵰翎箭實實在在釘到他身上,從馬上摔了下來。

手下親兵奮不顧身地趕過來,拉起他逃命,情急之下慌不擇路,這安祿山一頭栽到一山坑中。

這安祿山是一個超級大胖子,體重達三百餘斤,他騎的馬都是特別挑選的身高體壯,能馱五石重量以上的才行,並且一匹還不行,要有兩匹備騎,輪換着來,要不得把馬壓死。

衆人見安祿山掉坑裏,他的兒子安慶緒以及安祿山相好的兒子孫孝哲等人,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他扯上來,在安慶緒等人拼死保護下,逃得狗命。

這一仗下來,讓契丹人更加壯大起來,而安祿山打仗不行,玩陰謀權變是行家,自然歪曲事實,不僅唐玄宗沒有治他兵敗之罪,反而更加信任他。

縱觀歷史,契丹人遭受李盡忠反唐兵敗的打擊之後,部族零落,能夠重振,安祿山是一個背後推手,他借契丹人壯大自己,也讓契丹人羽毛豐滿起來。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