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後世對李承乾的評價如何?唐太宗是如何紀念他的?

後世對李承乾的評價如何?唐太宗是如何紀念他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承乾(619年―645年1月5日),字高明,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人。唐朝宗室大臣,唐太宗李世民嫡長子,母爲文德皇后長孫氏。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武德年間,作爲皇孫,受封中山郡王。丰姿岐嶷,仁孝純深。唐太宗即位,冊立皇太子,聰明仁愛。 唐太宗愛子有加,派陸德明、孔穎達、于志寧、杜正倫、魏徵悉心輔佐和教導。身有足疾,不良於行。得知魏王李泰奪嫡之念,日益狂悖驕躁,不敬師長。 貞觀十六年(642年),試圖暗殺李泰失敗後,聯合漢王李元昌、駙馬都尉杜荷、陳國公侯君集,圖謀不軌,事情敗露。在唐太宗的苦心保全下,廢爲庶民,流放於黔州。

李承乾去世後以國公之禮下葬。唐玄宗時期,其孫李適之成爲宰相,追贈荊州大都督、恆山郡王,諡號爲愍,遷葬於昭陵。

人物評價

《立中山王承乾爲皇太子詔》:尚書奏議:以爲少陽作貳,元良治本,虔奉宗祏,式固邦家。中山王承乾。地居嫡長,丰姿峻嶷;仁孝純深,業履昭茂,早聞睿哲,幼觀《詩》、《禮》;允茲守器,養德春宮。朕欽承景業,嗣膺寶位,憲則前王,思隆正緒,宜依衆請,以答僉望。可立承乾爲皇太子。

《令皇太子承乾聽訟詔》:皇太子承乾,宜令聽訟,在茲恤隱。自今以後,訴人惟尚書省有不伏者,於東宮上啓,令承乾斷決。今若有固執所見,謂理不盡,然後聞奏。

後世對李承乾的評價如何?唐太宗是如何紀念他的?

《命皇太子權知軍國事詔》:朕以不天,夙罹偏罰,假息旦暮,分沈苫壤。仰賴先皇慈恩鞠育,爰自幼年。至於成家,未及弱冠,仍屬亂離。翼奉義旗,身當矢石,克平多難,任居藩屏。遂復委以萬機,膺庇景命。祗懼虛薄,弗克負葆,日夜兢兢,不遑寧宴。加以氣患,屢幸九成,晨昏定省,廢於朝夕。今歲停行,盡行養禮,不謂殃罰深重,大行崩背。號天叩地,無所逮及,伏奉遺詔,追跡漢文。以日易月,降其常期,顧命之旨,誠不可違。然三年之喪,自天子達,殷周以來,罔弗遵用,漢文變古,有乖前式。且慈顏日遠,忻謁無由,俯就之文,理即遵奉。然朕之情切,不可循前,荼毒之心,何可堪忍。皇太子承乾,文過志學,秉性聰敏,頻年治國,理務允諧。今欲於東宮平決,朕得盡哀廬室,終其喪紀,望羣公卿士,股肱王室。興言及此,唯增哽絕,朝多君子,恕朕哀心。

《冊蘇亶女爲皇太子妃詔》:配德元良,必俟邦媛,作儷儲貳,允歸冠族,祕書丞蘇亶長女,門襲軒冕,家傳義方,柔順表質,幽閒成性,訓彰圖史,譽流邦國,正位儲闈,寔惟朝典。可皇太子妃,所司備禮冊命,主者施行。

《冊蘇亶長女爲皇太子妃文》:惟爾祕書丞蘇亶長女,族茂冠冕,慶成禮訓,貞順自然,言容有則。作合春宮,實協三善,曰嬪守器,式昌萬葉。備茲令典,抑惟國章。是用命爾爲皇太子妃。往,欽哉!其光膺徽命,可不慎歟!

