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如何評價劉裕?後世又是如何評價他的?

如何評價劉裕?後世又是如何評價他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裕,即宋武帝,字德輿,小名寄奴,東晉至南北朝時期傑出政治家、軍事家、改革家,也是南朝時期劉宋開國君主,在位共2年。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劉裕曾兩度北伐,收復洛陽、長安等地,功勳卓著。後功高震主,代晉自立,建立南朝宋。永初三年(422年),劉裕計劃征伐北魏,尚未出師,便因病逝世 ,終年六十歲。廟號高祖,諡號武皇帝,葬於初寧陵。

人物評價

總評

寒門庶族地主劉裕“奮起寒微”,依靠軍功和手中握有的北府兵權,登上歷史舞臺,他和他周圍的人們組成的寒人武士集團,開創寒人掌權的局面。公元420年滅掉東晉,建立南朝第一個朝代劉宋政權。在劉裕入朝執政到稱帝的二十年中,他在政治、經濟、軍事方面採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力矯晉時弊政,加強集權,剷除分裂割據勢力,努力發展經濟,先後於399年平定孫恩,405年滅桓楚,409年滅南燕,收復青、齊,411年滅盧循,收復廣州,412年攻破江陵,殺割據者劉毅。413年,滅西蜀,收復巴蜀,殺割據者譙縱。415年攻克襄陽,收復荊、揚二州,驅逐割據者司馬休之,417年,又大舉北伐攻滅後秦,收復關、洛,黃河以南的大半個中國盡歸一統。同時兩次實施“義熙土斷”,打擊豪強,抑制兼併。其子劉義隆(宋文帝)繼續劉裕的政策,終於出現“元嘉之治”這個分裂時期的大治盛世。當時北魏的大政治家崔浩曾把劉裕與曹操相提並論,他指出:“劉裕之平禍亂,司馬德宗之曹操也。”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則認爲:“裕之爲功於天下,烈於曹操。’’李贄則直接“定亂代興之君”讚譽劉裕,近代大師魯迅先生說他是南朝唯一值得肯定君主。

劉裕的軍事思想非常豐富,爲中國軍事史做出過重大貢獻,是時勢造就的英雄。劉裕是東晉南北朝,頗有作爲,成就最大,最有建樹的皇帝。他所做的改革,推動了社會的進步,促進了歷史的發展。

如何評價劉裕?後世又是如何評價他的?

歷史評價

王謐:“‘卿當爲一代英雄。”

崔浩:“劉裕奮起寒微,不階尺土,討滅桓玄,興復晉室,北禽慕容超,南梟盧循,所向無前,非其才之過人,安能如是乎!”“劉裕者,司馬德文之曹操也。”

沈約:“漢氏載祀四百,比胙隆周,雖復四海橫潰,而民系劉氏,惵惵黔首,未有遷奉之心。魏武直以兵威服衆,故能坐移天曆;鼎運雖改,而民未忘漢。及魏室衰孤,怨非結下。晉籍宰輔之柄,因皇族之微,世擅重權,用基王業。至於宋祖受命,義越前模。晉自社廟南遷,祿去王室,朝權國命,遞歸臺輔。君道雖存,主威久謝。桓溫雄才蓋世,勳高一時,移鼎之業已成,天人之望將改。自斯以後,晉道彌昏,道子開其禍端,元顯成其末釁,桓玄藉運乘時,加以先父之業,因基革命,人無異心。高祖地非桓、文,衆無一旅,曾不浹旬,夷兇翦暴,祀晉配天,不失舊物,誅內清外,功格區宇。至於鍾石變聲,柴天改物,民已去晉,異於延康之初,功實靜亂,又殊鹹熙之末。所以恭皇高遜,殆均釋負。若夫樂推所歸,謳歌所集,魏、晉採其名,高祖收其實矣。盛哉!”

