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孫臏兩次使用“圍魏救趙”之計,爲何龐涓一再中計?

孫臏兩次使用“圍魏救趙”之計,爲何龐涓一再中計?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孫臏兩次使用“圍魏救趙”之計,爲何龐涓一再中計?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圍魏救趙”發生於戰國時期,表面是魏國和齊國之間爲爭奪霸主地位發生的戰爭,實則是孫臏和龐涓之間同門相殘,兄弟反目,因爲利益和妒忌,分別利用齊國和魏國進行的一場軍事角逐,他們之中只有一個人能活着,而活着的自然就是勝者。

孫臏兩次使用“圍魏救趙”之計,爲何龐涓一再中計?

孫臏原名孫伯靈,因爲後來受到“臏刑”才刻意改名爲孫臏,他也是《孫子兵法》的作者孫武的後代,他跟龐涓本是同窗,早年一同師從鬼谷子學習兵法,可能是由於受到家族薰陶或者是基因遺傳,他學業上遠超龐涓,爲此龐涓就起了嫉妒之心,後來費盡心機,設計加害孫臏。龐涓學成之後就投奔了魏國,一展自己的抱負,很快得到了魏王的賞識,一連打了十幾個勝仗,名聲大噪,因此也掌握了魏國的軍隊大權。後來魏惠王得知龐涓還有個師兄也是鬼谷子的門生,而且還是孫武的後人,便讓龐涓請他來魏國藉機收入麾下。

孫臏此時也學成出山,正愁沒地方去,恰好龐涓來請他去魏國共圖大事,孫臏大喜,早就得知龐涓在魏國榮登高位,再加上多年未見,立馬答應了。孫臏的到來令龐涓增加了不少壓力,期間魏王還多次考驗二人的才學,發現孫臏各方面遠勝於龐涓,不由令龐涓有了危機感,於是捏造罪名對孫臏施以臏刑,挖去膝蓋骨,並將孫臏留在身邊關押監視起來,還在他臉上刺字,想使他埋沒於世不爲人知。

孫臏看透了龐涓的歹毒,要想活命只能裝瘋賣傻讓龐涓念在一絲同門之誼沒痛下殺手,直到齊國使者來魏,孫臏看到逃出的希望,用自己的才華打動了他,在他的幫助下,孫臏跑到齊國,並且得到了田忌的賞識,還留下了“田忌賽馬”的典故。此後,孫臏龐涓各爲其主,展開了兩次輸死的較量。

孫臏兩次使用“圍魏救趙”之計,爲何龐涓一再中計? 第2張

第一次是魏國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救,孫臏認爲魏國全力攻趙,國內肯定空虛,齊倘若趁機進攻魏都大梁,魏軍必然回師自救,邯鄲之圍自然解除,田忌採用這一戰略,在桂陵設伏襲擊,大敗魏軍,這也是歷史上有名的“圍魏救趙”之戰。孫臏在此戰中運用避實擊虛、攻其必救的戰術,打敗魏軍,並且生擒了龐涓,這次孫臏沒有除掉龐涓,放他回到魏國,這也許是對龐涓當初沒在魏國殺死他的報答。

不久齊魏開始了第二次角逐,這次魏國爲了彌補桂陵之戰失敗的損失,選擇進攻弱小的韓國,韓國向齊求救,孫臏仍採用過去的戰略,直接攻魏國都城大梁,魏必定回軍迎戰,只不過這次孫臏採取分兵作戰,一隊圍攻都城,等龐涓率軍回援,不戰而退,另一隊利用“減竈”之計在馬陵道伏擊魏軍,因爲是相同的策略,龐涓自認齊軍不會設伏,命大軍輕裝疾進,想給齊國和孫臏一個慘痛的教訓,這次龐涓沒那麼好運了,孫臏正是利用魏軍輕齊心理,假裝怯戰,向後退卻,並在馬陵設伏,一舉殲滅十萬魏軍,龐涓最終被殺,萬箭穿心,死於馬陵,孫臏再次戰勝龐涓,這也就是著名的“馬陵之戰”。從此魏國也無力再跟其他諸侯國爭雄,慢慢走向了衰弱。

孫臏龐涓本師從一處,但是龐涓卻兩次中計,還是相同的計謀,龐涓難道沒吸取教訓嗎?龐涓先於孫臏出山,對兵法的掌握遠沒有孫臏深入,加上龐涓已經被孫臏惱羞成怒,兩次阻撓他建功立業,這一次他徹底被怒火衝昏了頭腦,一旦抓住孫臏,必定是要將他處死的,所以輕敵是必然的,最終導致自己馬陵兵敗。不得不說孫臏龐涓都是戰國時期傑出的軍事家,只是龐涓度量小,不容孫臏,正所謂“一山不容二虎”,所以二人必有一戰,相比之下,孫臏卻顯得淡泊名利,在龐涓死後,本可以繼續爲齊國效力,高官厚祿指日可待,但是他選擇了退隱山林,著作《孫臏兵法》流傳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