《皇太子用庫物勿限制詔》:儲貳不會,自古常式。近代以來,多爲節限,求之故實,深非事宜,自今皇太子出用庫物,所司勿爲限制。

後世對李承乾的評價如何?唐太宗是如何紀念他的? 第2張

《答皇太子承乾詔》:汝家之冢嫡,國之儲貳,故有斯命,以彰有殊。入學齒胄,則君臣之義也,同之府庫,實父子一體也。是以君子富而不驕,謙而受益,奢則不孫,以約失之者鮮矣。勉思守道,無煩致謝。

《廢皇太子承乾爲庶人詔》:肇有皇王,司牧黎庶,鹹立上嗣,以守宗祧,固本忘其私愛,繼世存乎公道。故立季歷而樹姬發,隆周享七百之期;黜臨江而罪戾園,炎漢定兩京之業。是知儲副之寄,社稷系以安危;廢立之規,鼎命由其輕重。詳觀歷代,安可非其人哉!

皇太子承乾,地惟長嫡,位居明兩,訓以《詩書》,教以《禮樂》。庶宏日新之德,以永無疆之祚。而邪僻是蹈,仁義蔑聞,疏遠正人。親暱羣小,善無微而不背,惡無大而不及,酒色極於沈荒,土木備於奢侈。倡優之技,晝夜不息;狗馬之娛,盤遊無度。金帛散於奸慝,捶楚遍於僕妾,前後愆過,日月滋甚。朕永鑑前載,無忘正嫡,恕其瑕釁,倍加訓誘。選名德以爲師保,擇端士以任宮僚。猶冀中人之性,可以上下;蟠木之質,可以爲容。愚心不悛,凶德彌著。自以久嬰沈痼,心憂廢黜,納邪說而違朕命,懷異端而疑諸弟。恩寵雖厚,猜懼愈深,引奸回以爲腹心,聚臺隸而同遊宴。鄭聲淫樂,好之不離左右;兵兇戰危,習之以爲戲樂。既懷殘忍,遂行殺害。然其所愛小人,往者已從顯戮,謂能因茲改悔,翻乃更有悲傷。行哭承華,制服博望。立遺形於高殿,日有祭祀;營窀穸於禁苑,將議加崇。贈官以表愚情,勒碑以紀兇跡,既傷敗於典禮,亦驚駭於視聽。桀跖不足比其惡行,竹帛不能載其罪名。豈可守器纂統,承七廟之重;入監出撫,當四海之寄。承乾宜廢爲庶人。朕受命上帝,爲人父母,凡在蒼生,皆存撫育,況乎冢嗣,寧不鍾心。一旦至此,深增慚嘆。

軼事典故

《西安通覽》:相傳唐貞觀年間,射得一鹿,治癒太子之病,築廟祀神鹿,該地被命名爲神鹿坊,故以此遺址命名爲神鹿立交。

後世對李承乾的評價如何?唐太宗是如何紀念他的? 第3張

後世紀念

唐太宗對這個自己曾經寄予厚望的愛子的離世,內心十分悲痛。李承乾去世後的這一年,唐太宗寫下了一首《秋日即目》:爽氣浮丹闕,秋光澹紫宮。衣碎荷疏影,花明菊點叢。袍輕低草露,蓋側舞松風。散岫飄雲葉,迷路飛煙鴻。砌冷蘭凋佩,閨寒樹隕桐。別鶴棲琴裏,離猿啼峽中。落野飛星箭,弦虛半月弓。芳菲夕霧起,暮色滿房櫳。

無論是惟見秋菊點綴花叢的寂寞冷清,還是別鶴、離猿這些意象所象徵的哀愁,無不在暗示着唐太宗對已離開人世的愛子的深深思念。只是承乾已逝,曾經備受萬衆矚目的大唐太子再也不會回來了。

開元二十七年(739年),李承乾的嫡孫李適之出仕唐玄宗。鑑於祖父李承乾謀反被廢,父親李象又遭武后所黜,葬禮有闕,李適之上疏請求將父祖歸葬昭陵之闕內。唐玄宗於是下詔追贈李承乾爲恆山王、荊州大都督,諡曰愍,陪葬昭陵;又一併追贈了李適之之父李象爲越州都督、郇國公,伯父李厥及亡兄李玭等人也“並有褒贈”,“褒冊典物,焜照都邑,行道爲諮嘆”。 事隔數十年,李承乾終於重新回到了父母的身邊,長眠於昭陵,自此永遠陪伴在父母親身側,再不分離。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