李延壽:“晉自社稷南遷,王綱弛紊。朝權國命,遞歸臺輔,君道雖存,主威久謝。桓溫雄才蓋世,勳高一時,移鼎之業已成,天人之望將改。自斯以後,帝道彌昏,道子開其禍端,元顯成其釁末。桓玄乘時藉運,加以先資,革命受終,人無異望。宋武地非齊、晉,衆無一旅,曾不浹旬,夷兇剪暴,誅內清外,功格上下。若夫樂推所歸,謳歌所集,校之魏、晉,可謂收其實矣。然武皇將涉知命,弱嗣方育,顧有慈顏,前無嚴訓。少帝體易染之質,稟可下之姿。外物莫犯其心,所欲必從其志。嶮縱非學而能,危亡不期而集。其至顛沛,非不幸也。悲哉!”

裴子野:“宋高祖武皇帝以蓋代雄才,起匹夫而並六合,克國得雋,寄跡多於魏武,功施天下,盛德厚於晉宣,懷荒伐叛之勞,而夷邊蕩險之力。”

蕭方等:“夫蛟龍潛伏,魚蝦褻之。是以漢高赦雍齒,魏武免樑鵠,安可以布衣之嫌而成萬乘之隙也!今王謐爲公,刁逵亡族,秄恩報怨,何其狹哉!”

虞世南:“宋祖以匹夫挺劍,首創大業,旬月之間,重安晉鼎,居半州之地,驅一郡之卒,斬譙縱於庸蜀,擒姚泓於崤函,克慕容超於青州,梟盧循於嶺外,戎旗所指,無往不捷。觀其豁達宏遠,則漢高之風;制勝胸襟,則光武之匹。惜其祚短,志未可量也。”

如何評價劉裕?後世又是如何評價他的? 第2張

朱敬則:“劉裕天錫神勇,雄略命世,不待借思漢之謳,未暇假從周之會。同盟二十七,願從一百人。雷動朱方,風發竹裏。龍驤虎步,獨決神襟。長劍一呼,義聲四合。蕩亡楚已成之業,復遺晉久絕之基。祀夏配天,不失舊物,雖古人用兵,不足加也。至乃網羅俊異,待物知人,動必應時,役無再舉,西盡庸蜀,北劃大河。自漢末三分,東晉拓境,未能至也。”

司馬光:“帝清簡寡慾,嚴整有法度,被服居處,儉於布素,遊宴甚稀,嬪御至少。嘗得後秦高祖從女,有盛寵,頗以廢事;謝晦微諫,即時遣出。財帛皆在外府,內無私藏。嶺南嘗獻入筒細布,一端八丈,帝惡其精麗勞人,即付有司彈太守,以布還之,並制嶺南禁作此布。公主出適,遣送不過二十萬,無錦繡之物。內外奉禁,莫敢爲侈靡。”

何去非:“宋武帝以英特之姿,攘袂而起,平靈寶於舊楚,定劉毅於荊豫,滅南燕於二齊,克譙縱於庸蜀,殄盧循於交廣,西執姚泓而滅後秦,蓋舉無遺策而天下憚服矣。北方之寇,獨關東之拓跋,隴北之赫連耳。方其入關,魏人雖強,不敢南指西顧以議其後。”

蘇轍:“宋武既誅桓氏,收遺晉而封植之,又克譙縱,執慕容超,逐盧循,擒姚泓,立四大功,天下莫能抗。然其志不在桓、文,而在九錫,亦已卑矣。方帝之克長安也,中原震恐,元魏雖姚氏之昏姻,而不敢救,羌氏雖關中之脣齒,而不敢爭。此其智力有餘,足以有爲之時也。若能因其兵勢,據秦、隴之形勝,引吳、越之饒富,以經略中夏,成曹公河朔之勢,則王伯之功可冀,顧所以用之何如耳。然其兵未入秦,而使傅亮南走建業,發九錫之議。劉穆之死,南方無復可託,雖已入秦,而無留秦之意,舉千里之地,付一孺子而去。赫連勃勃乘之,兵將死者過半,狼狼而反,僅乃得脫。以帝之明,非不知諸將之不足以保秦,而志有所在,不暇他慮矣。悲夫!以目前之利,而棄百世之功,有曹公削平之業,而俯從司馬父子攘竊之陋,此君子之所追恨也。孔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莊以蒞之,則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蒞之,動之不以禮,未善也。’古之爲國,必具此四者,而後能成大功,如武帝之用兵,無敵於天下,可以言智矣。至其棄秦而歸,以求九錫之淫名,尚可以爲仁乎?惟其仁智不具,故其功業止於是也。”

