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三國時期諸葛亮與司馬懿都是如何傭兵的?有何差異

三國時期諸葛亮與司馬懿都是如何傭兵的?有何差異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相關內容,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

在三國時代,魏蜀吳鼎峙而立,持續了近六十餘年的三家割據之勢,當中魏有司馬懿父子,蜀有諸葛亮、姜維師徒,吳有大帝孫權及陸遜等一干名將,起初各自麾下能人確實不少,一時間彼此兼併不易,又加上相互掣肘,實在難分高下。

直到蜀漢諸葛亮堅持與東吳和好,又在平定南蠻孟獲之後,一心要北伐中原,與佔據中原的曹魏拼個你死我亡,纔將三國鼎立的局面漸漸打破。那時候的戰爭主要發生在魏蜀之間,魏國地大物博,人才濟濟,再加上魏文帝曹丕實行九品官人法將北方人才統統收攏於自己的旗幟之下,士子與豪族們對四百年漢朝天下的留戀也徹徹底底被清洗殆盡。

這也就導致了聰明無比,且又責任重大的蜀漢丞相諸葛亮危機感倍增,如果不能在他活着的時候北伐中原,待到更新換代之後,蜀漢就要真正成爲一個偏安苟且的小割據了,時間再一拉長,早晚必會被曹魏所吞併。鑑於這種長遠的戰略考慮,諸葛亮凝聚了整個蜀漢的兵力、民力和向心力,決定以不懈的努力與魏國打一場攻堅持久之戰。這一仗打下來就是六年的光陰,前後凡六次從祁山出兵,北臨渭水,兵鋒直逼長安,魏國上下無不難安。

可惜蜀地山高路遠,國弱兵少,特別是糧草供應不足,難以接濟一支八萬到十萬人的遠征軍深入敵境腹地,因此諸葛亮在軍事上頻頻獲勝的情況下,還不得不屢屢因後勤補給的大空缺而含恨退兵,最終因勞心勞力病死在最後一次北伐的軍中。

三國時期諸葛亮與司馬懿都是如何傭兵的?有何差異

而縱觀諸葛亮六次北伐的細節,我們不難發現,除了上述客觀原因之外,在人的主觀因素上,蜀漢北伐的失利還有一個大大的原因,那就是敵手魏國掌兵統帥司馬懿的存在。司馬懿與諸葛亮其實都是當時名門士族、精英階層的代表,只不過一個代表中原精英,一個代表荊襄士族。

當時士族精英左右天下時局的傳統由來已久,中原士族向來以入仕做官,交結權貴,指點江山爲榮,而荊襄士族則多達人狂士,大多保存着先秦之風,或寄食於諸侯,或隱寓於江湖,不甚喜好被官爵所束縛。司馬與諸葛就是出自這樣兩個不同的圈子。

等到諸葛亮做了蜀漢丞相,而司馬懿也成爲了曹魏的徵西大都督的時候,雙方正式成爲面對面的敵人。諸葛亮,字孔明,自從在隆中與蜀漢開國皇帝劉備相約佔據荊州、益州、漢中之地,全力北伐,興復漢室時起,他就不曾對自己的戰略有絲毫懷疑與改變。

司馬懿,字仲達,曾多次拒絕曹魏奠基人曹操的聘請委任狀,後來又做過魏國開國皇帝曹丕的高級行政顧問,多次在替大魏對抗蜀漢與東吳方面屢獻奇計,被當時之人稱之爲魏國智囊。等到他再次做了魏明帝曹叡的資政顧問與邊關大帥時,也成了普天之下能與孔明一較高下的不二人選。

也許很多人受小說《三國演義》影響,認爲司馬懿完全不是諸葛亮的對手,演義畢竟是演義,爲了突出蜀漢的正統性和正義性,羅老師不得不做出這樣有失偏頗的神化與潤色,來誇大諸葛亮的才幹,然而真實的司馬仲達到底有多厲害呢?

我們只看一點,司馬懿受魏主之命東征公孫淵。這個公孫淵是從漢末到三國既成之後,又歷經曹魏三代君王,一直都佔據着遼東之地的天下霸主之一,如果不是陳壽與羅貫中將這段歷史定義爲三國的話,當時若加上公孫淵的遼東燕國,完全可以稱得上是“四國志”與“四國演義”了。

到魏明帝派司馬懿出兵遼東的時候,魏國滿朝文武都認爲公孫淵只能像以前一樣安撫,不能用兵去征討,因爲這個公孫淵不但多次打退魏國大軍,還隔海攻擊和耍弄過遠在江南的東吳,使吳大帝孫權多次冒火而無可奈何,就這樣一個狠角色,司馬懿很不以爲然,居然拿出了他對孔明慎之又慎完全相反的態度,對魏主只是簡簡單單一句話說:“臣率本部官軍步騎四萬,足可破賊!”

三國時期諸葛亮與司馬懿都是如何傭兵的?有何差異 第2張

魏國文武羣臣驚了,魏主曹叡也驚了,趕忙問道:“此去往復幾時?”(你去討伐公孫淵的話來回需要多少時間?)司馬懿答道:“四千裏之地,往百日,攻百日,還百日,休息六十日,大約一年足矣。”曹叡還想在他口中獲取更多自信與安心,司馬懿卻打斷他的問話,說道:“臣已定下守禦之策,陛下勿憂,必擒公孫淵以獻陛下!”

曹叡只好放他東征,司馬懿就是按照他在魏主面前設定好的時限,只帶着四萬人馬單刀直入,一舉攻下遼東襄平城,活捉了受曹魏與東吳同時冊封的燕王公孫淵,往返僅用了一年時間,這次用兵使得魏國朝野爲之震驚。連平日對他猜忌甚多的曹叡都忍不住在朝堂上,當着羣臣之面對他稱賀道:“太尉真神機也!”

而反觀諸葛亮當年同樣是爲了鞏固後方,前去平定南中的叛亂蠻王孟獲,卻前後七擒七縱,雖說是爲了攻心,徹底征服異域人心,但其用兵手段實在太過繁瑣和注重細節,這與他後來北伐中原也是一樣,事事躬親,務必慎而完美,完全沒有用兵大家的殺伐果斷與大開大闔之作,這也是他爲何一直深陷祁山困局的深層原因吧!

所以後世也就有許多人挑明孔明六出祁山,名爲北伐進攻,實則是以攻爲守,完完全全就是爲了固守漢中一線,保全蜀中的安定而已,數次兵臨渭水,遠眺長安,最終也不過是強弩之末,南柯一夢,不可實現罷了。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