辛棄疾:“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李贄:“自是定亂代興之君。”

如何評價劉裕?後世又是如何評價他的? 第3張

王夫之:“宋武興,東滅慕容超,西滅姚泓,拓跋嗣、赫連勃勃斂跡而穴處。自劉淵稱亂以來,祖逖、庾翼、桓溫、謝安經營百年而無能及此。後乎此者,二蕭、陳氏無尺土之展,而浸以削亡。然則永嘉以降,僅延中國生人之氣者,唯劉氏耳。舉晉人坐失之中原,責宋以不蕩平,沒其撻伐之功而黜之,亦大不平矣。”

夏曾佑:“二十四史中,人主得國之正,功業之高,漢高而外,當推宋武,不得以混壹之異,而有所軒輊也。”

章炳麟:“雪中原之塗炭,光先人之令聞,寄奴、元璋之績,知其不遠。”

呂思勉:“宋武代晉,在當日,業已勢如振槁,即無關、洛之績,豈慮無成?苟其急於圖,篡平司馬休之後,逕篡可矣,何必多伐秦一舉?武帝之於異己,雖雲肆意翦除,亦特其庸中佼佼者耳,反之子必尚多。劉穆之死,後路無所付託,設有竊發,得不更詒大局之憂?欲攘外者必先安內,則武帝之南歸,亦不得訾其專爲私計心也。義真雖雲年少,留西之精兵良將,不爲不多。王鎮惡之死,在正月十四日(應爲十五),而勃勃之圖長安,仍歷三時而後克,可見兵力實非不足。長安之陷,其關鍵,全在王脩之死。義真之信讒,庸非始料所及,此尤不容苟責者也。”

蔡東藩:“裕固一世之雄也,曹阿瞞後,舍裕其誰乎?” “錦函之授,遠睹千里,裕誠一梟傑矣哉!至若殺劉毅,殺諸葛長民,一揮手而兩首懸竿,何其敏且速也!然討盧循、徐道覆、譙縱,猶似近公,襲殺劉毅、請葛長民,純乎爲私,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寧待至篡國後哉!”

范文瀾:“劉裕所創的宋朝,皇帝獨掌大權,主要輔佐,多選用寒門,原來的高門大族,只能做名大權小的官員,難得皇帝的信任。削弱士族的政治勢力,實行皇帝 專制的中央集權,宋朝國內的統一程度遠非強藩割據的東晉朝所能比擬,政權大大 增強了。當時鮮卑拓跋部落統一黃河流域,出現強大的魏國,如果沒有統一的漢族政權,鮮卑人幾次大舉南侵,很有可能併吞長江流域,摧殘發展中的經濟和文化。所以,劉裕消滅紀綱不立、豪強橫行的東晉朝,建立起比較有力的宋朝,對漢族歷史是一個大的貢獻。”

白壽彝:“劉裕不僅以武功顯赫於當時,而且在一些政治措施上,他也很有建樹。宋武帝劉裕是南朝衆多帝王中在治理國家方面卓有成效的一個。劉裕時期,是劉宋的興盛時期,也可以說是南朝的興盛時期。劉裕滅了蜀、南燕和後秦,大有統一全國的勢頭。但劉裕時期,內部多事。孫恩起事的餘留勢力盧循、徐道覆還在堅持鬥爭,反對劉裕的政治勢力如劉毅和門閥大族勢力還很強大。這些勢力,阻止了劉裕雄心壯志的進一步實現”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